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库分类 > 能源百科 > 油气 > “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 2015-06-19 22:50:48

摘要:“五朵金花”是指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炼油工业还处在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那时,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仅能生产12种油品,90%以上的石油产品都需要进口。1955年,我国只有3座10万吨/年炼油厂。有些外国人讥笑我们是在“小茶壶”里炼油。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依赖“洋油”的困境。
      在炼油技术攻关中,科研人员坚持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以加快研制进程。
      石油工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加快炼油装置建设。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炼油工艺技术落后,许多石油产品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但大庆原油蜡含量高,难以得到低凝固点的油料,必须进行二次加工。然而,当时我国炼油二次加工能力严重不足,技术落后。为此,1962年1月,石油工业部制定了《1963—1972年国家炼油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在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炼油技术基础上,依靠国内技术力量,尽快掌握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
      在侯祥麟等技术专家带领下,石油科技工作者争分夺秒地加快研制进程。1963年至1965年三年间,五项炼油新技术先后开发成功,并分别在抚顺石化和兰州石化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我国的炼油能力快速提升,炼油工业技术很快接近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当时,电影《五朵金花》热映,剧中五位可爱的白族姑娘都叫金花。于是,这五项炼油新技术也被誉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历时三年的炼油科技攻关取得成功,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65年年底,我国新建铂重整、流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尿素脱蜡装置13套,炼油能力达到1423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四大类产品产量达到617万吨,自给率达到97.6%,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五朵金花”在上世纪60年代被列为国家级成果,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五朵金花”发展到今天,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等技术依然还是炼油工业的骨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