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中国碳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将替代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中国碳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将替代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2017-01-09 11:38:41

摘要:2017 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

        能源新闻网讯 无论是《京都议定书》,还是刚刚生效的《巴黎协定》,都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碳减排成为全球性的任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曾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随之,碳交易这个词也逐渐火热。而碳交易是如何出现,在世界和国内的发展又如何呢?
       《京都议定书》签订 全球碳交易市场形成
       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1997年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市场机制成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自此,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形成了碳交易的市场。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碳交易市场是由于能源结构优化所产生的市场。发达国家新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减排空间小,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这直接导致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从而产生了碳交易市场。而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欧盟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碳市场
       欧盟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确立了碳交易的规则。欧盟碳交易市场(EU-ET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欧盟有众多的碳交易中心,如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等。 2015 年-2016 年全球约80%的碳交易都发生在欧盟碳交易市场。
       美国于2003年建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个由企业发起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和贸易内容的专业市场平台。
       而我国,也在2010年颁布了以研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实现减排为目标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碳交易相关政策,并着手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015-2016 年为前期准备阶段,完成碳市场基础建设工作; 2017-2020 年为全国碳市场试运行和完善阶段,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调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实现市场稳定运行; 2020 年之后为稳定深化阶段,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 进一步完善规则体系,同时探索和研究与国际碳市场的衔接。
       2011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6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八个行业。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国内已累计完成了 8670 万吨的配额交易量,达成交易额逾 20 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体系。
\
       2017 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的重点排放企业。为了做好2017年的启动工作,各个非试点地区也开始建设碳市场。四川于2016年12月16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非试点拥有国家备案碳交易机构的省份,当天交易金额近400万元。12月22日,福建省也建立了碳交易市场,开盘首日成交金额1828万元。
       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随着碳交易体系在全国的正式启动,中国碳市场的规模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成熟,交易制度和规则不完善,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中预测,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价格平均水平在30-40元/吨,第一个履约期内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量约为2-5亿吨,交易额约为60-100亿元,乐观情况下约为200亿元。同时他们认为,这样一个价格成本很低,碳减排效果并不会明显,只有当碳价格高于240元/吨时,碳市场的减排作用才会显现。
       目前阶段我国碳市场主要是以完善市场机制为目的,尽管如此,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碳交易将能够发挥其减排效应,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终实现我国对国际市场的承诺。(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