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海上溢油应急能力需补“软实力”
海上溢油应急能力需补“软实力” 2016-12-15 10:39:13

摘要:随着国际市场对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大,加之中国海洋经济技术迅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也愈加繁忙,突发性的海上运输漏油、仓储爆炸溢油等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多发和频发的一类污染事件。

\
  海上溢油事故是人类开发海洋过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之一。近几年发生的大连新港“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等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进一步凸显了加强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国家的海洋溢油应急处置从硬件、软件和技术上都在不断发展。除‘硬实力’要过硬外,海上溢油事故处理中的监测发现、协调指挥和救援队伍人员素质这些‘软实力’更要抓。”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副所长王忠岱在12月8日举办的第五届溢油应急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上如是说。
  重视应急预案制定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海洋溢油应急系统不够完善和全面。应急智慧系统在“后方”,在发生灾害时领导前移,后方就出现缺人情况,这是指挥系统工作岗位和工作程序的问题,后方指挥系统是短力系统。
  有效避免指挥“后方前移”,需要制定紧急预案,通过达成方案预计“目标”,实现有效的监管监测和统一指挥。
  “很多企业和政府写完溢油应急预案放在那里无人问津,因为大家没有思考过预案存在的缘由。”溢油应急反应有限公司(OSRL)亚太地区培训账户经理张兆譞说道。溢油应急预案是指导性文件,事故发生后协助应急,便于团队在应急时完成快速有效的评估决策的过程,同时方便团队达到应急目标。“其实真正理想化的应急不是出事后根据现有资源决策,真正良好的应急是制定目标继而达到目标。”张兆譞说。
  应急预案是行业的最佳实践指南,可以更好的控制事故的局面,在做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易慌张。另外,预案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保证在应急的时候人员不会慌乱,不会多个组织或者多人做同样一件事情。责任分工保证指挥和救援人员实施有效且高效的应急,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加强应急队伍“末梢”管理
  “虽然海洋溢油风险由近岸向外海递减。但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山”,中石油安全环保部应急管理处处长刘景凯在会上说,“重视‘软实力’”建设,将助力海上溢油事故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今年年初为提高我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的通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助理、高级工程师程金香表示,应急“软实力”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其中,人员和配置是救援队非常有效的体系,需要逐步建立能力分级体系。作为应急队伍的“末梢”,地方作业人员和当地应急处理志愿者的建设和培养尤为重要。
  “一些灾害事件在刚刚萌芽或刚发生的时候,如果有现场应急队伍进行处置和控制的话,可能会抑制或减缓蔓延成为更大的灾害。“溢油应急处理关注基层应急和救援能力的评估与建设十分必要和迫切。在突发事件之后的前一两个小时时间段十分关键,大量的救援处置发生在该时间段,基础组织和就近的专业救援队非常重要,因为国家救援队或者国际救援队到达需要一定时间,真正进行处理并给予第一响应的还是当地的救援力量。”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副主席曲国胜说道。
  河北海事局、秦皇岛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副主任程有志给记者举了基层志愿救援队的鲜活实例。北戴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候鸟栖息地等珍贵自然资源,年旅客量达到2000万左右,从地理位置来看发生大型灾难性的事故风险不高,因此以一些小型的事故作为重点设立了北戴河值守基地。2013年以来,中心以迅速处置重点水域小型污染水域为重点,提高溢油应急响应速度。基地建成以来快速处置出动8次,300多人参与了行动,圆满完成了北戴河尤其是旅游旺季的应急保障任务,2015年成功处置了昌黎附近海域沉船燃料油泄漏事故。对于今年4月到8月海域突然不明来源的油污,基地立即开展防控工作,将海北海事局最新研制出的耳背投入到实战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国家救援队的体系建设主要在县级以上,国家对于救援行动动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乡镇一级、社区一级救援团队发展与国外相比相差二三十年,越到基层执行越差。这是因为社区的体系以前并没有归属成政府的管理体系,因此完善“末梢”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曲国胜补充说。
  行业掣肘亟待破解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海域溢油等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理的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包括监视溢油后油层的漂移路径和扩散速度、监测油层的浓度和污染范围、油污清除的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在海洋溢油的专业队伍数量、人员素质以及应对溢油处理的技术水平上亟待提高。
  程金香表示,目前我国溢油事故应急处理缺乏统一指挥,应急系统整体性不强,各部委的协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各部门分割情况仍存,难以形成合力。海洋污染事件发生时往往依赖政府的纵向协调,即所谓垂直式协调,依靠政府的等级、从属关系与权力序列进行应急处理;在横向协调,即所谓水平式协调方面,虽然有各部门联席会议、应急指挥部等部门之问的工作协调机制,但一些事件应急案例显示,地方政府或其部门之问的合作并不顺利。
  “溢油应急信息未形成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资源的有效调配一时难以实现。此外,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高,反应溢油应急的发展态势和数据不能时时传输,监测船舶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国家投资建设了很多溢油应急设备库,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要签署一些溢油应急船舶,但是发生事故的时候都在作业,这种应急能力和船舶的互相合作没有形成合力,设备也缺少专业的维护。”程金香说道。
  作为处理溢油事故的主要操作队伍,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清除能力缺乏,应急队伍不足,演练专业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国际市场对原油需求的不断增大,加之中国海洋经济技术迅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也愈加繁忙,突发性的海上运输漏油、仓储爆炸溢油和海上钻井溢油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多发和频发的一类污染事件。因此要打破行业掣肘,需加强应急能力,实现信息互联互享并合力合作。海洋溢油事故处理任重道远。(《中国能源报》渠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