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产能合作为中国—东盟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能合作为中国—东盟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6-09-21 09:26:47

摘要:9月11日至14日,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9月11日至14日,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会议聚焦国际产能合作,力促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共举办了72场经贸投资促进活动,通过各类项目洽谈会成功签约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本届东博会框架下共举办东盟矿业合作、电力合作等34个高层论坛,为推动中国—东盟对话合作不断深入注入新动能。
  国际产能合作新平台
  据介绍,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产能合作持续升温。为积极响应6战略及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决策部署,2015年第十二届东博会首次将国际产能合作作为投资合作专题的重要内容。一年来,项目合作成果丰硕,一大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如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稳步推进能源、交通和产业合作集聚区等领域合作。
  张高丽指出,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迫切需求,中国在产能领域具有资金、技术、施工、管理经验等多方面优势。“中方愿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根据东盟国家不同需求,采用直接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和装备进出口等多种合作方式,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张高丽说。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透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国家在《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制定“十三五”国际产能合作的规划,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指引,也为与其他合作的相应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做好准备。
  电力合作前景广阔
  电力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电力发展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9月11日召开的“2016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紧张加剧,区域间的清洁电力发展合作成为了跨国电力发展的主流。“当前,电力市场逐渐向区域、全球一体化发展,电力产业作为中国东盟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具有明显互补优势,将对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支撑。”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
  据杨昆介绍,近几年,中国电力企业已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合作开发电力资源,项目投资建设和电能跨境交易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如国家电网与菲律宾当地合作伙伴合资设立的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顺利运营菲律宾输电网;南方电网参与投资的越南永兴燃煤电厂I期工程建设规模2×600兆瓦,是目前越南最大的外商投资火电BOT项目;三峡集团所属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开发的首个BOT项目——老挝南立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等。
  数据显示,2015年电力企业对东盟十国实际完成投资额(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共计3.17亿美元;2015年电力企业对东盟十国新签大型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亿美元及以上项目)合同额共计46.3亿美元。
  大唐集团副总经理王森表示,中国电力能源企业在电力能源产业装备制造、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雄厚优势,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战略给东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政策对接,建立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东盟国家电力能源市场。
  杨昆建议,下一阶段,中国与东盟双方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更加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一是在持续构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通过区域电网的技术升级和改造,进一步完善东南亚跨境输电通道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区域内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三是强化电力产业装备与服务的双边、多边协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智能微网的融合,构建先进的未来智能电网,为各种能源的合理调度与调配打下坚实基础。(《中国能源报》于孟林 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