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光伏抢装潮在5月末就已经结束,但数据显示,与第一季度相比,有超过7成的企业在第二季度收入仍出现了增长。不过,数据也显示,虽然收入
尽管光伏“抢装潮”在5月末就已经结束,但数据显示,与第一季度相比,有超过7成的企业在第二季度收入仍出现了增长。
不过,数据也显示,虽然收入出现了环比增长,但净利润却有所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难题,这其中较为明显的企业包括东方日升、海泰新能、中信博、国晟科技等。
以东方日升为例,该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虽然环比增长了48.85%,但归母净利润的亏损却增加了1.45亿元。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亏损额则多增加了1.84亿元。
在纳入此次统计的62家主要的光伏企业中,46家企业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较第一季度出现了增长,占比达到了74.19%。
具体到企业而言,有四家企业的环比增幅超过了100%,包括昱能科技、清源股份、国晟科技、禾迈股份。其中,最高的昱能科技达到了140.84%。
与此同时,增幅超过或接近50%的企业有8家,包括中利集团、上能电气、海泰新能、中信博、罗博特科、通威股份、锦浪科技、东方日升、阿特斯。
进一步来看,环比收入增幅超过40%的企业共有15家。其中的8家为电池组件企业,占比超过了一半;逆变器企业则为4家,占比约为四分之一。
整体上,在环比收入出现增长的46家企业中,电池组件企业、逆变器企业合计达到了20家,占比约为4成。
除此之外,其他占比较高的企业还包括胶膜企业、设备企业以及硅片企业。
不过,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虽然收入出现了增长,但近半数企业“增收难增利”。
根据电易汇的统计,在46家收入环比维持增长的企业中,仅24家企业的净利润也出现了增长,刚刚过半。
与之相对应,有22家净利润出现了下降。其中,环比减少较多的企业则为TCL中环、福斯特、天合光能、双良节能、东方日升、晶科能源、拉普拉斯、海泰新能、中信博、鑫铂股份。
简单分析,除了晶科能源外,上述企业在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之所以下降,应该主要与其主营业务变差有关。
具体到晶科能源,就其财报来看,与第一季度相比,该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有所好转,这与扣非前完全相反。
细分到行业,在第二季度“增收难增利”的企业中,主要以电池组件企业、胶膜企业、硅片企业为主。
正所谓事情都有两面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与第一季度相比,在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出现增加的企业中,则有23家。具体而言,则包括晶澳科技、阿特斯、捷佳伟创、爱旭股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锦浪科技、德业股份、中来股份、中利集团等。
如果从行业角度划分,上述企业中,来自于电池组件企业、逆变器企业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来看,有四家企业在这一指标上,净利润同样出现了下降,具体则为帝科股份、微导纳米、聚和材料、罗博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