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姜春力:中国碳市场存在三方面不足
2017-08-02 17:51:21
摘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高级经济师姜春力在“全国碳市场建设机遇与风险防控”论坛上表示,与欧盟相碳排放交易市场相比,中国碳市场存在三方面不足。

以下为姜春力发言文字实录:
姜春力:非常高兴参加第11届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低碳减排专业论坛的讨论,也非常荣幸能和张昕主任一起来探讨。另外周茂清也是我的老师。我想从宏观政策方面谈一下碳排放交易市场,来这个会之前梳理一下,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脉络,实际上这个还是挺早的,从2007年十七大的时候,那时候第一次提出建生态文明建设,从整个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节约能源自然保护的体制,从产业结构,从增长方式到消费方式都要转变,那时候一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到了2012年我们十八大那个会正式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并列的五大建设。这样从2012年开始,咱们正式开始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提出它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我们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在这里头明确要使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大幅度降低,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提出积极开展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这是咱们第一次开始把碳交易市场提到国家层面。到了2013年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当中,提出两个原则,一个是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这是第一。第二个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这样从碳交易市场双方买和卖两个主体负主要责任。建立推行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机制,是在2013年。到了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这个意见当中明确提出来,我们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降低40%到45%,同时要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的经营交易市场,这是为我们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到了2015年的9月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在这个总体方案里头,咱们对碳排放又确定它一个叫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的这么一个机制。同时提出要建立碳排放交易权的总量设立和配额分配方案,同时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在国家战略层面为碳排放,碳交易的体制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宏观政策背景条件。到了2016年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把大的政策框架给落实下来,明确提出来要在“十三五”期间要建立碳排放初始分离机制,主动控制碳排放特别明确到了钢铁、建材、化工建立重点控制它的碳排放,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这些文件为我们今天张主任说了是碳市场启动之年。
咱们题目是机遇和风险防控,谈一下我个人看法。虽然我刚才说了,大的政策环境具备了,毕竟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和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相比我们还是存在几方面不足,第一个就是我们这个政策法规,制度这方面准备不足,因为我们还是在摸索探讨当中,在准入机制,惩罚机制、标准设定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之处,这是第一个风险防控。第二从企业参与这个层面,我们企业参与到这个碳交易市场当中,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碳交易市场的风险管控体系,目前我们也在探讨之中。第三个碳排放交易还需要金融业的参与,这个不多数了,一会儿请导师周茂清他在这方面有很多卓越的见解。(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