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大庆油田困局:习惯了吃肉 该吃粗粮时各方面准备不够
大庆油田困局:习惯了吃肉 该吃粗粮时各方面准备不够 2016-11-29 11:09:35

摘要:大庆并非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油田今日困局既缘于市场环境的巨变,也缘于自身能力欠缺和主管机构的僵化管理。

\
  大庆并非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油田今日困局既缘于市场环境的巨变,也缘于自身能力欠缺和主管机构的僵化管理。
  2016年初,即将退休的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在全国“两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称,大庆油田目前处境十分艰难,希望国家给予政策支持。此举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庆现状和困局的广泛关注。
  2015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3838.6万吨、天然气35.3亿立方米,实现收入1553亿元、利润102亿元,上缴税费358亿元。较2014年分别减少1002亿元、542亿元和530亿元。2016年前两个月亏损已超过50亿元,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除受当前低油价冲击外,大庆油田同时面临后备资源接替不足(剩余可采储量仅有1.97亿吨)、开发效益逐年变差(主力油田综合含水已达94.64%)以及社会负担沉重(承担着大庆市大部分物业、公交、医疗、高教等职能)等困难。
  11月3日至4日,中国石油(7.730,0.06,0.78%)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党组领导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闭关”两天,专题研究大庆油田及其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大庆油田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安排。
  中石油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除此前曾提出过的“以气补油”、“以化补油”、创新转型和发展海外等措施外,并未有更新的改革思路和更详细的落实细则。因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开何种药方对大庆而言可谓生死攸关,但目前的方案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在外界看来,研究如何纾困的各方似乎并未认清的事实是:大庆并非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油田现有的松辽盆地油气资源仍十分丰富。
  中石油资源局前局长查全衡对《财经》记者指出,大庆油田资源远未枯竭,目前累计开采量仅占其全部资源量的小部分,仍有广阔勘探开采空间——大庆主战场松辽盆地及周边一系列盆地中共含四套油气层,而大庆油田目前只对其中第二层的半层进行了充分开采。
  按业界人士的判断,大庆的病根不在资源,而在开采能力。“大庆油田面临的不是油气是否枯竭的问题,而是你是否有本事将它拿出来的问题,”查全衡说。因此,各方未搞清病根所在即开方抓药,导致大庆病急乱投医,中石油也药不对症。
  但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形势的逆转,以及替代能源大发展等外部环境对大庆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中石油二级公司一位负责上游的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在不断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能力的前提下,大庆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更多资源来补充产量衰减也是合理的,没必要继续不顾成本地追求产量。
  除自身开采能力欠缺和发展战略失策外,造成大庆油田今日困局的还有体制机制问题,即中石油和主管机构的僵化管理,而体制机制又是造成战略失策和能力欠缺的根源。
  如何拯救大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要解除今日危局,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大庆油田短期应争取更多自主权,在成本管理上及时止血;长期应革新机制,全力开发松辽盆地剩余的丰富资源。“如能做到这些,大庆尚有最后希望。”上述大庆油田资深人士说。
  开采能力欠缺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采的主战场是松辽盆地再加上东、西两面一连串的断陷盆地。中石油和大庆自身通常将这一区域内的资源状况描述为:“已到开采的中后期”,但实际上该区域资源尚有广阔的勘探开采空间。查全衡指出,大庆这一主战场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非是否存在资源,而是能否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把资源开采出来。
  大庆主战场含有四套油气层,就如同自上而下连续四层的地下停车库,其中自上而下的第一层是第三系的油气层(即距今65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地层),主要在松辽盆地的东侧。
  第二层是白垩系油气层,该层为大庆当前主要工作的领域。查全衡认为,大庆在该盆地的白垩系地层符合经济性地开采出了一半的资源,即现在的大庆长垣(构造)。尽管这一半做得十分出色,但另一半,即:长垣(构造)两侧的低品位油气构造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低品位油气构造的丰度比较低,单井产能比较低。这部分的资源还有一半以上,大庆做得并不出色。
  松辽盆地第三层是白垩系的下部和侏罗系。该油气层主要开采的是一些断陷盆地,资源以天然气为主。目前大庆在该油气层已探明的资源为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说明该层的资源比较丰富,而大庆的勘探工作远不充分,工作量欠缺。且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大庆去年仅开采了17亿立方米。而即使不要求有新的勘探发现,仅以已探明的4000亿立方米气而言,按一般情况,拿出一半资源,即2000亿立方米进行开发,每年也应有50亿-80亿立方米的开采量。这说明即使是已探明的资源量,工作量也很不充分。
  第四个油气层是石炭二叠系,该层系为世界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因此含油前景非常可观。而从兴安岭向西到内蒙古的二连盆地,到巴音浩特的银根盆地,再向西到新疆的准格尔盆地,这一长带中每个盆地的石炭二叠系油气层都找到了油气资源,因此这一层系的前景也很广阔。但大庆至今在这一层系上基本没有动作。
  大庆主战场的资源潜力十分可观。仅就大庆油田当前主要工作的白垩系油气层而言,大庆目前已探明的至少有8亿吨储量,再加上同在松辽盆地的吉林油田的储量,有接近12亿吨。尽管12亿吨不可能全部开发,但即使开发6亿吨,并按最低的采油速度0.5%(采油速度为年产油量与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比,是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实际采油速度极少有低于1%的),则每年产量为300万吨。这一产量已经相当于整个任丘油田的年产量,却仅仅是大庆油田主战场四个油气层中一个的最低产量。
 
  “所以不是没资源,是没本事。”查全衡说。他指出,大庆长垣的开采的确是世界先进水平,但其他领域如断陷盆地的开采水平则明显不足。
  尽管大庆在页岩油、油砂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开发上均有所尝试,但油田勘探事业部经理崔宝文曾向《财经》记者表示,这些资源的勘探开采尚处于前期阶段,还没有达到商业化开发的程度。
  但按照国际石油行业目前流行的“资源三角图”可知,油气可以按禀赋条件,主要是储层的渗透率大小将资源分为高中低三个品位。致密储层油气、重油、稠油、煤层气和页岩油气等属于低品位油气。而高中品位的油气资源仅是最顶尖处的冰山一角,其余庞大的资源量均为低品位资源。
  大庆对主战场松辽盆地的开发迫切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从熟悉的坳陷盆地转向不熟悉的断陷盆地,另一个是从单纯开采原油转向油气并举。大庆油田在坳陷勘探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天然气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但在断陷勘探上和兄弟油田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大庆油田的海-塔盆地和华北油田的二连盆地,大庆油田的汤原-方正断陷与吉林油田的岔路河-鹿乡-莫里青断陷分别具有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开始勘探的时间也差不多。但大庆油田在这些地区勘探储量,投入生产的时间却比友邻的华北油田和吉林油田晚很多(例如,海-塔盆地与二连盆地获得第一口工业油流井的年份近似,但后者建成百万吨产能的年份却比大庆早近20年)。
  查全衡指出,在如此长的作业时间内,基本可忽略运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勘探能力上的差距。
  战略失策
  除欠缺开采能力外,大庆资源开发战略上的失策也是导致危机的因素之一。
  大庆油田认识到了油田产量必然呈现递减态势这一规律,但似乎有意忽略了另一规律,随着勘探工作的加强,全世界都是先找到富集高产的油气藏,越往后资源的品位就越差。“大庆习惯了只吃肥肉,等肥肉吃完了该吃粗粮时,大庆各方面准备不够。”查全衡评价说。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代表和旗帜,大庆背负着中石油和政府交给的产量指标压力。1976年,大庆油田首次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目标,进入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此后连续27年,大庆油田实现稳产5000万吨以上,此后又连续12年稳产40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纳税和采收率皆保持着全国第一的纪录。
  但指标压力也有负面作用。大庆既然要完成年产4000万吨的指标,本来应当从白垩系油气层的长垣(构造)向外走,去开发四周低品位的油气资源。但当周边的“粗粮”久攻不下又面临指标压力时,大庆就又缩回到长垣(构造)中,因为长垣(构造)体积很大,坚持精耕细作即可提高产量,完成指标。
  正是对长垣(构造)的依赖,使大庆的资源开发战略视野过窄,这将限制大庆的长远发展——如果一头扎在长垣(构造)中不出来,则必然陷入资源枯竭的命运。因此,大庆应当做一比较,即:继续对长垣(构造)精耕细作,将资源吃光榨净的成本与向外探索的成本孰高孰低,然后作出选择。
  继续在长垣内利用各种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将构造内资源吃光榨净的做法成本显然不低。据崔宝文介绍,大庆油田2014年的自然衰减率、综合递减率创近年来最高水平,长垣(构造)经过50多年的精耕细作已越来越难以增产,目前三次采油(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来提高采收率)的产量已连续13年保持在1000万吨/年以上。
  同时,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采收率更高的三元驱采油技术,其收益可比通常的水驱采油提高20%,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大庆油田主导开发技术。但该技术成本很高,且从1987年开始研发到2014年实现工业化推广,耗时长达27年。而同时在研究中的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等技术尚远未到商业化运用阶段。
  即使开采成本不断提升,查全衡指出,大庆在长垣中的精耕细作仍更加顺手——各种设备、人员、经验、knowhow等都是现成的,可顺着惯性继续干下去。如果向长垣(构造)外突围,则上述方面都需要新的准备,现有的条件和经验完全无法满足,这将产生巨大成本。
  从长期来看,长垣(构造)资源终究有限,产量目前已严重衰减,大庆走出长垣只是时间问题。但大庆在战略上不够重视,对外部的勘探开采着手太晚。
  美国著名石油勘探专家P.A.笛克曾说过,在一个老油区运用老思想很少能发现大量石油,在过去的年代里,有时,我们曾经认为无油可找,但实际上,我们是缺少新的思路而已。
  一个油区是要经过百年以上的艰苦努力,在一个领域实现突破,再突破第二个领域,储量产量都会往上升,但如停滞在一个领域就会枯竭。美国的石油资源很多年前就有权威专家喊出要枯竭,但在页岩革命之后却越产越多。
  中国第三大油气区鄂尔多斯(11.520,-0.32,-2.70%)盆地也早在1907年就打出第一口探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直到最近二三十年才真正进入快速增储上产阶段。渤海湾盆地已经开发60多年,仍不断有产量高峰。
  因此,大庆油田资源远未枯竭,仅是在油气开发中遇到严重的瓶颈。
  市场巨变
  国际石油市场供需情况的根本逆转,是造成大庆危局的重要外因。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旬开始断崖式下跌,且至今处于低迷状态。OPEC及其他主要产油国为稳定油价进行的努力始终未有明显成效,油价至今在40美元-50美元/桶范围波动。
  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指出,石油天然气是稀缺品的神话已被打破,尤其是现在全球油气产量增量超过消费增量,以石油为首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石油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这带来的最大的常识性变化是,石油已变成一般商品,其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中央已将石油石化行业列入去产能行业。中国石油业界也已基本达成共识,即:随着全球石油供需的逆转和替代能源的发展,油价将长期维持在30美元-55美元/桶。
  大庆面对的是全球石油供应商的竞争,并且中石油自身也会从全局来考虑是否加大大庆的开采力度。据挪威《上游报》(Upstream)报道,中石油正在对大庆进行战略调整,旨在一面逐步减少其国内钻井和生产活动,一面将其变成一个以服务为主的国际公司。该报道称,大庆油田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钻井设施已经闲置,因为中石油意识到,在国际油价始终在40美元/桶左右波动时,高成本的产量已经没有意义。
  中石油集团新闻处表示对上述报道不予置评。但《财经》记者求证的中石油某上游子公司高层人士表示认同上述改革思路。该人士认为,当前油价压力的确巨大,所以尽管资源没有枯竭,但大庆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不固守主业,进口一些价廉物美的原油来补充本身产量的衰减也是合理的。但不断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是前提,“因为国内国外是联动的,没有国内开采能力的提升,海外也是不行的”。
  大庆油田前党委书记姜万春曾表示,大庆油田原油生产成本为45美元/桶,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美元/桶,但在当前低油价下经营形势也十分严峻。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前总工程师张抗对《财经》记者表示,大庆油田有些油井的开采成本要高达70美元-80美元/桶,此前是用效益好的地方补效益差的地方,但油价大跌之后,全部没有了效益,以往的高产量反而成了“出血点”,所以油田整体陷入亏损。
  张抗指出,尽管大庆的确尚有很大资源潜力可挖,但变现这一潜力让大庆付出的代价过大,并不划算。
  尽管大庆油田通过改革或者引入民营公司进行开发的确可以降本增效,但新探明的储量和新建产能仍赶不上原储量下降的速度,这一局面在一定时期内无法逆转。且即使民企来开采的油也要进行炼化,但炼化环节整体产能早已明显过剩,导致所产原油最终会出口,而全球石油市场也已严重供大于求,一片红海中,中国产原油也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大庆通过科技等手段降本增效也有限度,目前传统上开发的长垣(构造)已到后期,开采成本如能降低10美元/桶就已到极限。如已无法实现经济性开采,就应考虑是否一定固守。“赔本赚吆喝,时间一长就吆喝不动了,这个必须正视。”张抗说。
  目前大庆油田对长垣(构造)周边盆地也在艰苦工作,但进展的确不大。至今发现的油气田储量不大、产量不高、但开采成本却都不低。因此总体而言,大庆油田生产成本肯定越来越高,尽管可用技术手段延缓增高速度,但无法根本改变这一趋势。
  由此可见,大庆油田资源尚有潜力,自身勘探开采也可降本增效,但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大环境的巨变,经济性逐渐降低的趋势短期难以改变。因此短期没必要固守依靠自身开发实现产量目标的老路,但仍应坚持勘探开采攻坚,进军海外并谋划长远。
  体制困局
  除资源开采角度的内外因素外,造成大庆油田今日困局的还有体制困局,这又是造成大庆自身战略失策和能力欠缺的根源。
  纵观大庆油田从发现、发展到目前的困境,整个历史过程其实就是中国石油业乃至世界石油业发展的缩影。中国的举国体制在初期造就了以大庆为代表的石油工业的辉煌,也为今天的问题埋下了伏笔。在全球石油工业发展格局大变革的今天,举国体制早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成为大庆丧失竞争力的主因。
  在大庆建立的上世纪50年代,石油仍是全球稀缺的战略资源,只要开采出来,价格和销路完全不用考虑。油田自身的管理、组织、宣传和动员也都借鉴了很多军队的模式,由此形成了大庆独特的企业组织管理特色。而大庆把特殊时期形成的组织模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固化和延续了下来,造成了大庆如今的体制困局。
  上述大庆油田资深人士指出,大庆油田发展历程中有两大转折点:一是2000年上市主辅分离改革;二是2008年托管重组,机构整合。前者是更具积极性的改革方向,而后者为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
  2000年,中石油因上市需要,对大庆油田进行了主辅分离的重组改革。当时以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大部分优良资产为基础,成立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庆油田),成为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并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TR.NYSE、0857.HK、601857.SH,下称中国石油)的全资子公司在海外上市。而油田服务、工程技术以及物业、文教卫生、离退休职工管理多种经营全部留在了作为存续企业的大庆石油管理局。
  大庆石油管理局也由此开始了全方位重组,将原来的88个二级单位重组为12个集团和9个专业公司。但重组之后大庆油田的自主管理权比重组前的石油管理局时代就弱了很多。“集团公司基本就是把大庆油田作为一个生产车间了。”上述大庆油田资深人士说。
  尽管如此,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主辅分离客观上使大庆与主业无关的服务类资产和多种经营资产能够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打磨出了竞争力。
  2008年,中石油集团层面的改革再次反转。大庆油田与大庆石油管理局进行重组,把此前分离出去的业务重新搂进了怀里。由此,上市部分的优质资产重新与所有未上市的存续资产整合到一起。机构整合之后按照“一套班子、一套机构、一个整体”原则实行一体化管理。
  从2000年上市进行主辅分离后,经过8年的发展,各业务板块的变化已经非常大。上市公司板块已经实现了比较规范的运营,基本上定位为一个计划性的、生产型的油田。管理上只以降本等单一的生产性管理为主。
  未上市部分企业大部分已是市场化的服务企业,包括油田服务、工程建设,还有酒店、旅行社等多种经营。这些企业当年走出油田,甚至走向国外,在市场竞争中已打磨得具有一定竞争力。
  两个板块的发展模式已经相差很大,一个计划色彩很浓,另一个市场色彩很浓。其实当时各自发展得都已不错,但非要重新整合到一起,中石油集团实行整体托管,这无疑增加了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
  例如,尽管这两家公司在财务上分开核算、分别作账,但上述高层人士表示,实际管理是统一管理,包括资金的预算、审批、调集都是按一个程序来走,按上市企业的一整套计划性规则来要求已充分市场化的存续企业。后者在营销、周转等方面随时需要资金,必须提前多日打报告申请,经过油田层层审批,才能获得资金,完全不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求。“所以这基本上对存续企业就是灾难。”该资深人士说。
  存续企业灵活性全部丧失,改为躺在上市企业身上睡大觉,现在就面临市场竞争力全面萎缩和大量冗员的危机。上市板块也被越捆越死,效率越来越差,靠关联交易来扶持存续企业和转移内部矛盾,由此造成主业、辅业双双陷入困境。
  由于当时油价高,所以很多巨大矛盾就掩盖了下来。但中石油集团的整体重组实际为整个中国石油工业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随着油价大跌,这些矛盾不但暴露出来,而且比以前更尖锐和严重,
  陈卫东指出,中国石油工业的体系市场化改革进程非常缓慢,基本还维系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架构,中国的石油公司还是个“综合性一体化的小社会”,不相信市场、不相信竞争、不相信社会分工。油价大跌并持续低迷后,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
  拯救大庆
  大庆危局的解除,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短期应争取更多自主权,在成本管理上及时止血;长期应搞活机制,全力开发松辽盆地剩余的丰富资源。
  上述大庆油田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现在大庆油田已全面亏损,到了改革转型的关键时刻,错过这个时期,大庆只会衰落得更快。他指出,目前政府尚未对大庆动大手术,因为大庆仍然是具有榜样意义的“好孩子”。而一旦大庆持续亏损、变成负担,则“好孩子”身份就可能发生变化,政府随即有可能对大庆动大手术。
  另外,一旦石油行业改革力度增大,将大庆油田这部分管道剥离掉,则大庆的成本无疑会大大增加,危机会更加严重。“现在至少还有最后一点选择的机会和力气,到时候想改变都没力气了,只能等着被动手术了。”该人士说。
  短期止血首先应淘汰大量僵尸企业,包括低效、亏损企业。然后加快多种经营改革,这样可尽快降低员工整体成本。第三是按市场水平调节关联交易量和价格,杜绝主业对未上市公司的输血性关联交易。第四是精简组织机构,大庆油田两级机关的人员总量很大,用人成本很高,几乎占到油田总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必须精简。
  在资源开发方面,大庆尝试的各种突围方法中,海外市场拓展方面进展较快。目前大庆油田先后开辟了蒙古、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乍得和阿曼等海外重点目标市场。2014年,大庆油田实现外部市场收入15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收入90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5%。到2020年,大庆油田的目标是使外部市场收入达到30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达到200亿元以上。
  大庆内部支持海外拓展的声音较高,甚至有高层人士提出将更多优质资源从国内开发放到海外开拓。
  查全衡指出,拓展海外市场可取,但过多强调海外市场则是一种“逃跑主义”。他指出,不应在开发主战场长垣之外的资源遇到瓶颈后就总想到海外找易采资源,因为海外早晚会遇到相同的难题,但那时已经错过磨练技术和经验的时机,因此在战略上不可取。
  他认为,只要将机制搞活,就可以解决大庆丰富的低品位油田开发问题,且国内已有现成可效仿的成功案例——开发苏里格气田的“1+5”模式。
  “1+5”模式实际是一种市场化条件下的“会战”模式。苏里格气田是中国陆上首个万亿立方米级别的大气田,但也是低品位气田。如沿用以往传统开发方法难有经济价值。后来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采用了“1+5”模式,即:以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为主体,联合中石油系统内部的其他5家公司共同开发苏里格气田。所产天然气归于长庆油田的产量业绩,但利润由6家按贡献比例分配。
  同时,苏里格气田的开发中大量使用了民企钻井队,使成本大幅下降,开采速度大幅提高。中小油公司可以使低品位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资源的经济价值和企业能力关系密切。开发同样资源时,中小公司的技术经济门槛值较低,因此中石油认为开发上“不划算”的储量,小公司则可充分利用。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四五十家民营或合资小公司在松辽盆地的低丰度、低品位区块开采,年总产量达230多万吨,超过主力油田之一的冀东油田。但由于体制束缚,大庆油田在与中小民营、合资公司合作方面始终不够开放。一部分原因在于重组后的自主权不够。
  上述大庆油田资深人士也认为,今天大庆油田到了生死关头,集团公司需要对大庆全面放权。当前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而成本高昂,必须大力增加大庆油田的自主权,包括经营权和决策权。“但现在连报个项目都要往北京跑很多趟——集团公司的人坐在北京能了解多少大庆的情况?”他说。
  各界也开出各种药方,包括将大庆油田转型为东北新能源基地或效仿中粮集团转型做资本投资平台等建议。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大庆不可能靠增量来盘活存量,而当前大庆油田包括整个石油行业迫切要解决的是如何进行存量改革。
  陈卫东认为:“如果靠增量,那么增加的新人、新产业为什么要嫁接在大庆老旧的平台上呢?即使愿意嫁接,存量中如此多的过剩产能、装备、人员如何处理?”因此,这样的药方并未遵循商业逻辑。《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