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再启四年内解决“两本账”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再启四年内解决“两本账” 2018-12-25 14:57:48

摘要:约谈5499人、问责8396人、罚款9 2亿元,这是2018年两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出的成绩单。

\
  约谈5499人、问责8396人、罚款9.2亿元,这是2018年两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出的成绩单。
  目前距2018年结束仅剩一周时间,首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回头看”均告一段落,但远未结束,各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业仍将面临一场“大考”。
  这场“大考”还将持续至2022年。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称,从2019年起,计划再用4年时间,全面启动并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三年进行常规全面督察,最后一年“回头看”。
  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批11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分别对20个省份进行了“回头看”,发现多地仍存在诸如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和“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已累计公开典型案例达80个,涉及所督察省份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市县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有污染问题的企业。
  记者注意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要求是,环保督察下一步应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明确提出以督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不只是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督政问责,还将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本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
  “回头看”成绩单
  2018年接连两批“回头看”,督察组撕开了地方试图掩盖生态环境问题的遮羞布。在行业专家看来,“回头看”严厉程度不亚于首轮中央环保督察,“老账、新账”一起算。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两批“回头看”督察组查实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共责令整改40647家企业,立案处罚10366家相关企业,罚款9.2亿元;立案侦查729件,行政和刑事拘留698人;约谈5499人,问责8396人。其中,首批“回头看”共约谈3695人、问责6219人、罚款7.1亿元;第二批“回头看”约谈1804人,问责2177人、罚款2.1亿元。
  官方数据显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经过两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共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
  直至2018年12月6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已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在此次通报的27个典型案例中,不乏敷衍整改、假整改以及环保“一刀切”等问题。
  比如,湖北鄂州市“督而不办、办而不实”,公众举报恶臭扰民问题达337次,反映特别强烈,但鄂州市政府部门却视而不见,导致问题依旧;衡阳常宁市以调整保护区范围代替整改,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为矿产野蛮开发“量身打造”方案,保护区矿山生态破坏严重,性质十分恶劣;宝鸡市部分县区不作为、滥作为,在对企业停产整治中“一停了之”、“一关了之”;芜湖市敷衍塞责、整改不力,5万吨/日污水仍直排长江,15个水体重返黑臭等。
  对此,吴舜泽解释称,环保“一刀切”实质是地方政府以简单粗暴方式掩盖长期以来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是一种懒政行为。根源在于未协调好环保和经济关系,这不仅会让环保“背锅”,更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督察问题整改不放松,同时视情况将地方典型案例形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案卷并正式移交地方,针对地方党委政府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情况,还要采取函告、通报或约谈等措施,要求地方厘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问责。但督察目的不是问责,而是解决问题,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吴舜泽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地方要加大污染问题查处及整改力度,避免形成企业违法获利、公众受害、政府兜底、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减少偿账。下一步仍须通过严格的环保督察和执法监管,减少社会总成本,净化市场空间,倒逼经济绿色转型。
  四年内解决“两本账”
  2019年开始,生态环境部将再用4年时间,全面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纵深”推进,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本账”。
  吴舜泽认为,目前中国生态环保领域一些结构性、瓶颈性、体制性和内在性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下一步“纵深”推进体现在开展专项督察、建立长效机制、扩展环保督察领域等方面。第二轮督察将建立完善“中央督省、省督市县”两级督察体系,将生态环保督察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专员徐必久也认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制定环保督察工作规定,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同时,也要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公布后,第二批“回头看”督察已在此前基础上增加了“生态”二字,原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也更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这意味着督察将进一步升级,中央环保督察机制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格局基本形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程会强对经济观察报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定为生态环境部内设机构意味着中央环保督察形成稳定、固定的机制,形成督察常态化制度。下一步,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并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系,将形成环保长效机制。
  事实上,各地环保督察倒逼产业升级的作用也正在显现。经济观察报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浙江长兴从最初的175家铅蓄电池企业,到最后的16家,在一轮轮“洗牌”中虽大幅减少,但整个产业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最终实现了产值增长超13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说,环保督察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反而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境与经济深度融合。同时,下一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触及更多深层次问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董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