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2016未来城市论坛聚焦海绵城市与城市的循环再生发展
2016未来城市论坛聚焦海绵城市与城市的循环再生发展 2016-10-25 12:59:56

摘要:2016年10月22日,未来城市论坛(FutureofCitiesForum)在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博览会期间召开。

      能源新闻网讯:2016年10月22日,未来城市论坛(FutureofCitiesForum)在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博览会期间召开。本次论坛以“创新海绵城市,绿色循环发展”为主题,组织国际经验交流会和高级别圆桌会议,探讨海绵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国际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探讨如何加强政策支持、投融资激励、技术创新和标准规则的完善。本届论坛由世界未来委员会、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瑞典、韩国、印度及国内多个试点城市的百余名政府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荷兰代尔夫特市副市长StefanBrandlight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荷兰代尔夫特市在雨洪管控方面的国际经验。代尔夫特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在三个方面成绩显著:首先做到了疏堵结合,蓄水排水有条不紊;其次建立了预测机制,能够帮助市政预测风险,更好地制定决策;第三是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
  湖南省常德市市政公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李远国先生表示,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有效管控雨水径流、切实减免内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管理体系、规划设计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力图有效支撑绿色循环发展。
  世界未来委员会荣誉委员、英国皇家建筑学院荣誉委员、联合国环境奖获得者HerbertGirardet先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提出的海绵城市与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方式不同,强调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既涵养了地下水,净化了水质,又可以改善微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可谓一举多得,实际上是促进城市与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一种循环共生的关系,而这正与世界未来委员会(WFC)循环城市(RegenerativeCities)项目所提倡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改善城市与生态系统的依存与互惠关系的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先生表示,几天前“人居三”大会刚刚结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论坛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人居三”的成果,海绵城市建设也体现了《新城市议程》的思想。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工程问题,更多是经济社会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调节城市层面各利益相关方中间的关系。在“人居三”刚刚结束这个时间点上选择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讨论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城市议程》有相当高的契合度。
  研讨会从水的角度讨论循环城市,专家指出海绵城市相关指标需要与政府政绩评估挂钩,从而激励城市把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建立市场化通道,让社会资本看到市场价值,解决基础设施运营与城市受益的问题,同时吸引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与会专家建议需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公共服务效益的量化评估研究,并将这种量化价值化,真正纳入海绵城市的投融资决策中。
  世界未来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每年举办未来城市论坛,曾在德国、印度等地举办,这是论坛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世界未来委员会中国项目总监陈波平女士表示:海绵城市是中国特有的理念,它超越了国际上的低影响开发,内容更广。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国外城市解决水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适应性时的综合性、系统性手段值得借鉴。同时国内城市在广泛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国外城市可以学习的解决方案。WFC愿意针对国内城市的需求开展中外交流,进行具体的研讨和研究,这种交流与探讨不仅能促进中国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发展中的经验,也能促进中国经验的对外传输,促进经验的共享。(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