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分散式风电困局该如何破?
分散式风电困局该如何破? 2018-03-29 11:57:26

摘要:2017年,国内新增风电吊装容量1958万千瓦,新增风电并网装机仅1503万千瓦,双双较前几年有所下滑。在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分散式风电被认为是撬动产业下一轮爆发的“蓝海”。

\
  2017年,国内新增风电吊装容量1958万千瓦,新增风电并网装机仅1503万千瓦,双双较前几年有所下滑。在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分散式风电被认为是撬动产业下一轮爆发的“蓝海”。
  “当一万收益的项目和十万收益的项目审批程序一样,大家肯定愿意做十万收益的项目,风电开发也是如此。因此,分散式风电除了技术创新外,模式创新也很重要,需要一个平台把投资、建设、收益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有业内专家表示。
  无论从资源条件、市场环境还是政策引导来看,分散式风电都是大势所趋,但要大规模发展,仍要破解诸多瓶颈。
  分散式风电迎重启契机
  “我国分散式风电并网量只占全国风电并网总量的1%左右,远远低于欧洲,其发展水平也总体滞后于我国分布式光伏。”北京洁源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鱼江涛曾对记者表示。
  发展滞后的分散式风电起步并不晚。早在2009年,我国就提出了分散式风电概念。2010年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研究。2011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分散式风电市场正式启动。当时,批复的18个示范项目只有15个最终建成。而这些建成的示范项目并没有如预料般带动整个分散式风电的兴起。在“三北”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规模小、收益低的分散式风电并不受开发企业和地方政府所青睐。
  然而,伴随“三北”地区严重的弃风限电出现,主管部门红色预警限制投资政策的出台,风电投资从盛行集中式开发的“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风电产业发展模式呈转型之势。
  分散式风电采用“就地平衡,就地消纳”原则,将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电网,就地消纳。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朝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发展分散式风电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解决风电介入对大电网的安全问题;二是分散式风电都位于负荷中心附近,利于消纳,避免了“弃风”问题;三是解决了远距离输送带来的能源损耗问题。
  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的狼尔沟风电场一期工程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狼尔沟一期项目完成后,陆续开发完成了狼尔沟分散式二期、红柳沟、白湾子、郝滩、周台子5个分散式项目,在定边县形成了5.8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群。
  作为狼尔沟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设计方,中国电建西北院风电设计院院长吉超盈介绍说:“狼尔沟一期风电场接入点的电压在风场接入前长期维持在8.5—9.3千伏之间,电能质量较差。风场接入后,系统电压稳定在10.2—10.5千伏之间,有效改善了当地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在产业转型的背景下,2017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分散式风电发展方案,明确分散式风电项目不受年度指导规模限制。其具体实施细节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沉寂多年后,分散式风电或迎来重启契机。
  不能照搬集中式风电开发模式
  在业内看来,分散式风电迟迟发展不起来,主要受制于两方面因素:
  ①我国风电开发起步于“三北”地区,大型风电开发企业习惯于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集中式开发,单个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规模小,投资成效相对较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②分散式风电项目还在沿用集中式开发的审批要求和流程,导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外,各省区分散式风电规划编制和电力消纳研究滞后,政府的引导不够,也使得蹒跚前行的分散式风电缺少有力支撑。
  那么,规模相对较小的分散式风电开发如何才能吸引投资者?(《中国能源报》作者:张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