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九成以上的动力电池企业或被淘汰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7 7万辆,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百万辆。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刺激了动力电池市场飞速发展。
-
双积分来袭 电池企业面临的三大巨变
2018年4月1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这项政策不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巨大,对电池企业也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空间预测商业模式及风险因素
近期,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与CATL签署战略协议布局锂电回收。深圳发改委发布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工作方案。
-
榨干电池剩余价值!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让区段资源优势最大化
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趋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国家政策、标准也相继配套出台,责任也很清晰。但是,梯次利用节奏动作缓慢,瓶颈问题在哪里呢?
-
“下岗”动力电池 走上“再就业”规范路
5—8年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有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
-
第一批动力电池“报废潮”将至 资本已提前入局正“守株待兔”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博得大量关注的同时,第一批电动汽车运行已经超过20万公里,从电池的使用寿命来看,自2018年起,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
-
第一轮动力电池报废期到来 梯次利用规模将远大回收拆解
时至今日,最早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轮大规模的动力电池报废期即将到来。
-
百亿新风口 动力电池回收“艰难”起步
2018年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
“新能源+智能”将重构交通出行方式
近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出现一批新技术、新动向、新理念。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已在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取得一定突破。
-
锂电上下游企业业绩分化 动力电池迎来“下半场”竞争
近期,锂电企业纷纷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从这些报告看来,其产业链上下游可用“几家欢喜几家愁”来形容。
-
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回收产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使用寿命约为5年,因此2013年产销的动力电池今年起将陆续进入报废期,未来数年这个市场会爆发式扩容。
-
当动力电池遇上智能制造:比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总理报告中都会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即便是2020年补贴红利彻底退出,但是免购置税、上牌、路权等隐形红利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
国内碳酸锂巨头或将迎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前,A股上市公司美都能源发布《关于现金收购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公司将以29亿元现金收购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共计98 51%的股权。
-
评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迎三重利好
2月26日,工信部等九部委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至此新能源汽车界一直热切期盼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正式出炉。
-
动力电池步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末端
根据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日前联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下,汽车业将构建闭环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
如何突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不断攀升,到2020年,动力电池报废问题将逐渐显现。
-
全面分析动力电池产业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动力电池无论是用在汽车上还是储能里都是关注的焦点,不过,动力电池最主要的是应用在汽车上。
-
动力电池报废高峰将至 车企承担主体责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广东乃至全国各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奋力建设美丽中国。
-
动力电池的“直接拆解”与“梯级利用” 到底哪个经济价值高?
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是当前国内热议的话题,很多企业都表示赞同梯级利用,并为此展开深入研究,但其实也不乏企业只是顺应国家方针表面上说说而已。
-
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回顾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池企业利润被不断压缩,整体产能过剩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