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 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煤电行业助推能源清洁化大有可为
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煤电行业助推能源清洁化大有可为 2017-01-13 11:09:04

摘要:年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煤电的政策方向?2017年煤电行业将如何转型?

  年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问题,该减速的减速,该刹车的刹车。凡是开工建设手续不齐备的,一律停止建设。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煤电的政策方向?2017年煤电行业将如何转型?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

  煤电审批权限划分不应影响大政方针落实
  记者:年前刚刚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会上专门提到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问题。您怎么看待今年能源工作会议这么重视煤电产能问题?
  邹骥:关于防范煤电产能过剩进一步扩大,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下有强调的必要。我们之前论述过的,新增的煤电装机投资,一是扩大了投资沉淀,另外也不利于我们调整能源结构。所以我觉得在当下强调这个事有特殊的意义。中央政府有必要及时地在宏观层面上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上,中央和地方权限的划分不应该影响到大政方针的落实。
  另外,前一段时间煤价有所反弹。对于煤价上升议论很多,解释也很多。其中有一种解释认为,煤炭的需求上来了,煤电是不是还得再发展啊?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为煤电发展大形势又回来了。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国肯定是还要以煤为主,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期。但是它不应该成为一个增加煤电投资的推波助澜的信号。因为煤价上升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有可能是限产的原因,并不能表明对煤炭的需求有多大程度的上升。这跟我们能源结构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这是我个人解读的当下强调进一步防范煤电产能过剩的必要性。
  记者:您怎么看待《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煤电装机限制在11亿千瓦?
  邹骥:首先,规划中提的11亿千瓦,更多是考虑历史的惯性,“十二五”结转的项目太多,即使不再新批,不再新开工,很可能也得到11亿千瓦了。这就是11亿目标的由来。
  我个人是这么看的,定一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是要有弹性的,而且要留有余地。而且要考虑到有一些已获批的和在建的。就是实际的煤电装机肯定不可能停留在9亿千瓦。因为有一个滞后量,很多项目审批是在“十二五”完成的,甚至有些已经在建了。这些项目要停下来就有很大的困难。考虑到历史的惯性,在9亿千瓦的基础上,装机的绝对量可能还会有所增长。
  但是我们的观点是,煤电没有必要再增长了,这和不能增长还是两个概念。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新批煤电装机了。这是我们的呼吁。但是实际上,研究者的呼吁和决策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我理解是,除了历史的惯性之外,最终的决策要面对很多的利益相关者,要从中平衡各种利益关系。考虑的问题更多,比如煤电行业未来的盈利问题,财政收入的问题、职工的充分就业问题、甚至关联的煤矿行业等等。另外,这些行业里还有金融的问题,企业要还贷,投资者要还债,等等。
  而且这些增长里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就是有淘汰落后装机,用新的先进的装机来替代,这也可能导致装机容量的增加。另外还面临一个决策风险,就是万一经济周期回来了,出现了用电紧张情况,决策责任是要承担的。一般判断是不会出现电荒了,因为我们有这么多闲置的发电小时数,很多学者判断富余的利用小时数足够满足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但是即使在认识上觉得不会出现电荒了,是否还得留一手,万一出现小概率事件怎么办?所以在规划上要留得宽一点。
  尽管如此,我依然呼吁轻易不要增加煤电装机了。考虑到已经批的,甚至在建的,尽量让增加的数量限定在更小的范围。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对政策有所调整。工作的重点还是要限制新增产能,这是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同时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弃风弃光问题,解决优质电源上网问题。比如通过电改、排污权交易,在电力行业内,更多地让超超临界机组发电,让低效煤电发电小时数少一些。如果一定要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我相信新增的一定是高效的燃煤机组。要提高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占比,进一步挤压10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的空间。从发电小时数上来讲,让低效的机组少上网,这也是一种调节。
  煤电行业应当多去行业外寻找投资机会
  记者:在2016年的煤电政策中,国家提出了要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现在前两者已经落地了,缓建一批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文件。您觉得2017年会不会出台煤电缓建的政策?就您预期,2017年,我国在煤电政策方面还会有哪些动作?
  邹骥:这个问题,我作为研究者观点是很明确的,应该出台缓建的政策。但是至今该项政策还没有出台的原因,我猜想应该是涉及到了更复杂的因素,因为毕竟好多资金已经投入进去。处理这些已经发生的投资,就比那些还没有建的项目要复杂得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协调,找到解决方案。
  至于2017年会有哪些政策预期,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我希望在金融问题上找到解决方案之后,缓建一批煤电项目的措施能够尽早出台。当然,当初已经批了的项目又不让建了,在法律上和道义上讲政府的公信力是容易受到伤害的。那么如果有未经批准已经开工的,这个要坚决地停下来。
  我所期待的另外一个层面的政策是,加大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力度。煤电的增速要尽量降低,历史的惯性要尽量让它减弱。另外,加大力度解决非化石能源上网的问题,电源优化的问题,也包括分布式的非化石能源上网。另外,在化石能源领域,加大天然气替代散煤的发展力度,这是我的一个期待。
  记者:那么您认为下一步煤电企业应当如何转型?
  邹骥:我觉得煤电行业应当结合环保措施,把眼界放开,多去行业外寻找投资赢利的机会。比如天然气的冷热电三联供,是电力企业投资很好的新领域。在燃料方面,电力行业除了跟煤炭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外,还应该逐渐加大跟天然气行业的联系。循着这样一个思路,我觉得2017年在能源大系统里面进行优化调整,会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现在一说起空气污染,大家都首先把矛头指向电煤,我觉得这种说法太偏颇了,电煤对雾霾的“贡献率”是很有限的。那么,电力行业除了超低排放改造之外,还可以向替代散煤进军,为治理大气污染作更多的贡献。我见过很多示范工程,用燃气机组带动一个小区,冷热电三联供。我觉得像这样的战略投资方向,可以是煤电企业下一步应考虑推进的。凭借煤电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储备,这个领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另外,电力行业可以进入能源贸易领域,比如在天然气方面,可以入股和油气企业一起经营天然气进口。就好比很多煤电企业已经入股煤炭行业,甚至本身就在经营煤矿。能不能从政策上、从企业决策上促进寻求与天然气企业的合作机会,这样可以加速“煤改气”进程。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还在产生新的小区,而且很多老旧小区的供热改造还在进行中,这里面有巨大的投资潜力。电力企业可以实现与建筑行业、市政系统的合作。思维要变,眼界要变,不能只围绕着煤电系统本身去思考问题。(中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