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晶硅去产能或正由自愿进入强制阶段。来自工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工信部已经下发了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清单显示,此
多晶硅去产能或正由自愿进入强制阶段。
来自工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工信部已经下发了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
清单显示,此次专项任务涵盖的多晶硅企业多达41家,甚至包括了一些产能较小的多晶硅企业。
电易汇的测算显示,电费已经超越工业硅,成为多晶硅的头号成本,占了总成本的6成左右。
除了电耗外,多晶硅生产中消耗较大的还包括工业硅、水、蒸汽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在高层已经定调的情况下,此次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或许是多晶硅行业去产能的前奏信号之一。
简单来看,鉴于多晶硅产线基本上以交钥匙工程为主。因此,大体上可以将投产时间作为衡量其能耗高低的指标之一。
数据显示,在拥有老旧产能的企业中,包括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多晶企业已经开始自愿淘汰老旧产能。
不过,与之相比,通威股份、东方希望、亚洲硅业、戈恩斯、南玻A等企业未公开其去产能的信息。
当然了,除了通威股份、南玻A外,其他三家企业均属于非上市公司,鉴于信息的不可用性。或许其已经开始淘汰了老旧产能,只是未对外公布而已。
全覆盖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其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三大项,重点行业领域能效监察、重点用能设备能效监察、2024年度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监察。
而在工作要求中,则包括对工业节能监察中发现存在不合理用能行为、能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督促其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探索将工业节能监察结果应用于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管理,推动数据共享。统筹推进工业节能监察与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形成工业节能降碳合力。
与此同时,还要求加强与本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健全跨部门联动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工业节能监察情况,依法公布违规企业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至于此次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则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清单显示,此次专项任务涵盖的多晶硅企业多达41家,甚至包括了一些产能较小的多晶硅企业。
进一步来看,如果以省份来看,来自内蒙古的多晶硅企业家数最多,达到了9家;其次则为四川、新疆各六家,云南5家等。
而如果以所属的集团来划分,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则当仁不让,分属这两家企业的企业家数最多。
其实,这也与行业当前的现状相符。
电易汇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累计产能产方面,排名第一的仍为通威股份,其次则为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青海丽豪、合盛硅业、其亚铝业、亚洲硅业、信义光能等。
新老划断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鉴于多晶硅行业的特殊属性,大体上可以将投产时间作为衡量其能耗高低的指标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在内的有老旧产能的企业,已经主动淘汰其部分落后产能。
此前,特变电工已经发布公告,其子公司新特能源将对3.6万吨老产能进行报废处置。
无独有偶。
在2024年年报中,大全能源则披露,对新疆老旧产能计提了12.45亿元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不过,与之相比,通威股份、东方希望、亚洲硅业、戈恩斯、南玻A等同样拥有老旧产能的企业未公开其去产能的信息。
当然了,除了通威股份、南玻A外,其他三家企业均属于非上市公司,鉴于信息的不可用性。或许其已经开始淘汰了老旧产能,只是未对外公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