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海外协会胡卫平:单打独斗和融资难是困扰企业“走出去” 的难题
海外协会胡卫平:单打独斗和融资难是困扰企业“走出去” 的难题 2017-06-12 09:38:06

摘要: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胡卫平介绍了中国新能源产业海外发展情况,并对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

\
  2017年6月6日至7日,由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协鑫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2017年“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暨储能与多能互补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协同创新拓空间,多能互补赢未来”。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胡卫平介绍了中国新能源产业海外发展情况,并对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建议。
  胡卫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能源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高。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的战略通道;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的研发成功。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新能源产业走向海外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胡卫平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电网设施比较落后,市场空间也非常大,它带来了我国海外电力工程的总包项目和电网工程的总包项目订单的明显增加。核能合作方面,已经与罗马尼亚、阿根廷分别签订了政府间的核能合作协议,签订了中英政府间运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南非、土耳其、捷克等国家的核电合作也在积极地提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核电产业链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风电方面,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和技术水平发展迅猛,目前国内风电产业技术和质量已经逐步达到,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顶尖的水平,风电产业“走出去”也将取得新的突破。
  尽管“一带一路”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我国新能源海外投资合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胡卫平认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走出去”方面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单打独斗,另一个是融资难。
  胡卫平指出,首先,新能源企业走出国门发展,进入一个与国内完全迥异的商业环境,国内单打独斗的经营习惯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尤其是要克服东道国政治、法律、财税、融资、劳工等风险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到新能源对外投资的全过程。其次,当前我国新能源对外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办理手续比较烦琐,现有的以国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下灵活多变的投资需求,特别是民营的新能源企业,中小型新能源企业,常常因为拿不到资金而与商机失之交臂。现在我国新能源对外投资体系中,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力量不容忽视。虽然他们没有强大的规模效应,但是凭借着良好的市场嗅觉,有一部分企业在海外已经取得了不菲的进展。当前,融资已成为困扰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难题,各种复杂的新能源对外投资缺陷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及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这些问题,胡卫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新能源海外投资要强化抱团意识,克服单打独斗,增强新能源对外投资的整体实力。新能源对外投资的前期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仔细地甄别投资机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切忌盲目跟风,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到特定市场,实现预期目标。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对外投资风险,以防范出现新的想不到的,或者是不可预计的风险。此外,要完善这样的防控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综合考量政治、法律、财税等风险来源,通过政府、第三方服务机构、商协会组织等多种反馈渠道汇总信息,为新能源对外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拓宽合作渠道,加强产能合作对接,如何充分发挥我国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新能源在设计、咨询、投资、工程承包及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产能,积极对接境外重点国别发展战略和用能需求,可以整合协同的市场空间很大,可以挖掘的合作空间也很大。按照这样的思路,在融资方面,除了要发挥两大国有政策性银行的投融资功能外,建议新能源企业与国有及非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外投资的辐射力度,加大外汇储备对“走出去”的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帮扶新能源企业“走出去”。新能源产业应抓住对外投资的大好机会,特别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机遇,创自身品牌,树良好形象,积极寻求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经营机构一起突破融资的瓶颈,寻求发展的新路。
  第三、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是发挥新能源联盟在“走出去”方面积极作用非常有帮助的,希望新能源联盟不仅在业务上与国际伙伴开展合作,在服务标准及履责能力方面向国际看齐,为新能源国际化提供及时有力的服务。
  (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胡卫平于“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暨储能与多能互补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有部分删减,未经其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