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创建现代能源体系 引领中国能源弯道超车
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创建现代能源体系 引领中国能源弯道超车 2017-08-19 17:14:22

摘要: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表示,只有从理念、结构、模式上进行系统的创新,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实现中国发展的弯道超车。

\
图为
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
        能源新闻讯 2017年8月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出席会议,他在作“抓紧智能互联网时代机遇 引领世界能源历史性变革”主旨演讲时表示,只有从理念、结构、模式上进行系统的创新,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实现中国发展的弯道超车。
        以下为王玉锁演讲文字实录:
        王玉锁:尊敬的李伟主任,尊敬的努尔.白克力局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界的朋友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给新奥集团这么一个参与这么重要会议的机会。刚才听了李主任和努尔局长和贺院士的讲话非常振奋,从两位领导一位专家的讲话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发展的远大前景。作为能源行业的一员,新奥一直为此而努力。一个方面,新奥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贯通了上中下游天然气的产业链,为全国160余个城市,7700万用户提供燃气,从上游来讲,我想回答一下贺院士刚才提出的天然气有的用,用得起的问题。新奥一个方面借助现在全球油价低位带来的好机会,我们在收购国外的天然气的气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践行刚才努尔局长讲的在做煤的清洁利用,我们希望把煤就地转换成天然气,那么,这个技术,新奥是煤基清洁能源国家级实验室,有三百多个科研人员在做三个煤气化技术,一个是超临界气化技术,加氢气化技术和催化气化技术,三个技术明年都有望实现工业化示范,工业化示范以后就可以在全国推广,届时可以把我们中国的主流能源,煤,变成清洁的天然气资源,价格很便宜,量也很大。保证用得起,有的用。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的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刚才李伟主任多次的提到了现代能源体系,新奥也正在做这个方面的努力,并且首创,并且大力发展泛能网,探索能源转型的新道路,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产业实践谈一下对能源转型的理解和认识。能源大转型,是今年的主题,道出了能源行业的时代最强音,正像大家所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需求侧,消费升级驱动用能多元化,用户不仅需要水、电、气、暖、综合供应,更期待使用经济、便捷、清洁、安全的能源。在供给侧,新的参与者大量的涌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然而单点的技术创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能源体系,低效、粗放、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转型的需求,只有从理念、结构、模式上进行系统的创新,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实现中国发展的弯道超车。当然这是实现中国能源发展的弯道超车。
        一,技术和政策的创新,为创建现代能源体系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现代能源体系应该是以需求侧为主导,可再生能源优先,分布式功能为主体的能源体系,通过多能融合,需供互动,智慧调配,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经济、安全的目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和政策技术。从技术方面,我们国家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信息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利用水平。热点冷联产,高效太阳能转化等小型和微型的能源技术,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储能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为能源形态从集中走向分散提供了可能。信息和能源的关系等前瞻的研究也为下一轮的勃发积聚了力量,政策机制方面,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等主管部门,落实习总书记能源四个革命的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了售电侧的放开,增量配电网放开和电力的市场化交易。油气体制改革也整体在启动,整体在推进。管销分离,市场定价等改革举措正在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措施,鼓励推动互联网能源的发展。
        掌握了技术优势,具备了政策条件,我们理应率先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抢占世界能源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二,标准体系重构,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牵引。现代能源体系是理念、模式、方式的系统创新,而推进变革需要,以标准规范为牵引,今年六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研讨会上,新奥集团做了用标准体系重构牵引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同和热烈响应。行业正形成共识,创建现代能源体系,重中之重是要抓住标准体系重构的牛鼻子。
        我们认为,标准体系重构,应立足基层,整合创新的思路。在继承能源信息领域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标准建设,一是整合能源分向标准,建立需供协同的综合能源网络标准,按多能融合重构规划和设计规范。最大化的释放能源价值。二是创新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标准,支持各类能源设施以及信息服务,即取即用,实现开放互联。三是创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即应用标准,特别是形成以数据、模型、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标准,支持多能源,智慧运营和调度,以及交易。只有标准牵引,才能够打破现有体系分散、孤立互补兼容的被动局面,用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模式,统一的思想方式和逻辑,统一的技术装备和规范,汇聚行业力量,真正形成全行业胡同共融的中国模式,为世界能源大转型树立标杆。
        三,泛能网实践为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支撑,基于对现代能源体系的认识,新奥自2009年开始进行了泛能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实践,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起了泛能技术标准体系。并在长沙、盐城等开展了单点示范。在青岛、肇庆等地区进行了区域网示范。实践证明,泛能网是支撑现代能源提议落地的科学形态和有效载体之一。所谓泛能网就是利用信息网和气、电、热、水等搭建各类能源设施的互联网,基于能源大数据积累的人工智能,实现从需求到供给,从品类到相变的智慧优化,实现能源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从而达到信息与能量的高度融合,并发集聚的能效,泛能网的理念和模式与我们倡导的现代能源体系一脉相承,解决了三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者主权回顾的问题,泛能网以分布式能源及储能为基础,以运营调度交易平台为依托,实现了用户动态参与市场交易,用户可以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自由切换,以消定产,自主定价,以经济效益带动千千万万消费者参与节能,真正实现了千厂万电,藏能与民,以生态城项目为例,在过去园区三十多个用能主体各自独立,孤岛运营,造成容量电费居高不下,弃光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新奥集团部署泛能网平台,实现了需求牵引下的多对多能源交易,支持用户自主选择交易对象和方式,实时优化匹配,很好的推动了用户侧的节能。二是能源结构清洁低碳的问题,泛能网将可再生能源以具体能源储能深度融合,构建多能融合,柔性的系统,实现泛能网平台,依靠多能原间歇优化,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因地制宜,优先利用,能用尽用,能源结构调整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比如今年年初被国家能源局评为首批多能互补集中化示范项目的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就是利用了泛能网充分挖掘新能源的潜力,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目前,该园区已经形成了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优先,天然气协同的用能模式,清洁能源比超过了80%,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了20%,单位GDP能耗碳派的强度等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能源集约高效配置的问题。泛能网利用先进的小型能源装备,在用能侧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打破能源数据,气电冷热一体化供给,通过多能融合,梯级利用,就近消纳,实现了系统能效的提高,更进一步的以泛能云平台为支撑,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能源的产、输、配、用、储、跨区域协同优化,真正实现全网能效的大幅度提高。例如新奥建立了全国首个本质绿色型数字中心项目,上海腾讯云计算中心的项目,就是通过泛能站构建多种能源融合转化的结点,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能量的全价值链的利用。运行以来,该项目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80%,获得了最高级别的5A数字中心的绿色认证,未来随着泛能网的拓展和周边用户的印象,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比资源,效率会进一步提升。
        经过广泛的实践我们坚定的认为泛能网正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科学论述的有效实践,是现代能源体系设计的有利支撑。
        四,加快推进现代能源体系的几点建议。今天,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家顶级智库以及行业专家汇聚一堂,机会难得,我们想借此机会也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第一个建议是树立以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意识,加大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支持力度,一是强化以需求侧为主导的理念,加大对泛能网模式的推广和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和能源技术相结合的科学创新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第二个建议是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电力交易结算机制,按谁销售谁结算的原则,赋于售电企业电费结算权,二是加大配电网放开力度,扩大试点范围,三是加快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的交易化试点,鼓励更多的分布式主体进入市场。
        第三个建议是加大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政府牵头,企业实施,一是国家层面牵头制定总体架构以及实施方案,二是以企业为主题编制,将标准与实践更紧密结合,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导成立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时代赋于我们国家的使命,既可以解决中国能源的问题,也是引领世界能源的发展机遇。我们愿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奋进,为能源大转型做出我们企业应该做的贡献,谢谢大家。(能源新闻网)
        注:本文整理自王玉锁在“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未经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