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大规模高效低温压缩氢及储运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大规模高效低温压缩氢及储运关键技术 2018-11-02 16:37:04

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

\
  能源新闻网讯2018年10月30-31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多能互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NEX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
  以下为周远演讲文字实录:
  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因为我们在氢的工作,包括它的处理,在一化这方面做了多年的工作,所以今天跟大家见面,也许我有的地方讲的不对或者有问题的,大家也可以提一提。
  其实,氢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来源,还是有特色的,因为我们中国煤很多,煤里面氢就很多。好煤里面的氢含量400立方米,就占这么高,所以我们是煤的大国,但是怎么用煤也是很要紧的事情。我讲一下氢的优点。第一,比如说弃风弃光、光电风电不好处理,不好上网,我们可以用把它制成氢,制成氢之后就可以把它储存起来运走,它燃烧的时候,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它燃烧就是水。另外,它的热值很高,没单位质量产生的热量,比如说跟天然气相比,是天然气的2.5倍,如果跟汽油相比,是3倍。跟煤比,它的热值是4.4倍,所以它的热值是很高的。比如燃料电池何以做分布式能源,有的地方除了电,可以产生热,安全性比较好。所谓安全性好,它是跟天然气比、跟汽油比都比较好,因为他可以把氢放在露天。发展氢能对于解决我们国家能源,降低大气的污染,包括我们国家的能源供应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还要讲一点,从它的前途来说,大家知道气候是非常要紧的事情,现在我们大家重视的是地面的,天上还有问题。飞机要用汽油或者是燃料,他也产生二氧化碳,所有的化石能源都用完了,你用什么?不能把原子能搬到天上去,所有氢从长远来说可以作为天上交通的,就是航空交通的一个能源,也许要到二百年以后,但是总有这么一天要到来。氢大量的应用都在石油化工公益,比如说甲醇、石油炼化。在冶金、电子工业产品等方面都是大有用处的。另外,作为最清洁的能源可以做到零排放,因为它就是水,不像天然气,天然气还有二氧化碳,它虽然少。未来大规模取代煤炭的还是燃油电池,这个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包括世界共同的努力,我们发展的比较快,技术进步比较快,八年十年之后就可以见到效果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将来在绿色能源的储能,我刚才说了,氢产生了之后压缩起来,可以把它储存起来,储存起来可以运走,风能跟太阳能上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要储成氢也能,液化请都可以保存起来,还可以运走,作为储能来说也是很有前途的。我刚才说了,石化、冶金、储能、燃料电池,这些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的。
  从液体氢来说,从世界来说,北美大规模生产氢的有15座生产能力,每天的产量大概是400吨,这是北美洲。欧洲每天的生产量是20吨,亚洲主要是日本比较多,有16个生产厂,生产量是每天50吨。中国现在最少,除了101站,就是航天部的,还有海南的,大概是每天3吨,所以差距很大。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液体氢,有三分之一的氢变成液体了,液体有三分之一以上用在石化电子行业,还有不到20%的是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超过10%是用于燃料电池车辆。
  氢用一个性能,大家可能不太知道,要是把它变成液体氢的话是20K,20K相当于零下263度。如果你把它液化之后还有一个性能,因为氢的结构里面有自旋、左旋、右旋,旋转不一样,转换的时候要把氢热蒸发,液体的时候蒸发的比较快,时间久了压力会变高。液体气慢慢升高,比如说200个气压,20MPa的储运压力和易于获得的80K温度,储能密度可以达到40K-60g/L,氢只要变成液体的话,一个立方米是71公斤,如果是室温每个立方米是80K,密度比较小,它的缺点就是这样的。我们用液氮氢,就是液体氢,无相变,就是第一条它要生涯。低温液氢活的成本低,比液化氢要低很多。从80K-20K消耗的功能很多,所以我们不用液体氢,而是用低温高压氢,他它储存起来就省很多,所以我们提倡用200大气压的低温气,零下190度左右。制备储藏简单,也不要很多设备,只要通过液氮,大家都知道液氮零下190度的样子,钢铁工业里面生产出来的液体氮,顺便就用它来那个了,所以安全性很好,经济性也很好,所以我们提倡用80K的200大气压来储存。
  我们做个对比。如果我们用36T卡车来运的话,这个图可以看出来,80K低温氢总的成本大概是这样,那边是200大气压,如果高于200大气压效果也没有太多的好处。从那条线可以看出来,如果是50大气压成本大概是7块钱,200大气压的时候还不到6块钱,氢的运输成本,底下一条红线是运输的成本,运输成本也是在200大气压的时候最少,中间那条线本身就是冷却成本,冷却花的钱,所以最终的压力选取200大气压比较合适,因为常温运送的时候,所以我们用200大气压是最好的情况。
  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大巴车,燃料电池在美国也好,在日本也好,不是用在小车里面,而是用在大巴车,大巴车的储运压力和长途运输压力一般是一致的,这样就户简化。加的氢跟你那个氢压力是一样的,这样就比较好。从下面这张图表可以看出来,如果是100公里的氢,液体氢运输成本是17块钱,高压冷氢是9块多钱,压缩氢是日本人都在用的,是17块钱左右,如果是200公里,又有一个表,一个是17.72,一个是26.43。如果到1000公里,运送来说的话,22.8,高压氢是22.42,差不多。如果远距离输送和液体氢输送差不多,压缩氢是103块钱。
  氢是未来能源的目标,但是从燃料电池来说还有一个过程,一是成本比较高,主要还是压缩效率,总体来说我们最终要用液体氢,但是从实际情况,从成本核算还可以考虑。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液体氢量比较大,我们用液体氢比较合适。如果储氢,如果有风电或者是太阳能电不能上网,要储存起来,用压缩氢和液氢都很好,可能用液氢更好一点。如果是用燃料电池,而且想比较快的上,我的意思是说用低温压缩氢。当然国外也有好多种方法,不管是日本还是德国也好,里面是一个铝的胆,外边包了碳纤维,这个成本非常高,做一个这样的容器,光是化学容器就得10万,那就很厉害了了。我们考虑来考虑去,现在比较好的方法是80K的高压氢,这样问题比较小一点,当然我们也要努力了,高压氢也好,液氢也好,都有一个漏的问题。外面热进来的时候要相对升高,80K比较好,因为保温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是80K,制液氮就行了,其他都不要了。再有一个压缩机,再有一个液氢的环境就可以了,当然最好的是,比较简单的,像日本这样的,压缩就行了,因为要做液体氢的话还要制冷,技术制冷到20K,那个比较复杂。总体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快的话用八年到十年的时间燃料电池非常有前途,但是就看它的技术进步,大家努力程度怎么样。如果跟上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因为现在总的来说,因为燃料电池本身做了很多努力,电池本身的铂的消耗比较多,现在在逐渐降低,成本在降低,燃料电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尽快的想在这方面,国家能够支持这个项目,把氢的储存运输成本降下来,需要看行业的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从根本来说,从长远来说,液氢不管是天上地下将来都是有发展空间的。我刚才说了,现在重视的是地面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来石化能源用完了,用什么来做?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是更远的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现在科技发展的很快,一百年以后也许燃料电池五年以后就可能上市,这就是企业家、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把它弄上去,那我们就走到前面了。相比来说,我们比美国落后,比日本落后,如果大家共同努力前景还是很好的。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在“新能源汽车专业论坛”上所作演讲,未经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