摘要:11月3日,2025零碳中国(乐山 峨边)绿色产业投资大会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成功启幕。本次盛会以乐享山水 零碳新路为主题,由中国投资协
11月3日,2025“零碳中国”(乐山·峨边)绿色产业投资大会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成功启幕。本次盛会以“乐享山水·零碳新路”为主题,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承办,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峨边彝族自治县商会协办,并得到四川大渡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汇聚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分享前沿趋势,共商零碳发展路径。
群贤毕至 启幕零碳新篇

在开幕致辞环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表示,乐山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发展答卷。峨边立足资源禀赋,在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传统工业城市的华丽转型,看到了‘中国绿色硅谷’的崛起壮大,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动力。”面向未来,希望乐山勇当绿色发展排头兵,打造绿色技术创新高地,建设零碳产业示范区,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主委何延政介绍称,四川作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在发展零碳产业方面优势突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48亿千瓦,风电光伏资源丰富,晶硅光伏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依托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成都、乐山、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区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他诚邀海内外企业赴四川投资兴业,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戴公兴表示,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成效显著,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9.2%,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森林碳汇量全球领先。“双碳”不仅是环境任务,更是经济转型与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面对能源结构优化、技术短板和国际博弈等挑战,需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深度脱碳,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以系统举措扎实推进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能源局原正司级巡视员孙耀唯在致辞中指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全球共识与经济增长新引擎。中国投资协会自发起《零碳中国倡议》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零碳转型。本次大会落地峨边,正是看重其优良的生态禀赋和丰富的零碳转型潜力,旨在探索民族地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贡献可复制的“峨边经验”。能投委希望借此大会平台汇聚资源,推动项目落地,助力峨边打造县域零碳发展样板,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乐山市委书记赵波介绍了乐山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其表示近年来该市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积极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聚焦晶硅光伏、绿色化工、新型储能等先进制造业,已创建绿色工厂44家,获评“中国绿色硅谷”与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乐山市探索推动绿色贷款、碳市场交易与林草碳普惠项目落地,生态旅游、康养、有机农业等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了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峨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漆宾指出,峨边是一片厚植绿色本底、践行零碳理念的示范之地,一片聚力产业振兴、引领零碳变革的活力之地,一片共创美好未来、共享零碳机遇的希望之地。期望各位专家为我们问诊把脉、传经送宝,期待更多企业家投资峨边、共享共赢。峨边将提供最丰富的零碳场景,拿出“在这都是峨边人”的最优服务环境,努力成为“零碳中国”在民族地区的试点示范。
智汇前沿 把脉地方机遇

在院士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山东省原副省长凌文发表题为《零碳战略与产业机遇》的报告,从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角度,深度剖析零碳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他指出,储能技术日益成为实现能源调控的关键。相较于成本较高的储电方式,储热技术以其经济性和实用性,成为解决电力系统“冬夏双峰”压力的有效路径。乐山与峨边地区水资源丰富、地热禀赋优越,应因地制宜推进“水电+储热”协同发展模式,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零碳发展动能。通过宜业、宜游、宜居的路径创新,既实现生态价值,又培育绿色经济,有望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技术支撑和效益保障的绿色振兴之路。

在产业招商推介环节,乐山市副市长张国清介绍了该市正在重点发展的九大优势产业:晶硅光伏产业作为全国发祥地和“绿色硅谷”,聚集5家全球前十企业,最高年产值达837亿元;绿色化工依托25亿吨磷矿资源,正向“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千亿”的产业发展目标迈进;核技术应用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园区,年产值超百亿;食品饮料拥有“乐山味道”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洋酒和精制茶;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基础雄厚,正推进智能化升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卫星制造与新型储能;现代文旅依托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顶级资源,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致力于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现代农业以茶产业为核心,竹叶青销量全国第一,形成四大特色集群。

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玉秀作招商引资推介,聚焦本地禀赋优势,向与会投资者发出诚挚的“峨边邀请”。她指出,峨边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多项核心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作为成都平原与攀西经济区的交汇节点,峨边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高,绿色电力充沛,工业用电价格优势明显,且产业基础扎实、矿产资源丰富。当前,该县正围绕资源转化、绿电保障、绿色算力、低碳物流、生态文旅和食品加工六大方向推进产业链建设,致力于打造零碳园区、构建全域绿色能源体系、培育数字产业生态、建设多式联运枢纽。
硕果盈枝 共启全球行动

会议期间,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投资协会、多家行业代表企业成功举行了两轮重点项目签约仪式。随着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当地零碳产业迈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新篇章,标志着区域绿色发展迈出扎实一步。

在现场全体嘉宾的见证下,《国际零碳协同发展(乐山·峨边)倡议》正式发布,同时,“零碳创建行动”全球启动仪式拉开帷幕。这一从“共识”到“行动”的关键跨越,不仅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更彰显了各方践行零碳发展的坚定决心。
问道未来 凝聚转型共识
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以“零碳发展前沿趋势与案例”为主题,与会专家从宏观政策与产业实践层面进行深入解读。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在报告中指出,“十五五”期间应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能源行业的首要任务,坚持“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他建议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凭借现有储量基础,将“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年新增产量目标提升至200亿立方米,以优化能源结构、支撑新能源发展。同时,他强调需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张玉清还指出,零碳园区建设与分布式能源发展将在“十五五”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蒋兆理深入剖析了森林碳汇的巨大潜力。他指出,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预计2030年森林碳汇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亿吨,为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现代林业已超越传统模式,在高价值林产品、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方面呈现多元化、高端化趋势,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峨边等森林资源富集地区应抓住机遇,完善政策法规、改善营商环境、培育专业人才,以拥抱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二级巡视员皮建华为峨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创新路径。他建议,峨边应立足山林资源、民族文化和清洁能源三大核心优势,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做强林竹、高山果蔬等产业链;促进文旅、林旅、农旅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他还强调,完善的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是吸引投资、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为此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以“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赋能峨边零碳转型”为主题,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主持。本次对话作为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交流活动,汇聚了来自科研机构、国际组织、金融投资及产业界的多位权威专家,共同为峨边的零碳转型之路把脉问策、凝聚共识。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周永章在发言中肯定了峨边在零碳与新能源领域的良好基础,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他指出,应持续聚焦光伏、核电、氢能等低碳零碳技术的研发与引进,积极关注国际与国内先进地区的技术突破,并鼓励峨边以更开放的视野引入原创技术,借鉴乐山等地的创新经验,强化投资对接与宣传推广,持续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对峨边绿色低碳发展成果表示赞赏。他强调,地方需着力提升对接中央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政策的能力,推动政府、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同合作。通过优质项目策划和碳价值开发,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地方发展资源,有效引导绿色资金落地,为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官员王晖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四个关键维度:资金引导需突破金融转型瓶颈,拓展国内外资本渠道;产业升级要注重价值链延伸,借鉴意大利食品加工等案例实现创意增值;技术转化应建立识别机制,通过场景创造推动产业化;团队协作要强化跨界融合,形成合力。她建议当地把握碳汇等优势资源,通过系统化运作实现绿色价值转化。

四川天府新区资本投资公司覃琦引述相关实证研究指出,高碳排企业将面临融资成本显著上升的压力,债务成本与股权成本分别增加约9%与13%,这为市场主体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经济动力。针对峨边发展,他建议集成民族自治政策、水电优势与零碳产业政策,形成差异化“政策包”;通过“双向揭榜挂帅”机制吸引技术企业落地,构建零碳场景;积极参与省级主题基金,以资本招商引导产业集聚,系统性推动县域零碳转型。

北京港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鑫表示,选择在峨边落地储能项目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算力发展对电网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储能可有效辅助调峰调频,增强电网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四川省已推出81个储能示范项目,预计明年将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提前布局有助于把握市场机遇。随着新能源政策调整,配置储能可为企业降低用电与配套成本。当前中国储能产业正进入爆发增长期,企业将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助力绿色转型。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员戴苗强指出,峨边清洁能源禀赋突出,清洁能源装机储量达1000兆瓦级别,且拥有独立电网,具备开展能源互联网示范的独特优势。他提出三大重点场景:一是依托山地地形开展微型电网自供电示范,解决边远地区供电难题;二是探索水电与新能源协同的电力系统,为全国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提供经验;三是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支撑高精度能源调度与市场交易。他建议在工程项目中挖掘技术创新点,争取政策与金融支持,实现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乐山与峨边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与合作的平台,更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基层县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行动。站在新的起点,乐山与峨边正沿着“乐享山水·零碳新路”的蓝图稳步前行,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绿色未来正在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