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企业运用峰谷电价差套利 储能急缺市场机制
企业运用峰谷电价差套利 储能急缺市场机制 2017-06-01 13:54:12

摘要:目前储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市场机制,储能的价值缺少量化的衡量标准。

  近年,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需求增加以及智能微网等示范项目开展,储能技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企业大量涌入,市场规模骤增,为储能行业注入更多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国内储能市场面临的困境——无法实现真正商业化应用。寻觅适合国内市场的盈利模式,成为业内企业共同的诉求。
  储能战略地位明确
  去年年底至今,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明确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2016年12月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响应和电能替代等各个领域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2017年2月发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储能技术系统的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完成意见征求,进入修改完善阶段。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在前不久公布了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和56个“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其中大批项目涉及储能。
  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剧增
  利好政策为储能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时间产业热度上涨,规模急扩。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中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43.0MW,同比增长72%,2016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1.4MW,同比增长299%。
  亮眼的数据昭示着储能产业的红火增长,但事实上,就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储能项目仍处于示范阶段,未达到真正商业化应用。
  储能缺乏市场机制
  近日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上,南都电源总裁陈博提到,目前储能市场的概念很热,但真正能落地的很少,因为没有补贴,资金上的问题让很多企业有心无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在采访中指出,前几年,储能产业存在技术、成本以及政策三方面的障碍。近些年,技术提升、成本下降以及电改初步落地让这些问题有所缓解。目前储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市场机制,储能的价值缺少量化的衡量标准。
  鼓励峰谷价差套利
  无论是补贴也好,市场机制也好,归根结底是资金问题。如何让企业有盈利的空间,是国内储能规模化应用结症所在。就目前而言,峰谷价差套利、调峰、调频以及电力市场上其他服务是储能产业的可行性商业模式。在欧美国家,储能主要参与电力市场调频服务,与此相比,参与调峰以及利用峰谷价差套利则更适合我国电力系统。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开幕式中建议,进一步完善用户侧峰谷电价的定价机制,考虑适当扩大峰谷电价差,扩大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范围,鼓励储能业主单位通过电量转移和用户侧峰谷价差实现套利。
  目标客户不明确
  自2015年以来,我国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处于初期阶段。同时,我国也缺乏明确的价格机制和补贴政策来支撑储能市场发展。
  陈博认为,我国电力市场缺乏明确的目标客户。他提到,中国经历了很多年的示范,目前也出台了很多原则和框架性政策,但可操作性不强。虽然鼓励储能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削峰填谷、电力辅助服务和调频,但客户是谁?如何结算?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到目前为止,市场并未真正形成。
  聚焦用户侧市场
  陈博指出,目前的发电侧市场很难介入,储能与电网和新能源系统等发电侧的交易很难完成,因而企业只能将目光聚焦在用户侧。用户侧大部分是商业经营主体,关注经济效益,储能能够解决经济问题,就能够打动客户。
  南都电源作为国内储能行业的先行者之一,不仅承担了多个国家示范项目,更探索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陈博透露,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公司承接参与国家示范项目40多个,累计建设规模150兆瓦时,此时还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从2016年开始至今,南都直接进入到纯商业的储能市场推广,目前签约项目总量超过1.5亿GWh。
  电价差套利模式可行
  用户侧如何实现盈利?陈博介绍到,南都的盈利模式源于峰谷电价差套利,并且将这些项目做到了工业企业、开发区增量配网、工业企业削峰填谷以及电能质量改善。
  即便是寻觅到可行的商业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大家做的储能项目综合起来是有限的,不足以维持每一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陈博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市场,没有明确关于电力辅助服务的市场化机制和价格,没有办法把产品卖出去,只能在已有价格体系的空间内找寻适合自己方式。
  政策应以市场操作为主
  在陈博眼中,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才健康。海外许多国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非常完善,无论是市场竞价的辅助服务还是惩罚机制,市场发展都很快。
  在提到国内市场时,陈博建议,国内势必要在价格机制上、包括电价差的灵活机制以及税收优惠上形成市场操作为主的政策和方法,以推动产业发展。他认为补贴型的政策市场并不健康,许多行业波动,例如电动汽车行业此起彼伏的繁荣萧条,均与不健康的补贴政策有关。
  寻觅真正能落地的市场机制,是储能企业共同的期盼。“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更加深入,能源结构转型调整持续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逐步落实。相信储能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必将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