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内卷当道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成为了每个企业的必修课。位于浙江杭州的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沈氏科技)却给出了自己的解决
在“内卷”当道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成为了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位于浙江杭州的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沈氏科技”)却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依靠创新。
或许是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沈氏科技将要下一盘更大的棋。
8月8日,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在杭州建德成功举行,双方的主角分别为沈氏科技、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者数十年专注于热交换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凭借持续创新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主要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制造商之一。而后者则是国内的一流学府。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并为研究院定下了首个四年规划目标。
协议显示,新成立的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院将围绕“超临界CO2(二氧化碳)发电”、“新型能源系统”、“高效工程换热”三大前沿方向,并力争解决上述产业中的产业链关键设备和系统的国产化重大需求,逐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工程换热、新型能源和动力装备的重要研发基地。。
沈氏科技董事长沈卫立表示,对于沈氏科技而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认为创新必须针对市场,而沈氏科技的创新是为了未来,并相信依靠创新,沈氏科技将实现从热交换设备研发制造商向热交换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
而被聘任为研究院副理事长、院长的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先进动力能源多相流创新团队带头人白博峰则期待,此次校、企合作,能够成功践行“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并在解决人才培养“实战化”的问题上,趟出一条路子。
根悉,参加此次签约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包括建德市委常委周密,建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雯,航头镇党委书记郑雄,建德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鹏,西安交大科研院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忠权,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侯予,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先进动力能源多相流创新团队带头人白博峰,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赵亮、沈氏科技董事长沈卫立、沈氏科技副总经理沈泽奇、沈氏科技副总经理赵博、沈氏科技子公司副总经理李涛等。
优势互补
周密在致辞中表示,沈氏科技与西安交大成立联合研究院,是建德深化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西”部的科研智慧与“杭”州的产业活力深度交汇。建德以“绿水青山”为生态底色,以“创新驱动”为发展路径,近年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
高忠权则表示,西安交大长期致力推动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工作,目前累计科研成果超3万项,产生了千亿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将持续支持、助力与服务校企联合研究院建设,为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孵化营造良好的生态,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新兴产业突破。
谈起此次选择与沈氏科技的初衷,白博峰认为,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一定要解决国家急需要的“硬科技难题”,源头的创新在高校,但出口在企业,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变成国家需要的。
“但是,在具体的企业选择上,一是要看双方的专业需求是否契合;二是要看企业对创新的态度。而沈氏科技作为一个在创新上,非常有抱负的企业,恰恰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白博峰解释称。
资料显示,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顶尖学科,并且拥有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原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能源动力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沈氏科技则数十年专注于热交换器领域,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氢能、海工船舶、电力等多个领域,且凭借持续创新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主要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制造商之一。
沈卫立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双方长期沟通、务实推进的结果,感谢西安交大白博峰教授团队及各方给予的支持。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相关技术的成熟与产业化应用,将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聚焦三大领域
根据协议,双方此次合作将立足新型能源于先进动力产业发展方向,面向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无人平台新型能源、高效紧凑工程换热等。
在目标上,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产业中的产业链关键设备和系统的国产化重大需求,并且要瞄准国际前沿,加速成果转化,逐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工程换热、新型能源和动力装备的重要研发基地。
协议还显示,作为三大目标重头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上,研究目标为确保300K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联合开发成功,并确保技术项目联合落实成功。
之所以把研发焦点聚焦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上,白博峰表示,当前国内的这一产业链面临系统技术集成度低,关键设备/部件可靠度低等瓶颈,亟需突破核心机集成设计、运行控制等难题。
导向意义
随着内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如何解决关键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就成了关键点之一。
不过,这其中的重点是如何合作。
如果从这个大背景而言,此次沈氏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之间的企、校合作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地。
协议显示,在此次双方合作成了的研究院中,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将统筹规划发展与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而在最终的人事上,理事会由5位理事组成,理事长来自于沈氏科技,院长则来自于西安交大,这样就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
与此同时,在研发项目的时间限制上,则设定了一个4年的规划,并没有“急于求成”的紧迫感。
对此,沈卫立表示,对于沈氏科技而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很多企业认为创新必须针对市场,而沈氏科技的创新是为了未来。“对研发人员,我们都制定了较好的激励措施,以便让他们在从事研发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产品市场化的问题,能够踏踏实实从事产品的研发工作。”
此外,双方此次合作也打破了地域限制。
众所周知,西安交大位于陕西,而沈氏科技则位于杭州,但这并不妨碍二者的合作,这无疑正契合了当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