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海外油田遭遇主权基金离场
海外油田遭遇主权基金离场 2017-01-16 11:43:13

摘要:几年前还被争相竞标的海外油田,如今却面临着主力买家不断变换的局面,记者了解到,在海外油田竞购中,曾经的主权基金已经逐渐退场,私募基金成为海外油田的购买主力。

  几年前还被争相竞标的海外油田,如今却面临着主力买家不断变换的局面,《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海外油田竞购中,曾经的主权基金已经逐渐退场,私募基金成为海外油田的购买主力。

  然而,在国际油价大跌后,外界仍旧不看好油田价值,油田和石油价格被逐渐认定失去了炒作价值。
  主权基金离场
  “我们有一些油田资产需要剥离,已经有一些买家。”壳牌集团CFO西蒙·亨利向记者透露,“过去主权基金是传统买家,现在很有趣的变化是这些主权基金离开了,但是有一些私募基金和其他类型的新型买家希望进来。”
  主权财富基金一般是由政府拥有、用于特殊用途的投资基金或制度安排。主权基金一般用于购买国外资产,以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持有和管理资产等。
  目前知名的主权基金包括挪威政府养老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阿拉伯货币管理局、中投公司、科威特投资局以及有新加坡国有企业背景的淡马锡。
  对于主权基金的离场,壳牌也感到无奈。
  “近期油价是45到50美元,两三年前感兴趣的那些企业现在不感兴趣了,包括中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一些大的国有企业,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西蒙·亨利透露。
  据了解,壳牌计划拍卖的油田包括位于英国北海附近的一些油田,而涌现的一些私募基金的买家也不再是把油气运往国外,他们看重英国是非常稳定的市场。
  但是,卖出北海油田并不顺利,“一个就是北海领域投资成本高,如果成本降下来一点儿还是受欢迎的。”
  油田乏人问津的局面其实早在2013年末就有预兆。
  2013年,巴西举行的全世界最大离岸油田Libra的拍卖会,此前有报道称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在内的诸多亚洲公司位列竞拍名单之上,并预计将有超过40家公司参与此次竞投。
  而后续报道显示,拍卖会当天,除了全球众多著名油企缺席之外,整体气氛也颇为冷清。最终,巴西石油公司成了全场唯一一个投标的公司。
  到了2014年12月,某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购置油田时甚至开出抄底价。该公司表示,公司计划使用不超4700万美元自有资金收购此前8750万美元购买的同一标的资产,作为公司能源资产的储备,待油价企稳回升之时,公司再择机进行开发与销售。
  等待底价抄底是很多投资者的想法。
  “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市场有很多钱,但是大家都持币待购等待最低点。但是我们不会在底价的时候卖。”西蒙·亨利补充。
  国际炒家难再“兴风作浪”
  对于石油行业投资者的离场,对中国无疑是个好消息。
  在石油价格下滑之前,油价还处于80美元/桶左右时,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研究人士处了解到,他调研认为,当时的石油价格有三分之一的部分是被国际游资炒作出来的。
  2014年下半年开始,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从106美元/桶一路跌至今年年初的27美元/桶,之后进入40~50美元/桶区间反复震荡。
  这次下跌为中国石油进口节约了大量成本。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14年度油价出现下滑,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下降1美元,中国的直接国外购买成本可减少近23亿美元,国际原油价格每桶在2014年自100美元跌至50美元以下,中国的直接购买成本下降超过1100亿美元。
  对于壳牌在北海资产的价值,外界并不看好。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岳来群向记者表示,“投资要在实实在在的油田操作层面看,关键要考察每桶原油的综合成本问题。”
  在壳牌出售原油的北海地区,“每桶原油的生产平台价(即海上油田的成本)为50美元/桶左右,在当前国际油价下,几无商业利润,甚至亏损。”
  岳来群认为这是资金离场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未来,岳来群认为激进的国际炒家很难再次“兴风作浪”。
  “在资本操作层面,由于国际油价长期低迷,未来很难突破65美元/桶,国际炒家不论何种基金,都不可能长期沉淀在低迷的原油市场。”
  只有少量炒家还会游刃有余。
  “当然,不排除存在在每桶40美元时,已经囤仓待售的少量炒家。”岳来群表示。
  对于国际巨头壳牌而言,已经时不我待了。现金流的急迫需求让国际巨头不得不出卖更多的油田。
  “我们已经总体完成的资产剥离程度达到了30亿美元,在2016年我们预计还会有20亿美元剥离额度。2017年上半年,我们还有20亿美元的总体资产在剥离运营当中,但并不见得都会完成。”壳牌集团CFO西蒙·亨利表示。(《中国经营报》索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