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北芯科技IPO之一:主打产品刚上市三年价格“腰斩” “以价换量”面临两大挑战
北芯科技IPO之一:主打产品刚上市三年价格“腰斩” “以价换量”面临两大挑战 2025-07-18 09:19:19

摘要:对于近三年已经亏损超过5亿元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科技),短期内扭亏为盈的可行性有多大?从大的商业逻辑来看,

对于近三年已经亏损超过5亿元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科技”),短期内扭亏为盈的可行性有多大?
 
从大的商业逻辑来看,该公司意欲依靠成本比较优势,主打“国产替代化”这面大旗。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打产品之一的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以下简称“IVUS”)近三年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在2023年,由此前的不足1000万元的收入突增至9700万元,同比大增937.78%。
 
不过,数据同时也显示,这种大增的背后也并非没有代价。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为代价,由2022年的6,496.62元直接降至了2023年的3,856.29元,同比降幅超过了40%。
 
整体上看,该公司走的是“以价换量”的商业模式,既通过价格的大幅下降,来换取销售的增加。
 
稍微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价换量”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成本制约;二是需求极限。
 
事实可能正是如此。
 
在2024年,该公司的价格又再次下降了30%,但当年收入同比增幅虽然仍超过了123.65%,但与937.78%的高增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且在增加的绝对金额上,也大致与2023年持平。
 
成本上,在价格连续大降的情况下,北芯科技的IVUS的毛利率却不降反升,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信息。
 
当然了,从该公司给出的数据来看,秘诀在于成本的下降,且降幅更大。
 
数据显示,作为主要的原材料之一的电子件的价格下降较多,由2022年的超过100元下降至了2024年的18元,大降80%。
 
综合来看,对于该公司而言,最大的不利是,其主打的核心产品并非该公司独有品种,这意味着虽然在成本上,相较外国对手可能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国内的竞争对手而言,其“国产替代化”的大逻辑未必凑效的情况下,依靠“以价补量”存在诸多限制。
 
国产替代化
 
资料显示,北芯科技的主营业务为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
 
根据该公司的介绍,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其已获批及在研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共有17个,覆盖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可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精准介入诊疗。
 
不过,就核心产品而言,仅有两个,分别为FFR系统、IVUS系统,后者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主打产品。
 
就竞争对手来看,该公司在IVUS系统的主要竞争对手既有国外企业,也有国内企业。而从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供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外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波士顿科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成,另一国外企业飞利浦(火山)的占有率也超过了20%。
 
与之相比,北芯科技的市占率为5.20%,但要显著高于国内的其他企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主打起了“国产化替代”的大旗。
 
“以价补量”
 
招股书显示,虽然IVUS在2022年才于国内上市,但其收入却在近三年出现了大幅增长。
 
根据数据,在2022年,该公司来自IVUS的收入仅为935.51万元,不足千万元,但在转眼的2023年,收入就大增至了9,708.59万元,同比大增937.78%。
 
这种高增长势头虽然在2024年已经没有那么夸张,但仍然达到了123.65%。
 
进一步分析来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这种高增长也不是没有代价。
 
或许,一方面受限于国内的医药行业政策,另一方面,可能是配合其“国产替代化”的战略,该产品的价格在近三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已经出现了“腰斩”。
 
在2022年,也即刚上市的首年,IVUS的单价为6,496.62元,但到了2024年,却仅为2,696.36元,仅为原来的四成。
 
对此,北芯科技表示,报告期内, IVUS系统于2023年及2024年开始进入省际联盟集采,销售价格和终端价格下降。
 
两大挑战
 
不过,蹊跷的是,在产品价格已经腰斩的情况下,该公司的毛利率却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2024年,IVUS系统仍然高达60.11%,且同比增加了0.72个百分点。而与2022年相比,增加更多,达到了6.88%。
 
就该公司提供的数据分析来看,背后的关键在于,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同样大降。
数据显示,作为主要的原材料之一的电子件的价格下降较多,由2022年的超过100元下降至了2024年的18元,大降80%。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本身已经下降如此之多的情况下,这种大降是否还具有持续性。
 
与此同时,正如该公司在对于产品价格下降的解释中所说的那样,在已经进入省际联盟集采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可能仍有进一步下降的外部压力。
 
除此之外,从产品竞争对手来看,该公司除了两个主要的国际对手外,还包括三个国内的竞争对手,而后者可能会同样有价格下降来换取市场的需求。
 
如此一来,该公司在遭遇两头堵的情况下,高毛利率可能难以维持,这也就意味着其“以价换量”的大模式面对被“釜底抽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