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寇楠楠: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与展望
寇楠楠:全球新能源投资趋势与展望 2024-03-27 14:06:30

摘要:能源新闻网讯,4月26日,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第二届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盛大开幕。

能源新闻网讯,4月26日,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第二届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盛大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共同主办。

 

\

 

下面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 和振伟 先生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 郭奎龙 先生

 

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 阿尔弗雷多·奥尔图诺先生

 

圭亚那驻华大使 周雅欣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 杜米特鲁·贝拉基什

 

莱索托驻华大使 肯尼斯·拉巴莱

 

尼日尔驻华大使 加尔巴·塞尼

 

多哥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 加拿玛·查·巴查西

 

博茨瓦纳驻华大使馆副大使 莫洛华

 

葡萄牙驻华大使馆副馆长 荣斌诺

 

爱沙尼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 马涛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副总裁、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秘书长 叶晖 先生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中国研究主管 寇楠楠 博士

 

MMC Norilsk Nickel  Anna Karzhavina(MMC 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 安娜-卡尔扎维娜)

 

菲律宾驻华大使馆 商务参赞 洪福盛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馆投资参赞 秦朵

 

智利驻华大使馆 商务参赞 娜塔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刘作辉

 

江苏双良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法根

 

以下为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中国研究主管寇楠楠博士的致辞。

 

寇楠楠: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有机会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我们彭博新能源财经关于全球能源投资趋势与展望一个话题,王所介绍的是陈总,我们做了一些调整,原计划是陈经理来做报告,最后换成我给大家做报告。

 

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彭博新能源财经,美国彭博新能源财经是美国彭博公司旗下专注于全球能源转型研究这样一个研究机构。我们有很多报告、数据库、模型供全球的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了解整个转型方面的经济性、政策、市场规模和趋势。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全球的能源版图上一个合作,我们看一看我们一直在说全球能源转型,我们到底投了多少钱,这个可能是衡量全球能源转型投资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我们有很多指标,但是真金白银钱投下去才能衡量我们整个转型进程很重要的维度。

 

这个图上是2023年就是去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量达到了1.8万亿美元的水平,大概比2022年1.5万亿美元高了23%左右的情况。可以看到,这个数字从2020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当然我们这个统计口径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2020年开始,才把电网的投资加入到整个全球能源转型投资的范围之内,之前没有,所以之前可能不具备这四年数字的可比性。但是从这四年的数字,即便不看电网来看,进入到2022年之后,中国整个清洁能源投资进入到高速增长的阶段。

 

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2022年总书记宣布了中国要在202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个庄重的承诺对于全球的能源减排,带动了全球其他国家进入了一个加速减排的过程中。中国宣布之后其他很多观望的国家也相继宣布了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以自己的承诺和实际的投资,带动了整个全球能源进入了一个加速的发展阶段。

 

第二是2020年是疫情开始的第一年,过去2020年到2023年全球都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很多国家在疫情之后把绿色产业、绿色投资作为恢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这个也是我们在过去三年内看到很多国家,在这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大举投资的承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进入到了相关的领域。

 

第三是过去的两三年之内,其实国际的地缘政治是处于非常动荡的一个情况,在很多传统的化石能源,油气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出现了一些地缘政治上的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也导致了全球很多能源消费的国家调整了自己的能源产业政策,他们把自己从化石能源转向了清洁能源,这也是加速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以看到把1.8万亿美元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产业里面,这底下蓝色是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光伏的投资,最快的一块是绿色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可以看到过去中国是从2017、2018年开始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过去的几年里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传统的大型的汽车消费市场里面,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换也是发生了比较快的一个地方。剩下的一块是电网,高比例新能源介入之后电网投资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这个图我们看一下分国别分行业进行了一个比较,中国去年接近6800亿美元的投资,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但是过去的一年里面,中国的比例在全球有所下降,去年中国占到了全球转型能源投资的1/3。2022年中国的比例是超过50%的,我们觉得这件事情首先我们想强调,中国相比过去一年里面,我们依然是有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我们谈到是在全球能源转型投资的比例略微有所下降,这种下降我们从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势。因为如果仅仅靠一个国家进行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这个不可持续。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全球G7里面几个主要的大的经济体里面在能源转型投资里面出现了一个快的增长。还有一点,中美这两个国家在清洁能源转型投资里面绝大多数领域中国是领先美国的,但是部分领域,在电网、CCS里面美国投资是超过中国的,我们并不想说这种直接的对比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我们在两年之内进行了一个比较,这个需要给出更多的背景知识。但是另外一个角度看到,后面可以看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领域里面有长足的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当我们看到了面临碳中和和碳达峰这样情景之下,还有其他的技术,不仅是中国,还包括海外很多国家重视,这是我们现在投资版图里面所缺少的。

 

我们可以拿清洁能源投资和化石能源投资进行一个比较,左图黄色的是化石能源供给侧的投资,紫色是清洁能源供给侧的投资。2020-2023过去这四年当中,每年化石能源投资在供给侧都比清洁能源高。而且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个高的比例大概都是在7%左右。就是四年里面稳定保持7%这样一个比例,有一点我们想要提醒的是,化石能源的投资要维持现有的产能,需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进去,因为我们知道地下无论是天然气、石油、煤炭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投资进去才能维持它的产能。但是对于清洁能源来讲,绝大多数是投入到新增的产能,未来我们也会面临老旧风光电厂的淘汰更新的过程,但是目前我们每年高比例的增长,依然是在全球能源的供给侧,清洁能源是不断增长的。

 

右侧是消费侧,我们不太好定义哪些是化石能源的消费侧,我们仅找了一个对比比较明确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全球乘用车市场是接近3万亿美元的市场,燃油车依然是现在最大的比例,但是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几年里面每年市场份额以5%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在主要的市场里面,美洲、欧洲、中国都有非常高速的增长,今年我们看到了一些新型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南美、中东地区,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有一个飞快的增长,这是传统的汽车消费的里面相对来讲是占比比较小的新能源汽车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展,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依然保持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势头。

 

我们谈到了2023年已经全球达到了创纪录的1.8万亿美元的水平,但是根据我们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模型推演可以看到,如果要让全球在2050年代实现碳中和,如果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巴黎协定的目标,从2024年到2030年年均的清洁能源转型投资接近8.4亿美元。也就是目前2023年2倍多接近3倍的水平。最终2040年到2050年期间接近7.6万亿美元的投资。就是我们现在离我们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还有一个巨大的差距。

 

刚才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个飞速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远远不够,这是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认为我们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

 

另外一点,这张图从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不同年代碳中和转型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投资是有不同重点的。新能源汽车是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但是可以看到电源、电网它的投资是在目前到30年是一个绝对的增量,30年到40年,40年到50年它的水平是没有现在投资强度那么高。碳中和进程的后半场里面电网的投资,供热的投资,CCS的投资,它的水平是有一个巨大的增量在后期,我们看到这个投资节奏是有不同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我们的预测,氢能和储能尽管这两个行业现在非常火爆,但事实上在整个能源转型里面,投资里面它扮演的地位是没有外界对它的这种给予的期望那么高,整个投资里面它扮演的角色是相对有限的。

 

我们看一下主要经济体,我们给了一个乘数,就是说2023年的投资,和2024年到2030年投资所需要达到投资的比例,英国、德国、中国、法国基本上是在2倍左右,也就是说2023年的水平还要再翻番才够。可以看到后面日本、美国、印度,这个比例相差就比较大了,基本在3倍以上甚至接近10倍的水平。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它对本国的市场对于新能源技术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在很多大型的风光项目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说要追求一个装机的发展,我们同时要追求供应链和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全球贸易对于新能源绿色转型这个产业,这个供应链产业的追逐,但是可以看到差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国发展的水平。

 

各国在转型投资上有巨大差异,在清洁能源供给这一块光伏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是足以实现2030年的水平,但是6风电是有巨大的差异,过去的风电一是在欧洲和美国,陆上风电面临一定的阻碍,海上风电其实是各国很多发达国家给予对于风电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的路径。但是过去两年海上风电面临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成本的上升,因为之前供应链的问题导致整个风机开发的成本上升,这就是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之内对于风电的发展不景气,但是英国新一轮招标里面已经对于风电的招标价格有所上升,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迹象能够让我们在过去和未来几年之内看到风电的投资有所增长。

 

氢能其实是一个在很多国家很多地区都寄予众望,因为它被视为替代很多难以减排的行业里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原料和燃料。现在我们追踪到全球有800万吨氢能合同,但是只有100万吨是有成交协议的,其他都是意向书或者是双边MOU形式签订,最终是否交付我们不清楚。这个角度来看氢能发展还处在早期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多的障碍要克服。

 

另外氢能合同里面分了一些行业,到底是谁去,这100万吨里面到底都有哪些行业应用,这个图稍微有一点小,我们能看到的行业里面绝大多数,有40%我们不知道它用于什么行业,剩下60%里面接近40%是给了传统油气行业,其实这个只是对于传统灰氢的替代,剩下20%左右的行业里面新兴的产业里面主要用于航空和航海,这是目前看到的对氢能有明确需求的下游领域的产能,这是我们看到的。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氢能在未来很多我们寄予厚望的减排领域里面的应用,现在还缺乏首台套实验,这是氢能供给侧需求侧需要推广的事情。

 

另外,在现在目前,整个转型的方向里面,企业级别自下而上的一种推动力是现在我们观察到一个新型的方向。左图是全球企业自发的清洁能源采购合同的规模,每年都有更多的企业签订了更多的风光的电站,可以知道这里面现在最大的是亚马逊,亚马逊的清洁能源装机签约量可以达到全球所有的专业的发电企业里面排进前10,和我们国内的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际说的法电这些专业做电力运营的企业相比,亚马逊所拥有的清洁能源装机也可以排到前十。

 

另外一个图,这是去年清洁能源总榜,所有签约装机容量里面排名前十的企业,我们把它分成两类。这两类企业非常有意思,包括亚马逊、Meta、谷歌,倒数第三家是荷兰的一家超市,还有微软、Oracle,这些业务都是直接面向客户的企业。另外是有做工业气体、钢铁、化工品的等等,这是产业链最上端。我们可以看到清洁能源采购企业自发行为里面,拥有清洁能源装机的是最下游和最上游的两端企业,可想而知,当我们面向客户和面向所有这些中间产业里面的源头的企业开始加大清洁能源投资的时候,整个产业链的用电和用能绿色化的趋势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是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是我们看到一些现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上的投资,刚才的是对于终端产能的投资,对于生产这些,比如说光伏、风机,未来几年之内可以保持高速的增长,2020年之前是保持高速的增长,2025年之后因为离我们现在统计的时间还比较短,我觉得这个数字有所下降,但未来几年会有所增长。看到目前这几年光伏和锂电池是占主流最大的一块,但是我想说另外一点是说,这些新的能源产能投资,2024、2025年可以看到中国依然是最大的,但是在欧洲,尤其是美国新的产能投资是一个飞速进展的状态。

 

这个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无可否认现在全球对于供应链重构的趋势已经有所开启,我们想过去这10年20年整个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力享受如此之高增长的速度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技术进步,规模性所带来的成本的下降,我们的数据显示就是过去的10年、20年,风电、光伏、锂电池累计成本下降超过了80%、90%,这是基于全球供应链高效整合的结果,但是现在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供应链重新的分布。

 

在此基础之上,成本的下降可能已经远没有我们原来想象那样速度的发展,也许中国生产的所有这些组件和产能速度下降很快,但是对于欧洲、美国生产的价格不是下降的问题,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他们产能落地之后的成本肯定比中国要高的,这是第一,我们看到未来几年如果你用在当地产的组件和电池,成本是比从中国买更高的,这是毋庸置疑。而且更重要是的这个价格一旦回上去之后它下降的速度并不可能像我们看到这几年下降的速度那么快,这是对于未来清洁能源投资所带来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怎么去面对,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情况。

 

最后,给大家花两分钟看一下我们BNEF研究覆盖的情况,我们有清洁能源、交通、数字工业和农业,这是我们从行业来分的。我们在两侧,左边有全球大宗商品的研究,这个可以帮我们很清晰认识到整个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化石能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成本。右边是一些技术,包括CCS、氢能、可持续金融,这些都是助力行业发展的情况。

 

这是我们彭博新能源财经微信的公众号,包括我个人的微信,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我们彭博关于新能源转型投资的趋势,欢迎跟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第二届新能源国际合作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实录,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