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何愿平:民资遭遇“白刃战”环保PPP低价竞争无赢家
何愿平:民资遭遇“白刃战”环保PPP低价竞争无赢家 2016-03-17 09:50:42

摘要: 环保业PPP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环保企业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布局环保市场?《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碧水源常务副总裁何愿平

  去年新《环保法》实施,“水十条”落地,PPP模式推广……这一年也被称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而这些,也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环保并购与“野蛮人”进入并存,企业PPP提速与低价恶性竞争同在。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既有机遇,也遭遇了挑战。
      在此环境下,去年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拿下了55个PPP项目,投资规模达300亿元。同期营业收入52.09亿元,同比增长51.01%;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增长44.04%。
      环保业PPP如何避免恶性竞争,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环保企业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布局环保市场?《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碧水源常务副总裁何愿平。
      ●PPP落地应避免政府“甩包袱”
      NBD:2015年,碧水源的业绩非常抢眼,您对取得这个成绩有何评价?
      何愿平: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去看,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及环保行业现状,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在环保行业里,有部分企业没有创新技术,只有资金,长期依赖于引进国外技术。但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资金。碧水源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推动环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NBD:去年碧水源的动作很大,拿了很多PPP项目,您如何看待当前环保领域的PPP热?
      何愿平:现在环保领域推进的项目基本上都是PPP项目,去年我们有55个PPP项目,基本都已落地,投资规模达到300亿元。
      首先应该肯定PPP是一个好的发展模式,过去政府的这些项目只有国有企业做,现在冲破了阻力,中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是好的方面。发展PPP模式也是环保行业壮大的必然选择,政府逐渐由直接投资者变成服务购买者,PPP的发展势不可挡。
      但是,现在PPP在发展中确实也有一些问题。要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借机“甩包袱”。如果收益较好的项目没有进入市场,只是把一些没有收益、难实施的项目做PPP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些PPP项目难以真正落地。
      实际上,我们应该理解中央推进PPP项目的思路。政府的项目主要有三类:纯公益的、市场化的、半市场化半公益的。前两类项目都做不了PPP,只有半市场化半公益的项目才能做PPP。如果把公益性的项目都划归到PPP中来,会造成很多企业不敢去做这类PPP项目。
      ●民企拒绝低价恶性竞争
      NBD:实际上,去年关注较多的还有环保市场低价竞标的问题,碧水源是否也遭遇过低价竞标?
      何愿平:是的,去年环保PPP市场低价竞标的问题比较严重,碧水源在某污水处理项目上也曾遭遇过低价竞标,对于低价竞标现象我们一直是持反对意见的。
      市场化环境下,PPP领域应该有竞争,但是,某些国有企业在参与PPP项目竞标中,却将此演变成一种恶性竞争。国有企业具备资本、容易和地方政府沟通等优势,有些企业抱着“先低价拿下项目,后面再要求提价”的心态去拿PPP项目。但民营企业一般无法这么做,这就是不公平。
      我们并不否定PPP模式,但是希望政府能有效管理、疏导,给业界一个正确的方向。在推进环保PPP项目过程中,政府应该限定甚至减少国有企业参与的比例。如果PPP项目还是国有企业在做的话,和此前政府自己做区别不大。我们期盼财政部在推进PPP发展方面注意这种现象。同时,住建部应该鼓励创新,不允许恶意低价中标,应该以质量优先,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企业。
      在环保PPP项目招标方面,如果只是拼低价,很多企业都不会去投标。一些公司为了中标甚至会出各种奇招,这种没有底线的恶性竞争对行业的发展没有好处,现在民营环保企业也都不愿意参与这种低价竞标。
      NBD:敢于低价竞标是因为有对后期提价的预期,能解释一下吗?
      何愿平:很多企业就是赌后期提价。以污水处理厂为例,污水处理价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可以洽商的。此外,一般签订的合同里也会规定,两年以后污水处理厂开始提标,可以重新讨论价格。比如污水处理成本是0.8元/吨,虽然中标价格只有0.39元/吨,但是最后政府会根据商讨结果将价格补到原来的程度。
      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很多。一般到后期政府就要审定价格,那些中标时报低价的企业最后会要求将价格回涨到实际水平,这就是一些企业的策略。其实这也是在绑架地方政府,如果不提价,相关服务质量也会打折扣。
      低价竞标其实就是“赌输”,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输家。企业参与低价竞标肯定挣不到钱,项目就难以合格,最终还是要政府来补价。如果不涨价,政府购买的服务质量就会变差,项目肯定会不合格,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只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没有意义,会扼杀企业的创新,也扼杀企业的发展,会给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2016年环保产业将迎来风口
      NBD:在去年“水十条”的推进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不够。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积极性真的不高吗?
      何愿平:实际上,社会资本对于参与环保PPP项目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政府“甩包袱”的话,就会导致好的项目不多。其次,很多地方PPP项目由当地的国有企业中标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市场中来。
      纯资本进入市场将不可持续,因为仅仅有资本是解决不了环境问题的。下一步,应该是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一起进入环保市场。我认为,当下的中国环保产业,各种资金都往里面进、参差不齐,导致市场混乱、价格上涨,质量却没有明显提升。
      NBD:能否结合今年碧水源的发展规划,谈谈您对环保市场发展的预测?
      何愿平:环保是跟着GDP走的,我们选择PPP项目会适当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经济要素。目前,我们的PPP项目已分布全国六七十个城市。
      水治理市场很大,2016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PPP模式进入更多的地区,进一步加大创新,尝试建立一些高品质的再生水厂,服务于难治理的地区。今年广东、浙江等地都是我们业务拓展重点地区,此外,我们要更多地参与到治理黑臭河中。总的来说,去年碧水源的水处理能力达到了300万吨/日,今年我们规划和目标是要做到500万~600万吨/日。
      2016年,“水十条”等政策进一步落地,再加上约谈、垂直监管、标准提高、对黑臭河的治理给出明确指标和红线等措施,环保产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觉得2016年是水治理产业或者整个环保产业的一个风口,做得好的环保企业有可能乘势发展起来,做得不好的企业也有可能会掉下去。
      同时,PPP发展需要资金,会把一些小型环保企业挤掉。实际上,中国小型环保企业太多,参差不齐,不好管理。而市场被很多小型环保企业瓜分,提标难以真正实现。未来中国环保领域应该建成“集团军”。(《每日经济新闻》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