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 > 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5-04-15 16:32:23

摘要:《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由时任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撰写,由英大传媒集团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著作。

  《全球能源互联网》由时任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撰写,由英大传媒集团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著作。
       
2015年2月3日,《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一、基本信息
       全书分8章30节,共42万多字。内容涵盖全球能源发展现状与挑战、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全球能源观、全球能源电力供需、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和实践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改变世界等方面。全书以全球视野、战略高度研究思考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命题,系统分析了全球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历史角色、现实作用与未来定位,揭示了能源发展客观规律,深刻指出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树立全球能源观,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全新立场和观点,研究解决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分析全球能源电力供需格局与电力流、“一极一道”(北极和赤道附近地区)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的基础上,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实施路径、技术创新以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描绘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
内容简介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全球视角研究了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了全球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分布及发展现状,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剖析了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能源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立场研究解决能源问题的全球能源观,进而阐述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分析能源电力供需、“一极一道”等大型能源基地开发的基础上,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实施路径、技术创新以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展望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三、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全球能源发展现状与挑战
第一节 全球能源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二、化石能源
三、清洁能源
四、“一极一道”能源开发
五、电力发展
第二节 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
二、能源环境面临的挑战
三、能源配置面临的挑战
四、能源效率面临的挑战
小结
第二章 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
第一节 世界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概况
一、风电发展概况
二、太阳能发电发展概况
第二节 清洁替代
一、清洁替代的必然性
二、清洁替代的关键
第三节 电能替代
一、电能替代的必然性
二、电能替代的重点
第四节“两个替代”与能源革命
一、清洁替代与能源革命
二、电能替代与能源革命
小结
第三章 全球能源观
第一节 能源发展规律
一、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方向发展
二、能源利用从低效向高效方向发展
三、能源配置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优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全球能源观
一、基本内涵
二、核心内容
小结
第四章 全球能源电力供需
第一节 影响能源供需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社会发展
二、能源资源禀赋
三、能源环境约束
四、能源技术进步
五、能源政策调控
第二节 全球能源需求
一、能源需求总量
二、能源需求结构
三、能源需求分布
第三节 全球电力需求
一、电力需求总量
二、电力需求分布
第四节 未来全球能源开发格局
一、能源供应总体情况
二、世界各大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三、分布式能源开发
四、化石能源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 全球电力流
一、全球电力流布局思路和原则
二、全球电力供应总体情况
三、世界各大洲电力供需平衡
四、全球电力流发展趋势
小结
第五章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一节 坚强智能电网与全球能源互联网
一、坚强智能电网
二、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二节 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
一、北极地区风电外送通道
二、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外送通道
三、重点跨洲联网通道及发展进程
第三节 洲内跨国互联电网
一、亚洲互联电网
二、欧洲互联电网
三、北美互联电网
四、南美洲互联电网
五、非洲互联电网
第四节 国家泛在智能电网
一、电网网架建设
二、智能化发展
第五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机制
一、组织机制
二、运行机制
三、市场机制
四、政策保障
第六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
一、环境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
小结
第六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第一节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技术创新的方向
三、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
第二节 电源技术
一、风力发电技术
二、太阳能发电技术
三、海洋能发电技术
四、分布式电源技术
第三节 电网技术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装备
二、海底电缆技术
三、超导输电技术
四、直流电网技术
五、微电网技术
六、大电网运行控制技术
第四节 储能技术
一、最新技术进展
二、发展方向和前景
三、前沿技术展望
第五节 信息通信技术
一、最新技术进展
二、发展方向和前景
小结
第七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 中国实践
一、技术创新
二、标准制定
三、战略规划
四、工程建设
第二节 国际实践
一、特高压发展
二、智能电网发展
三、清洁能源发展
四、世界互联电网发展
小结
第八章 全球能源互联网改变世界
第一节 构筑能源发展新格局
一、突破资源约束,人人享有充足清洁能源
二、突破时空约束,清洁能源实现高效利用
三、突破环境约束,清洁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第二节 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一、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经济质量
二、释放创新红利,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三、推动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创造社会美好新生活
一、改变公众生活,提升人类发展水平
二、推动社会变革,构建高效社会形态
三、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开启人类文明新篇章
一、推动政治和谐,促进世界和平
二、推动环境和谐,促进生态文明
三、推动人类和谐,促进文明升级
小结
内容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主要七大
特点
       
一、基础数据丰富,信息量大
       化石能源数据:涵盖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储量及分布、生产量及格局、消费量及结构、贸易量及运输方式。此外还收集了重油、油砂、页岩油、可燃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数据。
       清洁能源数据:涵盖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量,包括全球、各大洲及主要国家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以及风速、太阳辐照强度、单位面积功率密度等基础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风能和太阳能理论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
       电力相关数据:包括全球、各洲及主要国家发电装机总量、发电总量、结构和分布;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装备产业发展情况;电网结构、输电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长度、跨国互联规模;电力消费量及分区域、分行业构成,人均用电量。
       二、知识体系严密,知识面广
       形成全方位研究世界能源问题的知识体系。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多领域学科知识,对资源禀赋、生产、消费、贸易等能源问题,各国经济发展、地缘政治、政策等宏观问题,气候变化、污染排放等环境问题,以及电源、电网、储能、信息通信等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形成了关于全球能源研究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知识体系。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规律、发展方向,提出转变能源电力发展方式,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一极一道”及各大洲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大规模开发外送,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根本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研究内容深入,技术含量高
       组织开展调研,基础扎实。对世界清洁能源富集地区9个重点国家开展实地调研,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阿联酋能源部、墨西哥国家电力公司等27个组织和机构进行座谈和访谈,掌握了全球主要清洁能源基地资源总量及分布、开发现状及规划、能源电力供需、区域互联电网规划建设等第一手资料。
       创新研究方法和模型。构建各大洲及主要国家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评估模型、“有效能需求--终端用能需求--一次能源需求”的能源电力需求预测模型、全球电力流优化分析模型、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形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基于全球能源观,提出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开发为重点,依托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格局、构建方式和发展路径,为推动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四、把握能源电力发展规律,思想性强
       揭示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揭示能源从高碳到低碳、从低效到高效、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内在发展规律;电网电压等级由低到高、联网规模从小到大、自动化水平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明确“两个替代”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和阶段目标。
       形成全球能源观理论体系:在把握能源电力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从历史视角、用前瞻思维和系统方法,提出全球能源观,强调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研究和解决能源问题,明确了总体目标、战略方向、基本原则、发展趋势,形成了全球能源观理论体系,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立足全球能源长远发展,战略性强
       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思考能源问题。本书从解决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供给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出发,思考、谋划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两个替代”的战略途径。
       从长周期的时间跨度研究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本书回溯近三百年能源电力发展历史,研究和预测2030年、2050年的能源资源供应、电力需求和电力流,明确全球能源互联网各阶段发展目标,形成较为完整的发展路线图,是关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以全球视野破解能源发展难题。本书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能源配置全球化、环境影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研究提出以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保障全球能源供应,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全球能源配置的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的时空制约。
       六、坚持以创新推动能源发展,创新性强
       理念创新。创新提出了全球能源观,其核心是要坚持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全球能源问题。首创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包括概念、布局、原则、阶段、特征和功能。
       方法创新。研究提出关于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能源电力需求预测、电力流优化的分析模型,为开展全球能源开发、配置、消纳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平台创新。本书以特高压成功实践为基础,提出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全球能源高效配置平台的发展思路,打破长期以来电力局部平衡,能源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发展模式,为全球范围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应用搭建基础平台。
       七、内容逻辑严密,系统性强
       本书覆盖内容全面,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本书从分析全球能源资源基础数据入手,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两个替代”发展方向,形成全球能源观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定量分析全球能源电力供需,研究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方案,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阶段目标、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和综合价值等进行了全面研究,特别是对当前能源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呼应,形成了思路开放、数据详实、内容闭环的研究成果。
       五、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能源电力研究、建设、管理等工作,是全球最大的电力企业领导者,也是全球知名的资深能源专家,不仅拥有丰富的能源电力领域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前瞻的战略思维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
      
《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源于作者长期思考、研究和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作者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洞察,以及对全球能源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强烈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成书过程中,作者对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实地调研,充实了全球能源资源、电力发展和跨国联网等基础数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理论体系。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能源电力研究、建设、管理等工作。
      作者简历:
       
刘振亚,男,汉族,1952年8月生,山东郯城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参加工作,山东工学院电力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电气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1974.09——1977.07,在山东工学院电力系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习;
1977.07——1979.05,山东省白杨河电厂技术员,山东工学院教师;
1979.05——1992.10,山东省临沂电业局技术员、科长、副局长、局长兼党委书记;
1992.10——1995.12,山东省电力工业局(电力公司)副局长(副总经理)、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
1995.12——1997.07,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1997.07——2000.11,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兼山东鲁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夏银行副董事长(2000.04 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00.11——2002.12,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02.10-2002.12 国家电网公司筹备组副组长,2002.06 获得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2.12——2004.10,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04.10——,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2013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设立董事会后,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2016年5月,不再担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现任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两次被记一等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