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光伏产业链涨价这锅到底谁背?看各方如此热议!
光伏产业链涨价这锅到底谁背?看各方如此热议! 2020-08-20 14:26:29

摘要:针对近日行业愈演愈烈的涨价风波,爱旭科技副总经理何达能认为,中环此举体现了对行业健康的发展的担当,起到了中流砥柱和压舱石的作用。

    能源新闻网讯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尽管二级市场上光伏股涨势如虹,但光伏企业、经销商、EPC工程商的日子不太好过,年初有疫情影响,年中又碰上一波多晶硅、电池片、硅片涨价潮,下游厂商的日子并如股市那么美。
        光伏上中游龙头提价
        受市场供需格局影响,7月份以来,光伏硅片、电池片持续提价。
        上海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展闭幕第二天,8月10日,通威股份宣布提价,单/双面PERC电池(158.75和166)价格从7月24日的0.89元/瓦直接调涨至0.97元/瓦,涨幅9%;单/双面PERC电池(156.75)从0.87元/瓦直接调涨至0.95元/瓦,涨幅9%。
        两天后的8月12日,隆基股份宣布上调硅片价格:单晶硅片P型M6175认m厚度(166/223mm)、单晶硅片P型175认m厚度(158.75/223mm)的价格分别上调至3.25元/片、3.10元/片,相比7月31日的价格分别上涨7.26%、6.90%。至此,隆基股份自7月份以来已上调3次价格。
        对于上中游厂商的涨价,业内人士各持己见,议论纷纷。
        那么,这波上中游厂商涨价行为,业内人士又如何看待?
        上中游材料涨价,这会对整个光伏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下游的组件、EPC厂商又将如何应对?
        涨价背景
        供需失衡是此轮涨价的推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多晶硅事业部主任刘晶表示,新疆地区半数以上产能检修减产,且尚未明确复产时间,同期需求稳步增加,供应严重短缺的现状依旧持续,为多晶硅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据了解,叠加前期新疆疫情、两家企业发生生产事故,更加剧了多晶硅供给紧张的局面。
        多晶硅半月涨近40%
        据生意社监测,进入8月份以来,受供应紧张以及下游硅片厂家采购量放大等因素影响,多晶硅价格持续上行。截至8月17日,多晶硅涨幅达38.85%。目前,多晶硅太阳能级一级料国内市场报价已经达到60000元/吨~65000元/吨的价格区间,进口料价格也达到65000元/吨~70000元/吨区间。
        在生意社分析师薛金磊看来,供应紧张是支撑多晶硅价格大涨的重要原因。
        据悉,多晶硅市场从7月份以来供应紧缩的现状就已经逐渐凸显,进入8月份后,国内多晶硅不少装置仍在检修期。据相关统计,7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环比下降15%~20%。截至8月17日,目前国内11家多晶硅企业中有4家装置在检修中。
        “7月份以来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就一直检修,目前也没有恢复,8月份又加了一家亚洲硅业,目前检修量仍属于相对高峰,供应更显紧张。”薛金磊表示。目前厂家检修装置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预计8月份国内供应量环比仍只减不增。据了解,目前新疆地区交通仍实施管制,多晶硅的运输成本大幅上涨,人力成本激增,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涨价方谈涨价
        至于价格上涨逻辑,大全新能源(DQ.US)和通威股份方面均表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就是供需的反应,硅料供应是比较刚性的,新增产能要到2022年初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投放。硅料目前供不应求,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涨价。光伏市场基本上还是一个自由经济的市场。”大全新能源董事会秘书何宁说。
        隆基股份王英歌:系被动调整 不谋求短期机会利润
        8月1日,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就7月31日的涨价做出回应。他解释称公司对单晶硅片价格进行第一次调整时并未考虑到多晶硅价格上涨快速,仅是对市场进行初步观察后适度微调。
        “近期多晶硅价格从56元/公斤快速上涨到80元/公斤,平均到每片硅片的硅料成本上涨约0.4元/片。”王英歌表示,由于隆基股份在三月以来主动大幅调低硅片价格,无力消化如此大的硅料价格上涨,考虑到下游客户的利益,仅把硅料价格上涨部分加到硅片价格中,没有额外加价。
        隆基股份董事长
钟宝申:产业链短期涨价不影响平价上网

\
        隆基股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表示:“近期因为个别的多晶硅厂出了一些偶发的事故,造成了短期的供给短缺,在市场经济下就会有价格的上涨,但是我认为这些价格上涨,对整个光伏的平价上网而言不构成任何威胁。”
        钟宝申称,在过去的十年里,光伏的成本降低了90%,所以产品价格也一直在下跌之中,以硅片为例,在2008年的时候硅片的价格是100元人民币一片,到今天只有2.5元,可以看出,技术的变革会带来成本和价格的不断降低。
        他进一步解释了无需过度忧虑涨价的原因:“包括多晶硅、玻璃等辅材的涨价,加到组件端,整体的价格涨幅相比组件此前的最低价格,也就涨了1毛5分钱,这样的涨幅在整个系统成本里面,占比不到5%。”
        钟宝申还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这些目前上涨的物料未来将变得更便宜,整个太阳能科技也会进一步发展,在未来一两年里,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还会继续下降,而不会上升。
        隆基股份:仅把硅料价格上涨部分加到硅片价格中 没有额外加价
        近日,隆基股份在互动平台再次对涨价做回应。该公司表示,公司硅料均来自外购,考虑到下游客户利益,近期的硅片涨价,仅把硅料价格上涨部分加到硅片价格中,没有额外加价。
        大全新能源确认9月将满产
        8月18日,大全新能源(DQ.NYSE)高层确认:多晶硅厂部分检修项目在8月进行,9月后会满产。就涨价现象,该公司CEO张龙根表示,“受供需影响,多晶硅价格近期大涨。由于15个月内没有明显新增产能,因此硅料供需将维持紧平衡状态。”
        各方热议涨价
        对于中上游厂商的频繁提价,光伏组件商直呼这已是“不能承受之重”,且出现了撕单、减产的情形。
        在组件、EPC厂商看来,光伏上游肆意涨价,想赚取更多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会破坏整个光伏生态链,拖慢了平价上网进程。
        “我们肯定是能不干的项目都不做了,不仅仅是(因为)价格问题,大家不冷静下来,交货也是问题。”
        8月13日,面对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飙涨,身处下游的某国内知名EPC企业负责人王大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他还预测,这将直接冲击2020年全年的装机量,差不多减少5GW~10GW。
        晶科能源谈涨价潮:组件商遭“卡脖”,将吸取经验提高一体化程度
\
        8月9日,谈及近期的光伏产业链“涨价风波”,晶科能源(NYSE:JKS)副总裁钱晶表示,遭受此次涨价潮“卡脖子”后,头部组件商的重心将转移到加强自身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以减低上游垄断程度,“而不是一昧追求组件市场的占有率。”
        钱晶认为,本次涨价潮中最痛苦的不是组件商,而是下游电站企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电站企业会将项目推延至明年。”钱晶称,但对于那些赶进度的电站项目,会增加成本。
        钱晶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压力将实现平衡,产品价格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
        钱晶认为,在此波“涨价潮”下,政府应适度放宽并网期限,让下游开发企业在承压能力范围内继续执行项目,而不是不中途流产。下游开发企业若损失巨大,投资热情将受打击。
        晶澳科技:最近上游硅料大幅上涨 给下游生产成本带来一定压力
        8月5日,晶澳科技回答投资者关于光伏产业链涨价对公司影响时表示,最近上游硅料大幅上涨,给下游生产成本带来一定压力。晶澳作为光伏产业一体化匹配度最高的企业,覆盖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较单一组件生产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公司硅片和电池生产环节消化一部分涨价压力,同时,销售团队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积极与客户和渠道沟通协商,尽可能减小硅料涨价对终端客户的影响。组件销售价格会结合生产成本和供需关系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智新咨询:涨价确实对于话语权最弱的组件企业带来了打击
        智新咨询分析,目前看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两家主要硅片巨头提价和通威股份等电池厂商的涨价,主要是为了消化硅料上涨的压力,涨幅基本是与硅料涨幅联动,但这确实对于话语权最弱的组件企业带来了打击。
        航禹能源丁文磊:涨价这口锅,隆基不背
\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文磊表示,隆基股份硅片价格上涨是受硅料价格影响,这是自上而下的传导,涨价将使下游电站投资成本增加10%以上,一部分项目会按下暂停键。在他看来,隆基股份关于硅片价格的“特别说明”言下之意是:“硅片涨价原因是硅料,涨价这口锅,隆基不背,起码不是首先背。”
        隆基股份:签订总额约94.98亿元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合同
        据悉,为了应对硅料涨价,隆基股份于近日签订了近百亿元的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合同。隆基股份8月18日盘后公告称,为保证多晶硅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全资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与亚洲硅业于8月18日在西安签订了关于多晶硅料的长期采购协议,预估本次合同总金额约94.98亿元(不含税),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成本的约40.61%。
        某业内人士:隆基股份涨价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表示,隆基股份此番涨价是必然,跟硅料涨跌没关系,也和涨多少没关系,只是找到了硅料涨价的风口,其涨价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公司收割硅片和组件的一体化战略布局。
        该行业资深人士分析称:“隆基是硅片和组件一体化,还有点电池,之前隆基上组件是为了推单晶应用,当时单晶硅片性价比不高,其巨大的单晶硅片扩产需要内部消化。(目前)由于硅片产能市占已经有了定价权,隆基选择涨价增益,即使减少外销比例,也可以通过直接做到组件保有最大化利润,公司去年已经在组件市场布局上下了功夫。”
        该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涨价对小企业影响比较大,龙头企业问题不大,光伏企业都是市场充分竞争出来的,知道要讲策略,而不是讲情怀。”
        张晓斌:供应链的集中涨价,最后没有赢家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张晓斌戏称,这次供应链的集中涨价,最后没有赢家。大项目集中观望,渠道端清理完库存开始“放假”,国内下半年装机猛增将成为“笑话”。
        某民营电站高管:上游企业肆意涨价破坏了整个光伏生态链
        “上游企业打着所谓产能的幌子,利用国家平价上网和竞价上网政策期限,肆意涨价,想赚取更多短期利益,但长期看是破坏了整个光伏生态链,拖慢了平价上网进程,进而影响了终端投资市场,最终市场无形的手也都会反作用于上游。”某民营电站投资商高管李宏伟表示。
        朱共山就上游涨价现象发声,“新疆厂很快恢复部分生产,以缓解市场供需紧张”
\
        就光伏产业链涨价问题,“亚洲硅王”朱共山于近日发声。他表示,行业内其他上游公司的提价,他本人不便发表评论,“从协鑫公司自身来说,多晶硅报价并没有进行大幅度跟随,还是按照自己的价格机制来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价格政策,协鑫也有自己的价格节奏。目前,协鑫多晶硅没有报出最高价。”
        朱共山还说,“现在可透露的是,协鑫新疆厂将很快恢复部分产能,缓解市场层面对多晶硅的大量需求。协鑫新疆发生所发生的情况是一个例外,我们也会尽全力,向市场提供最佳品质的多晶硅产品。维护行业健康、有序的运作,是大企业不容置疑的坚持与责任,也是中国光伏企业能长久发展的基本共识。”
        东方日升创始人林海峰:“涨价将持续一段时间,或考虑产业链纵向延伸”
\
        对于多晶硅涨价所传导的光伏供应链涨价现象,林海峰认为,“这波涨价估计还得持续一段时间,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过,狂热过后,还是会回归平静,对光伏及组件制造充满信心,“我们要保持淡定,坚持做自己。”他也透露,公司应会考虑产业链纵向延伸等问题。
        市场形势或一如林海峰所预测,近日,四川洪水导致通威股份永祥多晶硅停产,或引发中上游产业链进一步提价。
        通威股份多晶硅厂停产,恐进一步推高硅料价格
        据了解,永祥股份是通威股份多晶硅业务的主要平台,旗下拥有永祥多晶硅、四川永祥硅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永祥新能源)、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目前,其高纯晶硅产能超过8万吨,单月出货量逾8000吨。
        通威股份表示:“永祥股份其他厂区产能暂未受到影响,剩余6万吨高纯晶硅产能保持满产运行。”
        以此计算,此次洪水导致通威股份整体日产能减少25%。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称,预计永祥多晶硅将在一周后复工,将进一步推高目前位居高位的硅料价格。他说,“目前有硅业公司的多晶硅价格已超过每公斤100元。”
        爱旭股份回应涨价潮:“尽全力自我吸收原辅材料调价影响”
        8月14日晚间,爱旭股份(600732.SH)副总经理何达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近期遇到上游硅料、硅片及贵金属材料的涨价,对于爱旭股份的电池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公司将尽全力来“自我(消化)吸收因原辅材料涨价所造成的成本上浮”,与客户、供应商及各个相关方共同度过涨价期。
        中环股份“维稳”,爱旭股份点赞
        8月14日,中环股份公布最新硅片价格,G1硅片价格为2.88元/片,M6硅片价格为3.03元/片,与7月31日隆基的硅片报价基本一致。在8月12日,单晶硅片龙头近期第三次调涨硅片报价,其中G1为3.1元/片,M6为3.25元/片。从目前报价来看,两家单晶硅片龙头的报价相差为0.22元/片。
        针对近日行业愈演愈烈的涨价风波,爱旭科技副总经理何达能认为,中环此举体现了对行业健康的发展的担当,起到了中流砥柱和压舱石的作用。
        对于光伏产业链集中涨价现象,各方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预期的是,在价格没有回落前,有关产业链涨价的争论还将持续。
        注:本文系能源100综合整理自中国经营报、能源一号、界面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光伏们、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媒体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