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何利文:规划建筑与新能源规范解读及案例
何利文:规划建筑与新能源规范解读及案例 2018-10-31 14:15:09

摘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高级建筑师何利文在 “新能源建筑专业论坛”上作了《规划建筑与新能源规范解读及案例》主题演讲。

\
        能源新闻网讯 2018年10月30-31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多能互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NEX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高级建筑师何利文在 “新能源建筑专业论坛”上作了《规划建筑与新能源规范解读及案例》主题演讲。
        以下为何利文演讲文字实录:
        何利文:我先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最近在新能源领域的一些工作和研究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们以前设计院主要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上,十九大以来提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加快体制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院长从精力转到规划上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正好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我们以前整个大概的工作思路,以前我们主要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积淀和适老环境方面,最近在城市生态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像城市中心方面,我们在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做了一些城市更新和改造,在这里面也有一些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会后可以交流。
        这次主要说的是城市生态设计方面,我们在城市新能源规模化应用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和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的环境评估,绿色住区评估和生态城市规划建筑、绿色住区设计方面其实都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这回咱们王秘书长给我们布置的工作,是让我们解读一下规范,刚才曹会长也说了,咱们是跨行业的一个交流,所以我们在这儿很冒昧地讲一下规范。
        2017年到2018年规范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规范成果,先说住建部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城镇建筑影响水平要比2050提20%,新建建筑绿色面积要超过50%,(49:35)立项了42项,这个大的趋势已经向健康、装备等方面延伸,刚才会长也说了。
        在这儿其实有一个重要的规范,在2017年正式发布,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标准,今年4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这个规范的出台,其实对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从2012年的时候开始,就开始做一项工作,规范的推出,2012年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推动生态城区规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这个文件推出的时候,要求国家新建(50:30),这个数字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工作,起码是有挑战性的工作。
        所以在这会儿才能推出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一定要从单体,做这么长时间也发现了,一个单体很难完全达到绿色建筑实施成果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工作,一直到绿色生态示范城100个绿色生态示范区,还有到现在2017年住建部和国家能源都做十三五,做出了新的指导意见,这几年的示范区比较成功,比较落实的其实就是右边刚才说的八个生态城,这是住建部和财政部投资的,出了很多成果,在座的各位可能有很多也参与过。
        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做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和崇明生态指导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等等,这几个主要都非常完备了,他们主要是针对自己的项目说,包括里面一些指标的具体措施,还有采取的具体措施,都是针对各自的项目,像我们这个刚才我说的,新的规范,其实也是总结了上面参考生态城的体系标准和国外(英)他们的一些体系,当然国外的体系也没有完全成为生态城的体系,因为咱们现在绿色建筑是一个微观体系,城区其实是一个大尺度的宏观体系,咱们现在缺的就是一个中观,比如说这回新规范出来以后,生态城区的中观体系,所以这个规范出台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是2016年建设部发表的绿色建筑占比规则,左边这个是可再生能源的验收情况,红色是5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的部分验收还是比较好,压力比较大其实是2016年右边绿色建筑表,红色的是50%以上的,新建建筑面积是28.5%,距离50%还是很有挑战。
        这是咱们的规范,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要内容,这个规范其实出台已经有一年,去年就出来了,大家可能在行业内都看过了,其实我们说一下具体工作,说一下里面几个难点。
        我们分析完了觉得生态城区的难点主要在于定位,这个也是设计评价和实施运转两个方面,绿色建筑实施运转可能都觉得很简单,对于城市来说就非常难,一个城市首先是定义,这个定规范的时候大家就产生很多问题,最后的定义右边几乎要投入实施运营,投入至少建成60%,这个其实很难达到,而且当时还要求对建筑像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排放、交通人文,关键是产城融合,还有生物动物都有具体的要求,量化的指标,这个规范的出台,很值得大家研究的,我主要说一下下面这个表,绿色生态城区分项指标权重,绿色建筑占到15%,它的存在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分的权重是一样的。
        在这个表里面,国家已经把资源碳排放17%,虽然只多两个百分点,可是已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这是咱们资源和碳排放,我找了几个跟这个有关的,我们以前做的最多的能源这块,以前就是做三项,能源需求和常规能源的优化,还有节能规划,现在其实这个规范出台以后,就把可再生能源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在评估里面占的分数挺高的。还有一个另外信息化和加分项,这几个标红是跟新能源利用直接相关的,达到10%已经很难了。
        另外一个就是刚才会长提的微电网的工程,分值是一分,看着不多,可是确实是很难达到的一分。这个说一下规范,再说一下我们单位最近的科研活动,包括新疆吐鲁番的一些具体实验研究和生态评估绩效和一些工作。这是能源规划以前做的方案。
        现在介绍一下我们单位做的工作,也希望在座可以一起配合的工作。上面这个是我们新疆吐鲁番可持续发展地方,这个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下面两个一个像左边是信息港区(音),这两个项目其实大家已经在北京2035年规划里头,做出明确规定,国家提的都是高屋建瓴的要求,虽然不是千年城市,可是说的也都是在北京2035规划里头提到很高的位置。
        现在我们机场明年就要正式竣工通航,灵动经济区(音)这块已经做了一次投标,可能运行以后接下来马上就落实规划。这是我们刚中标的北京怀柔科技城108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在合作中,当时我们也做了一些能源规划,这个项目跟北京三大2035规划里面,北京三大科学城,很重要的项目。
        这个项目当时我们也做了能源规划,非常简单,其实今天在座这么多专家,我们也希望以我们院的能力,刚才其实也说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需要联合,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都可以建议,我们怀柔科学城也不是我们一个单位能做的,需要结合全社会的力量,是北京社会也是中国的,所以我们希望将来大家有机会都可以沟通。
        这是我们另外一个项目,丰台区长辛店生态城规划,这个变成北京国家级的生态区,这个项目现在也在规划中,北京市提出了两个,一个是复合型的进化型的能源系统方案,当时我们也做了好几版方案,现在还没批,也是领导想法比较多,大家都可以献计献策,帮着我们也想想。
        现在我们想说,刚才领导也说了,尤其是新能源,在一个无法描述未来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对未来的场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说我们理解的新能源什么情况,不是说现在有什么产品我们用什么产品,而是将来共享出一个未来的场景,我们努力往这个方向实现,比如说以前左边这边图是一年前欧典那(音)的网站上想的机器人场景就是这样,没想到才一年,机器人又蹦又跳,我们当年没有预期会这么快出现,包括日本生产的各种皮肤真实的机器人,都无法想象这么快都出现,这其实给行业一个启示,我们怎么准确地判断未来,怎么努力为这个方向努力。
        这是1960-2010年也是一个统计,我们怎么判断未来,以前是基于专家,后来改于基于模型创建,大量的数据后来改于基于趋势,基于情景,现在还可以基据大数据。这是通过在多伦多的未来之城,其实这是两年前想的,两年前他们把这个想的非常科学化,非常未来,其实现在还没有建成。这些已经在新的规划里面逐渐体现,包括地下的这些机器人的空间和各种装配式的概念和交通,还有自然打印的对残疾人的关怀,两年前的时候我们我都觉得是未来,所以我们觉得考虑未来,怎么判断未来,其实是现在对我们一个重大的挑战。
        这是我们的一些工作,雄安现在签了一堆保密合作也不让说,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做雄安BIM和GIS技术和CIM平台的顶层设备,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前面这一块不是我们做的。我们现在未来的工作都在后面看不见的空地,已经干了一年。我们是跟阿里合作,这是阿里自己做的飞凤平台,成不成功不知道,但是他努力过,他也想过未来。
        这是我们现在院已经做的信息化能源管理系统,因为雄安不让说,我们打算在自己院里面做一个能源管理,是一个智慧系统,大家有空可以去参观,交流一下,我们现在不完全是智能化,已经把我们院彻底改造成一个智慧化的系统,可以自己调节能源。这是我们的管理平台,自己收集大数据,自己进行自控调节,现在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之中。这是我们最近的工作,这是在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北京市重点的地段,先做了一个试点。这是中石油大厦,这个其实比较老了,现在在改进中,我们通过后期的调整,使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其实新机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太阳能协会可能比较关心的,新机场对路面的场地非常大,我们作为一个使用单位,也是一个科研的应用单位,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提出我们的需求,咱们现在都是生产单位,都是高科技单位,我们只是应用,科技的发展我们是有一部分能力,把我们在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告诉大家。刚才这么大的项目,这是新机场,这么大的路面最后没用太阳能,总的发电量是五千多万。我们现在有一种想法,最后智能化遮阳,建成后的表现图,其实当时我们在遮阳上面做了很多考虑,我们考虑上面的光影效果,各种变形,这是中间加了薄膜,最后形成的智能化的遮阳系统,当时也跟太阳能交流过,太阳能为什么非要有中间,不能做成这种,又能遮阳又能发电,这样结合在一起,可能对整个尤其机场大规模路面都有用,这是机场建成后的成果。
        这是我们跟神华工厂做的太阳能立面的研究,这个现在看不清楚,其实黑色的全是太阳能板,包括右边绿色的太阳能蓝板,最后发电效果都是不错的,像黑色上下都有百页通风,夏天的时候通风,冬天的时候关上。我们在冬天的时候就把百页关上,20度的温度给建筑也是一个保温作用。后来我们又看到汉能,他把这个打开,有动像被动式建筑的节能,被动房,就把后面打开,把热都散到房间里头,我觉得只要去想象,前景非常广,各种的应用,各种的节能措施在我们建筑应用上,只要能更好地结合,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这个项目我们特别想说,这是国家佛学院(音),前面是一个长廊,佛像要求24小时都亮着,需要大量的电,我们的想象是把立面用上太阳能,用到屋面上,还有太阳能热水当时都在上头,后来跟神华沟通完以后不行,佛像不能是黑的,最后没办法放到屋顶上,后来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地化玻璃已经做到能够发电,生产过程中有一些毒素释放问题,我们也希望将来能不能出产这样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个项目最后也不错,而且协会已经正式同意,已经安装了,这个是一些数值,这是我前些日子从这儿路过,这个也是跟建筑师的配合,把太阳能的一些隔热和发电装置,跟建筑有一个良好的结合,这其实是我们建筑师特别喜欢的一种方式。
        未来已至,绿色前行,谢谢大家。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高级建筑师何利文在第十二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NEX2018)“新能源建筑专业论坛”上所作演讲,未经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