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任东明:“十三五”以来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存在的问题
2018-11-01 15:28:56
摘要: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在“生物质能专业论坛”上提出了“十三五”以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能源新闻网讯2018年10月30-31日,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多能互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NEX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在“生物质能专业论坛”上表示,“十三五”以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可以归纳这么一些问题:
1、资源调查方面的量做的不到位
2.原料收集难度大
3.布局问题
4.认识问题
5.标准体系不健全
1、资源调查方面的量做的不到位
2.原料收集难度大
3.布局问题
4.认识问题
5.标准体系不健全
以下为任东明发言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今天商会邀请我来发言,过去一段时间我对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情况,我了解的一些情况,和我过去一段时间我一些个人的思考,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这个题目是我自己选的,讲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一些进展,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我结合过去一段时间我个人的调研反映的一些问题来进行汇报,另外对下一个方向性东西我个人也做一个思考,可能不对,愿意跟大家交流,所以今天因为时间有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关于产业进展方面也是展示一下过去我们进入“十三五”以来,在整个生物质能产业取得一些成绩。
关于发电,发电总的装机容量,我们统计到2017年底的情况是这样的,14880万千瓦,发电量是194亿千瓦时,这个又分几个技术,垃圾发电是729万千瓦,装机发电45.4万千瓦,也说明我们国家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技术是基本成熟了。我们中心也负责像国家能源局在统计最新的一些进展,发电这方面我们统计到9月份,就是1-9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1%,农民生物质发电新增77.2万千瓦,有所下降,垃圾发电新增了146.5万千瓦,新增了25.3%,沼气发电下降了20%。从新增装机分布来看安徽、山东、广东、湖南他们这几个省占的比例比较多,占了全部新增的59.9%,就是这几个省新增,他们占的比较大,平均利用少时数是6058小时。分省份来看,上海最大达到5000多小时,宁夏是1600多小时。
关于累计发电我们也统计到9月份,9月底我们全国累计生物质能发电是1710万千瓦,增长了20.2%,每种技术增长的情况也不一样,也分省区。截止9月份生物质能发电已经达到了“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就是1500万千瓦这个目标。我们有预计,预计今年年底因为还有几个月大约装机容量能达到1800万千瓦。关于三大生物燃料,固体成凝,燃料乙醇,生物柴油,这个发展的可以说比较缓慢,不能尽如人意。成型燃料多年以来,据我们统计没有什么变化,大约都在一千万左右,与我们当初定的目标还相差比较大,我们当初定的是三千万,现在只有一千万左右。热体燃料我们国家仍以乙醇为主,生物柴油以废油为主,生物柴油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这两项分别达到285万吨和80万吨,液体燃料确实增长比较缓慢。
另外我们发展也可以对照一下“十三五”生物质能的规定目标,这个表当时发布这个规划的时候这个目标,我们如果对照这个目标来看的话,可以看出个别的行业确实是呈现这种低迷的状态,但是整体上我们国家生物质能产业还在稳步的推进。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尽管道路是很艰难的,但是我们同仁们还在坚持着,努力着,期待着仍对这个行业抱有信心和梦想,这个是值得赞赏的。通过我们调研也确实感受到这一点。
关于调研这些问题,我结合国家能源局给我们2035年可增长能源战略研究我们在全国各地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当然也包括生物质能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从4月份就走了一些地方,比如说我们4月份我们到了张家口,我们对水发华达生物质能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项目调研我们也了解到张家口整个原料收集还是比较难,成本也比较高,据他们汇报,秸秆每吨是280元,但是有时候含水量特别高,40%-50%都是水分,收集半径最远已经达到了300公里,他们也认为会大大增长成本。另外也反映我们国家的发电补贴滞后,据他们说一般是半年结一次,但是2017年只结了一次,这个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大。
另外我们5月份又到了河北调研,石家庄调研到一个检测服务公司和一个生物燃料采暖设备公司进行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对颗粒成型燃料的补贴政策非常不稳定,而且随机性比较大。地方的政策是一年一个政策,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产品积压,所以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另外,如果是想进入市场的话,基本地方是采用招标办法,而且单一的是以低价中标,企业利润是很低的而且多数企业无法生存。另外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颗粒经常找不到市场,一方面找不到市场,另一方面如果是说市场有政策支持了,又起来了,又需求了,但是又找不着原料,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就是颗粒燃料在市场价格不稳,热值不稳,质量也不稳,这也是问题。还有一个是产品质量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判断不了这个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是否清洁。
另外我们又到了衡水,通过调研我们知道衡水生物燃料价值在上涨,原来是75,我们刚刚到的时候已经涨到了79,秸秆价格已经提高到每吨235元,所以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另外这种企业定位不清,现在我们国家没有对类似企业进行明确定位,说不好生物天然气的企业是能源企业还是化工企业,还是危化产品的企业,所以各地制订政策的时候也不一样,内蒙古不支持天然气,江苏就说必须支持,河北没有明确。另外环保也不好验收,衡水这个项目据说已经受到环保局发通知就是让企业停产,如果停产再启动据说是非常难的,所以这都是企业在各个地方面临具体问题。
另外我们也到了兰考,我们到兰考考察几个牧业公司,就是养牛的公司也到了一些垃圾发电厂的调研,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生物天然气燃料也是不稳定,这主要是源于养殖规模不稳定,因为牛奶价格在地方是波动的,另外就是饲料成本比较高,因为许多牧业厂养殖奶牛需要进口饲料,比如说美国的牧畜(音)就2700元,澳大利亚的燕麦2300元(音),比如说安徽600元每吨比当地的550元多了50元,所以这都是给企业造成了一些原料成本上的问题。如果是没有盈利性那么养殖的规模必定要减少,牛粪的供应量就会减少,这一个问题。另外生物体半径在增加,据反映在瑞华电力秸秆发电厂旁边40公里远的地方又建了一座发电厂,所以使他们的半径超过了100公里,这样带来成本方面大规模上涨。另外也反映在收会的秸秆中杂质特别多,当地农村送秸秆的过程中故意往里面参土。另外就是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就是补贴至少需要3个多月才能拿到。
我们前两天也到了襄阳,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个项目至今尽管列入到国家试点的名单里,但是现在没有验收,所以他没有享受到任何的政策,现在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生物质发电根本现在没有市场,另外成本还比较高,就是在补贴的形式下,生物质耦合发电能否享受到相关补贴这也是一个问题,国家没有明确,地方也没有明确。中央不补的话,地方能不能补?如果不补的话,能不能给我们一些计划也行,另外也反映缺乏行业监督认证的体系,这都是面临具体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还到贵州调研,因为中节能在那儿跟茅台集团有一个生物质天然气项目,这个项目本身很好,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说我总结这么几点,一个制度障碍,就是现在天然气销售施行的是特许竞争模式,而当地只有贵州燃气公司可以向终端销售天然气,所以这个项目就没有权利去销售天然气。另外就是成本比较高,就是它毕竟是用生物质质的天然气,比化石天然气肯定成本比较高,成本方面比如地方要求它按照1.61元每立方米并入管网,这样项目运行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还缺少行业的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这也是项目面临的具体问题。
综合来看,“十三五”以来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可以归纳这么一些问题,比如说资源调查方面的量我们做的还不到位,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十一五”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原料收集难度大,这个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很有效的原料收集模式和收集的办法。
布局问题,这么多年也一直强调按照规划来布局但是各地不按照规划来布局。
认识问题,过去对我们压块成型作为高污染的一个认识这是政府的,另外公众也有这方面的认识,比如对垃圾发电厂的屏蔽效应都是认识问题。
标准体系不健全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行业需要走的很长的路,政策不完善当然也是刚才车会长也提到了,政策不完善,也是我们做政策做的工作不到位。
所有这些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市场问题等等,归根到底还是发展问题,生物质产业到现在确实到了一个拐角了,又要面临一个转型方向的调整,这是我们做行业的专家学者需要自己思考。
原料收集难度大,这个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很有效的原料收集模式和收集的办法。
布局问题,这么多年也一直强调按照规划来布局但是各地不按照规划来布局。
认识问题,过去对我们压块成型作为高污染的一个认识这是政府的,另外公众也有这方面的认识,比如对垃圾发电厂的屏蔽效应都是认识问题。
标准体系不健全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行业需要走的很长的路,政策不完善当然也是刚才车会长也提到了,政策不完善,也是我们做政策做的工作不到位。
所有这些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市场问题等等,归根到底还是发展问题,生物质产业到现在确实到了一个拐角了,又要面临一个转型方向的调整,这是我们做行业的专家学者需要自己思考。
下面我就对方向问题做一些个人的讨论,这个方向条件实际和我们国家大的目标要求能源转型的目标是要相符的,能源转型目标实际上非常明确,目标早就提出了15%、20%,二氧化碳排放等等这些都是政府明确的公布的,对外做出承诺的,这也是作为战略目标。另外形势比较迫切这个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解决的问题,建立美丽中国必须要求的,必须进行能源转型,必须清洁化生产,这个作为一个基础,我不仔细说,大家都清楚。另外我们国家对能源转型这个决心还是非常坚定的,2016年10月份国务院有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减排的方案,2016年12月也明确对新建发电机组的煤量有明确要求等等都表明了我们国家能源转型的决心。
具体方向我觉得结合我们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一个是要顺应上述,刚才我提到国家转型的大的形势,另外也要配合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的并网消纳的问题结果,来调节生物质能发展方向,我认为有四个方向,就是电力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电力供应短缺形势现在已经基本得到了缓解。另外就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消纳问题需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向非电方面做重大调整,新建和现有的生物质发电要逐渐向热电方向调整(音),四个调整我认为下一步是一个方向。
实际上这个方向我们在“十三五”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中已经有了体现,如果大家看一看比较一下“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规划、重点任务有明确的变化,生物质天然气在“十三五”期间放在首位,因为“十二五”还强调发电,“十三五”就强调了生物质天然气,另外就是强调了热电联产,强调成型燃料的体系建设,强调了热体燃料要推广应用,这四点是有明确变化的。
具体这个方向首先要适应当前的清洁供热和取暖形势的需要,这个刚才洪会长也提到了就是我们2017年发布《生物质供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另外发改委、能源局十部委联合印发北方清洁地区供暖规划,明确了生物质就是清洁能源这个没有问题,另外在下面也明确提出了有利于生物质发展的明确指示,这个都是我们国家下一步发展生物质能的方向,这个方向非常明确。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些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的出台实际上明确我们国家农村的,农业生物质开发思路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就是就近收集,就地加工转换,就近消费,多元利用,服务乡村,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不能再把农村的农民生物质在大规模收集起来再集中去燃烧,如果这样做的话是不符合这个方向的。具体到生物质清洁利用,就是供热和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这方面是一个方向,另外热铁联产这也是生物质发展的方向。另外就是热体燃料方面也是我们一个发展方向,因为热体燃料发展是有生态效应的,依靠国家的强制法律,这个在2017年9月份也是15部门联合印发《推广车用燃料乙醇实施方案》,而且国家发改委也研究相关的机制管理办法等等,实际上这个推广也是有多重的目的。比如说因为我们国家过去建了大量的生物燃料乙醇的企业,产能没有充分利用,这次推广也是为了改善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有就是要考虑到消化过剩的粮食,还有提出要消纳一些有毒的大米,远期我们还想通过推广拉动一下。因为纤维素乙醇也提出将近10多年了,一直没有施行商业化、产业化,所以我们也想通过这个进行一些拉动。
以上就是我了解一些情况,一些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思考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做个小结,我认为这个下一步还是要有序发展,避免冒进,过去凡是大规模扩张的,布局非常快的现在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要有序发展。存在那么多问题,我们还要正视这些问题,继续推进,另外对我们国家过去政策做适当调整,因为方向变了,政策也要变,怎么调整?必须要抓住国家大的形势,来调整我们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方向,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意见供各位参考,不对地方请各位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在“生物质能专业论坛”上论坛所作发言,未经其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