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东亚经济研究院李谚斐:“一带一路”电网建设投资需3万亿美元
东亚经济研究院李谚斐:“一带一路”电网建设投资需3万亿美元 2017-08-04 14:11:48

摘要: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能源经济学家李谚斐在“全球光伏行业趋势及机遇分析”分论坛上表示,到2035年,““一带一路””电网投资规模将达3万亿美元。

\
        能源新闻网讯 2017年8月1-2日,第十一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院能源经济学家李谚斐在“全球光伏行业趋势及机遇分析”分论坛上表示,到2035年,“一带一路”电网投资规模将达3万亿美元。
        以下为李谚斐演讲文字实录:
        李谚斐:大家好。我今天按照组织者的要求,我准备的是“一带一路”的这么一个题目,其实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在东南亚工作,很多各国政府官员都在问”一带一路”到底是讲个什么东西?所以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主要还是研读国内的文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主要的一个看法,可能大多数认为“一带一路”就是找项目,要找大量的基建以及工业项目,寻找一系列的项目。但是我的看法呢,这些东西不管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或者电站,或者是输电线,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是早就,就是说哪里需要建什么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也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概念,然后针对这样的概念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项目,那我相信ADB和世界银行,他们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计划,但是最终呢,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往往结果不尽人意,所以我的看法是说,”一带一路”与其说它是在提出一揽子的开发计划,不如说经过我对这个文件的解读之后,不如说它是提出解决方案,怎么更好的执行我们已经知道的需要做的项目。
        我对文件做了一个梳理,跟大家分享一下,概念最早2013年提出,叫丝路经济带,后来进一步细化到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最后变成“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就这么来的,2013年9月和10月相继提出。
        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概念,要更加均衡、有包容性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目标,至于这些目标怎么执行,那是后面,就是又过了几年,我们慢慢的出了很多的文件,一步一步细化下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提出了一些目标,要追求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的系统,比如说要推进这个区域合作,比如说要提出要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样一些目标。
        那么我总结了一下,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对国际合作达成基本的共识,比如说基础设施的连接,比如说建立新型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框架系统,还有贸易投资,还有所谓的共同共赢的全球价值链,这些应该说一定意义上都是对从前的我们的世界的经济治理的制度的改进,提出的一些改进的提法。
        因为以前我们说世界的产业价值链存在剪刀差,我们就提出共赢的全球价值联,深度的市场融合,再到经济政策的协同,需要后面进一步细化,然后我们在后面的文件也会看到一些努力,试图把这个所谓的政策协同更细化一点。
        最后,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连接。2015年的时候,发布了这么一个文件,号称是顶层设计,对OBOR的顶层设计,2015年上合组织宣布了对它的支持,2016年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包括最后联合国也宣布了它的决议,在支持“一带一路”上达成共识。
        到了2017年,应该说中国的行动到底是什么,在“一带一路”的概念底下,我们到底做什么?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细化的行动计划,比如说提出了合作框架,然后提出了在中国国内由发改委作为牵头的政府部门,然后提出了若干的双边的合作计划,再有提出了五大通道、六个经济走廊,以及六个联络的方法,互联互通的方法。最后这个应该是个重点,就是在最新的文件下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就是政策方面的沟通和协同。
        到这儿我想看看能源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到后面还有一个文件,都着重讲了能源怎么做,能源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绿色和低碳能源。原则是这些,基本上是跟“一带一路”大框架的原则是一致的,然后列出了一些优先项,列在第一的又是政策的协同,然后不受阻碍的贸易,还有能源投资方面的合作,进一步的开放从前可能没有开放的外资进入的领域,然后产能合作,包括不仅是卖设备了,不仅是推销设备,更重要的还包括技术的转让、联合的研发,还有今天和昨天的会议都针对光伏和新能源大家都提出了标准化的问题,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当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最后全球的能源治理框架,文件列出了一些重点。那么到了这个文件里面,大概是NDRC发改委和能源局共同出的文件,提出多边框架下哪些多边框架可以推进“一带一路”的实现。关于油气管网和高压输电线,电网的互联互通和电力交易和电站的投资建设方面,都列出了可能存在的项目,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重点,我一会儿会解释我为什么会认为不是重点。现在看几组数据,我应该是从IEA拿的,这里面列出了亚洲的部分,可能数字太小,看不清楚,一个总数是3万亿,对发电能力投资的需求,到2035年的需求是3万亿美元左右。然后叫输送和分配,电网的建设这块又需要另外一个3万亿左右。
        这里我想说,不管是”一带一路”对亚洲的投资还是对东南亚的投资,所需规模都非常大,即使是花掉中国所有的外汇储备都不一定满足投资需求,所以一定要和这些国家协同,不仅中国投资,还要带动其它国家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包括本国的公共和私人的资本参与,一定是这样,所以你光从数字上来看,就知道“一带一路”一定是一个大家协同合作的结果。
        刚刚讲的是一点,另外一点,“一带一路”上我们要建那么多的基础设施,有那么多的投资和商贸合作,这里面都包含了很多风险,我前一阵去日本开了一个会,怎么和东南亚国家建设天然气的供应链,当时很多日本企业就提了这么一点,说东亚这一块的这些国家,现在把它叫做这个新的新兴市场,新的新兴市场里面大多数的投资包括大型的天然气的投资,他们认为是投资级别以下,是在金融方面的术语,认为是投资级别以下的,认为他们看到的这些风险都非常高,包括主权风险、货币风险、市场风险,所以我认为这个是从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署他们列的单子,在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时候一般会遇到的困难,实际上也就是风险,我就把它一个一个看了一下,对应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个“一带一路”政策文件提到的那些点,我就发现其实“一带一路”的政策,正好是用来解决了里面大多数的可能潜在的障碍或者说风险。
        你比如说缺少知识和技术的转让,缺少财政支持,缺少数据以及专业的经验,缺少合理的管理的流程认证,那么正好,我想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协同和政策交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了潜在项目的可投资的级别,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与其说“一带一路”是找项目步入说是“一带一路”提升这些项目的可执行性。得出一个结论,在看“一带一路”带给各个行业机遇的时候,应该不是强调硬件互联互通的问题,而是强调软件互联互通的问题的当你真正业绩这些问题,我相信东南亚市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对光伏行业也好,其它能源行业也好,这个大门就真正的打开了,这是我的主要观点,跟大家分享,谢谢。(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