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崛起的中国正逐步掌握全球能源话语权
崛起的中国正逐步掌握全球能源话语权 2018-11-19 10:19:49

摘要: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体量达到82万亿元之巨。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体量达到82万亿元之巨。在这个庞大的如大海一样浩渺的市场体系之中,有着经济“血脉”之称的能源始终贯穿其中,它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能和坚实的保障。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能源发展史是经济发展史的一大缩影。它见证了我国经济由贫瘠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自身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全方位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发展蓝图,无论是决胜“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还是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有着经济“命脉”之称的能源都将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作用,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则要求我国通过谋求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发展多种能源互补相依的生产和消费格局,稳固掌握世界能源话语权、乃至定价权。

中国话语权渐次增强

近年,我国通过积极构建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在石油方面的话语权渐次增强。外交方面,我国与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国均建立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借助国家领导人的频频外访,相关部门、机构组办能源高峰合作论坛等,强化和巩固了双方的能源合作关系。

企业层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化集团等四大能源央企在加强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采和开发力度的同时,也在借助引进、输出新技术、合作开发等平台扩大石油的供应源,尝试收购海外石油资产来补齐先天“贫油”的短板。

天然气方面,依靠上合组织这一政经交流平台,我国与俄罗斯、哈斯克斯坦等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深化,为双边在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年5月21日,中俄达成总值4000亿美元的东线长期天然气合同,合同期30年,输送量为380亿立方米/年,历经10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修成正果。2014年11月9日,中俄又在北京签署了西线供气协议。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可从俄罗斯、哈斯克斯坦、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甚至是非洲地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以及LNG。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拉近了我国与沿线60余个国家的合作关系,也为双方构建更加稳固的能源合作关系敞开了大门。

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话语权不断提升相对应,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能源地位得以不断提升。西方社会严厉制裁伊朗之时,美国于近日宣布豁免中国大陆等8个国家及地区可从伊朗进口原油。

两场盛会显本色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带头签署《巴黎协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开始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四个革命”,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主导力显著提高。

近年,我国在北京、苏州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高峰论坛,在全球能源圈上刮起一股股强劲的“中国能源风”。2018年10月18日,全球年内规格最高的能源盛会之一——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召开。

刚刚,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能源领域同样亮点层出。据悉,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首秀。

能源新闻网查询了解,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哈电集团、东方电气、中化集团、中国节能、中煤集团、中国煤炭科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航油、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广核和中国西电,共计24家能源央企悉数参展,并签下大额订单。

同时,来自美国的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德国的西门子、荷兰的皇家壳牌集团、英国的BP、西屋电气、ABB、伊拉克国家石油销售公司等世界知名能源企业均有亮相,并在会上收获满满。

新能源话语权显著提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经之路。在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经过近10年左右的跨跃式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1.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6.34吉瓦。

数据还显示,中国在2013年跃居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用5年半时间走过了美国、欧洲15年的风电发展历程。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5年世界第一,累计装机连续3年位居世界榜首。

与风电、光伏产业飞跃式发展相匹配、相呼应,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话语权空前提升。首先,一年一届的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展(SNEC)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展之一,参展人士来自七大洲八大洋,并已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风能展则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展会之一,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其次,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各自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建立了相当庞大的产业规模,也是其话语权不断增强的表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足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50余家,粗略统计市值超万亿。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透露,我国光伏从业人员达250万人。

第三,中国在各大国际能源机构中的“话事权”增强,中国能源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远播海外。

7位大咖“纵横”国际

具体来说,国家电网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被推选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

2018年10月22—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82届大会在韩国釜山召开。会上,IEC各国家委员会一致提名选举现任IEC副主席、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为IEC第36届主席,任期为2020—2022年。

世界“硅王”、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不仅担任了全球太阳能理事会(GSC)主席、第二届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还兼任美国Acore清洁能源协会会员、英国皇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副理事长、非洲粮食基金永久名誉主席等职务。

2017年9月12日,全球太阳能理事会(Global Solar Council)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年度会员大会,选举新的主席和董事会。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连任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

需要点赞的是,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时,高纪凡先生曾单枪匹马到纽约Trump大厦进行抗议,以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的身份对特朗普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行的无耻行径予以了有力鞭挞。

大名鼎鼎的国际能源署也不乏中国面孔。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是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为应对能源危机于1974年11月设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总部设于法国巴黎,涂建军先生任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办主任。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孙贤胜博士于2016年8月1日正式加入国际能源论坛(IEF),担任秘书长一职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李俊峰先生是国际风能理事会副主席、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月16日,他还在第十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荣获“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

林洋集团总裁、林洋能源董事长陆永华兼任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荣耀中华,誉满全球。中国能源人在国际性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身居要职,是中国能源崛起的写照之一,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正逐渐掌握全球能源话语权。

抓住能源变革主动权

经过逾100年的开采,传统化石能源日趋枯竭,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逾发严重。在此严峻现实面前,全球各国如何保障能源供应和和能源安全俨然已是一个大话题。

寅吃卯粮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崽卖爷田的思维更是要不得。对此,中央高屋建瓴的提出推进能源“四个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能源互联网实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长久之计。

在此战略之下,减少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发展能源互联网,加强“两个替代”是可行的发展模式。

当前,在充分保障石油、煤炭、天然气供应的前提下,风电、光伏产业已取得长足进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

尽管在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我国缺乏主导能力,不过国际能源话语权的提升将推动我国按既定的战略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进而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夯实基础。

 “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界!”

如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描述的情境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未来或是谁掌握了能源话语权,谁占据了能源变革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能源世界!(来源: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