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8日《中国标准 破晓启航——首个中国柴油机油标准诞生之路》发布会以“标准”为核心,以“故事”为脉络,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自主创新征程中一个特殊而庄重的里程碑——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址800平米的演播厅内,没有华丽的舞台布景,只有大屏幕上流转的测试数据与科研人员的身影;没有歌舞表演,只有嘉宾们朴实的讲述与一次次发自内心的掌声。7月18日《中国标准 破晓启航——首个中国柴油机油标准诞生之路》发布会以“标准”为核心,以“故事”为脉络,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自主创新征程中一个特殊而庄重的里程碑——这是央企首次将重大行业突破的发布会搬进国家级媒体平台,用最真实的历程讲述中国制造业的自主突围。
从“跟跑”到“自主”:央企扛鼎的标准革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却长期沿用欧美润滑油标准,就像给中国发动机套上‘洋外衣',既不贴身,更藏风险。”发布会上,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马宗立的话直指行业痛点。为了拿到最硬核的数据,从漠河零下40℃的极寒,到吐鲁番零上50℃的酷热,再到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测试团队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扛起了“国家队”的“国家责”。
作为央企“国家队”,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昆仑润滑)牵头这场标准革命。马宗立介绍,为制定真正适配中国柴油发动机的标准,团队联合国内主流车企,在兰州建立首个自主台架评价规范,累计采集数千万公里行车数据、上万小时台架数据。“科学、严谨、可复制,是国家队给行业的承诺。”他的话里,是央企对国家能源安全的担当——从基础油精炼到核心添加剂研发,全产业链实现国产化闭环。
公路上跑出来的真实答案:用中国故事验证中国标准
“2016年,我们和昆仑润滑并肩作战,基于重卡CA6DM3发动机,在兰州建立了第一个台架评价规范,实现了研发领域的创新自主突破。”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刘江唯走上台回忆道:“我们针对高原重载、夏季爬坡时,发动机内部温度极高,机油容易变质的问题进行测试,经过400小时的测试,D1机油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性能,就像给发动机穿上‘超强防护服’。”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所长陶骏表示,重卡爬坡、变速等高负荷条件下,发动机喷油量大、燃烧不充分,导致烟炱变高,油泥变多,就像发动机里刮起了“沙尘暴”。“我们在烟炱含量7%的极端工况下反复测试,事实证明,符合D1标准的机油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运行良好,有效保证了发动机的润滑和性能。在各种路况下,试用的司机们都说‘有劲儿’。”
从重型卡车到轻型商用车,标准的适用性被一一验证。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动力系统专家孙泽针对城市配送场景介绍:“频繁启停、冷启动次数多、后处理再生等,容易导致未燃烧的燃油混入机油,就像给‘血液’掺水,D1机油通过严苛测试,让发动机寿命更长,维修次数减少,使用成本更低。”
潍柴动力总裁助理李志杰则带来重卡司机的“福音”:“低速大扭矩工况下,D1机油可将换油周期从6万公里提升到12万公里,极限测试达14万公里,司机能多跑好几趟活儿。”
这些故事,共同勾勒出D1标准的“中国基因”——它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而是从中国公路上跑出来的真实答案。
七十年薪火相传:央企传承的自主初心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个专业润滑油研究院成立,到如今D1标准落地,是三代人70年的坚守。”中国石油高级技术专家金鹏的话,是对总台奔赴全国各地,精心制作的短片《三代人的砥砺前行》的提炼与升华。总台派出了多组拍摄团队,前往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实验室、档案馆,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打造了多支精良的短片。
在这支短片中,老一辈科研人员在简陋实验室手工记录数据,第二代工程师突破技术封锁时的坚毅眼神,与如今年轻团队在极端环境下测试的身影交相辉映,现场响起久久的掌声。“第一代人从零起步,第二代人发出自主呼声,我们这代实现全面国产化。”金鹏的话语里,是央企科研人对初心的传承。
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进一步披露:这场标准革命汇聚了13家发动机企业、23家润滑油企业、6家实验室、2所高校的力量,400余人参与,耗时6万小时台架试验,消耗燃油3300吨,投入近2亿元。“最大的挑战是建立信任,让行业相信中国能制定世界级标准。”而央企的牵头作用,正是这份信任的核心支撑。
启航新程:从总台传遍全国的中国承诺
发布会的高潮,是一场跨越空间的联动。当现场嘉宾将手掌按在电子手印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00平演播室的大屏幕上呈现出八个城市画面——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大连、大庆、克拉玛依的仓储中心与实验基地里,一线员工整齐列队,依次喊出“中国标准,破晓启航”“昆仑守护,央企担当”“标准立信,万里同频”“自主创新,民族力量”“昆仑润滑,磨无惧·润无声”的口号。
“七十载薪火相传,三代人砥砺奋进——昆仑天威D1柴油机油,正式上市!”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马宗立的宣告,标志着中国首个自主柴油机油标准产品走向市场。这不是终点,而是央企履行承诺的新起点:正如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短片中所言,将以D1为基础,构建涵盖柴油、燃气、汽油及新能源动力的“中国润滑油自主标准家族”,让每一台中国发动机都用上适配的“中国血液”。
这场开在总台的特殊发布会,最终以朴实而有力的宣言收尾。人们读懂了其中的深意:央企的担当,从来不是高调的宣言,而是像润滑油一样,在默默坚守中为国家工业“润滑”前行的力量。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聚光灯下,到千万台发动机的运转声中,中国标准的自主之路由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