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周孝信:能源互联网更注重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创新
周孝信:能源互联网更注重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创新 2016-11-04 10:09:57

摘要:中科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专家组组长周孝信表示,能源互联网更加强调分布式发展及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加关注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

  能源新闻网讯 由国家能源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贸促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CREC2016)于11月3-5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中科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专家组组长周孝信在“2016全球新能源产业峰会——智慧能源与新型城镇化”主题演讲环节中表示,能源互联网更加强调分布式发展及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加关注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更突出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周孝信表示,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与目标与新一代能源系统高度契合,其核心目标都是要解决我国能源转型的首要问题,即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高程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能源互联网与新一代能源系统均以电力为中心,提倡并支持多能互补的产能用能方式。能源互联网更加强调分布式发展及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加关注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更突出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下为周孝信演讲实录:
      周孝信: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容幸能够参加新能源大会。我报告的题目是《构建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包括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能源转型。那么我们国家能源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能源系统。新一带能源系统按我们的理解是以电力为中心,以电网为主干和平台,各种一次、二次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春粗和转换装置,以及它们的信息、通信、控制和保护装置直接或间接连接的网络化物理系统。我们提出新一代能源系统概念,它和传统的能源系统相比较,它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能源转型这样一个最主要的指标是什么呢?就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今天上午领导报告里说了,我们去年是多少呢?12%。2020年目标是15%,2030年目标是20%左右。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2030年是8.5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2030年希望达到44%和34%。
      应该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指标。这是哪来的?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主要来自一次电力(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核电等)。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比,建立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是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标志。
      2015年我们国家74%电量是来自于化石能源,我们国家风电和太阳能电量只占4%,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非常低的。到2050年的目标非化石能源的电力将会占到3/4,所以这个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未来二三十年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从电网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进入了第三代电网,这也是我们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就是说希望从本世纪初开始,我们国家的电网就进入了所谓第三代,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就是清洁能源发电要占很高的比例,大概是60-70%的比例。骨干电源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不管是水电也好,其他可再生能源也好,发展模式应该是骨干电源和分布式电源都能够协调发展,特别是目前分布式电源发布需要加强。从网络层面来看,骨干电网和局部电网微网能够结合,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一个是污染,一个是碳排放,还有能源效率很低的,所以我们急需大幅度开发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急需大幅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应该采取新的综合解决的办法来提高这样一个能力。
      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办法来实现刚才两个目标,使能源利用效率能够从目前30%几提高到50%,60%,甚至更高。
      提到能源互联网,这两年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大家反应很热烈,特别是我们国内,大家很热心。
      我们的理解,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三个层次的内涵。从物理基础商来说,应该是多能互补的一个能源网络,不仅仅是电,包括热,油气在里面,跟电密切相关的还有其他网络,来实现多能互补。
      第二层概念是实现手段,除了物理方面能够多能互补这样一个能源网络的实现,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这个网络与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信息物理能源系统,这样目标才能够实现。
      第三层是价值实现,对于运营模式要进行创新来实现这样一个价值目标。
      给大家看一个所谓多能互补的能源网,像燃料网、热力网、交通网、电力网互联互通,提高整个效能。上面这个图讲的是各种网络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而且能够形成高度、可靠、安全的网络系统。能源互联网本质特征是协同化、信息化、虚拟化、众在化、商品化、高效化。
      讲到新一代能源系统,又说到能源互联网,这两个概念是不是一个概念?还是有什么差别呢?我们的体会是这样,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与目标与新一代能源系统高度契合,其核心目标都是要解决我国能源转型的首要问题,即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高程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能源互联网与新一代能源系统均以电力为中心,提倡并支持多能互补的产能用能方式。能源互联网更加强调分布式发展及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加关注创新商业模式和用户服务,更突出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讲到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实际上是促进电力系统转型的,传统电力系统具有典型的互联网特征,我们在多年前跟信息互联网专家谈的时候,他们说你们电力系统很好啊,电力系统你们是即插即用的,用电就是即插即用,我们计算机系统当时做不到,但现在他们逐渐要做到了。应该说这两个都是网络系统,电力网早于信息网,但是信息网发展的很快,它的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我们电力系统要向他学习,所以我们要以互联网思维和能源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电力系统,促进电力系统转型。是构建新一代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步骤。
      现在工程上,国家能源局领导机关推出了很多新的试点示范工程,这里我就不说了。有综合示范区,也有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示范,现在大家也都在申报过程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能源领导部门,他们推动我们能源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座企业,研究机构,开发机构,他们确实要积极的配合,把这个事情逐渐的往前推进。
      我们希望电网为骨干,这个骨干发展怎么样呢?发展也是很快的。这个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我们把这些年发展的情况,到这张图讲的是大电网发展过程中在运行和在建工程,包括交流的特高压线路和直流的特高压线路,将来服务于东部发达的用电,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合在一起。
      我们希望将来西部一带把水电、太阳能光伏连成网,用直流输电办法连成直流网,这样就能相互补偿了。太阳能晚上没有,水电有,风电有,这样效率就会更高。新的技术,像现在在做的张北到北京4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把张北地区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和抽水蓄电站配合起来,协调起来,往华北和北京地区送点,这是一个试点示范的工程。
      将来进一步发展来说,还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我们叫颠覆性技术,最起码叫突破性技术,这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比如说太阳能,多少光伏能不能做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这个会上没见到光热发电的展览,这个现在也做得很多了,它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有储能的功能,晚上负荷高的时候,它还能进行发电,有4个小时的,有6个小时的。
      现在看来储能可能是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一种方式。当然从电网来说还有新型的电缆,新型电力电子材料,大家做很多逆变器,逆变器如果将来换成新的材料,将来可能效率会更高,当然还有超导输电等等。
      再有就是大数据,还有信息技术,一个最新的技术正在往能源系统来靠叫区块链技术,他们也准备用这个办法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易,使数据更加可靠,更加可信,这种技术现在刚刚开始,希望有一些新技术可以进一步发展。
      电网的储能,抽水蓄能功率又大,电量又大,能量又大,横坐标是能量,纵坐标是它的功率大小,两个都大的,我们都喜欢要。不管是高压电网和用户这边大概都是这样一个要求。还有压缩空气储能,还有用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另外还有氢能,合成气。我们可以把西部的电,光伏发不出去,可不可以把它变成电解水,把它变成氢,氢的储存好不好解决,运输好不好解决,现在看来也有可能的解决办法,最近我调研看到也有这种解决的办法。
      还有就是地下,这叫GIL(气体绝缘管道输电),这个不是一般的电缆,它是一个管子,导体在里面支起来,管子里面充满了绝缘的气体,容量可以做到很大,电源也可以做到很高,如果做得好来还是一个很突破性的东西。
      今年8月16日,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1000kV GIL管廊工程开工,从淮南到南京、泰州、苏州、上海。长江江底隧道长5530.5米,盾构机直径12.1米,工程起于南岸(苏州),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
      今天主要内容就说到这些了,我看时间关系,结论我就不说了,实际上也就是刚才说的能源转型目标是什么,新一代能源系统是怎么个概念,物联网是怎么个概念,总的想法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形成新一代的能源系统,这个能源系统就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为主的,它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很高的,大电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密切结合的这么一个系统,是我们理想化的一个系统。在座的大家都在为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做贡献。
      好,谢谢大家!(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