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发改委发布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重要生产要素运行情况
发改委发布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重要生产要素运行情况 2018-08-16 14:37:23

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8月16日(周四)上午10:0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8月16日(周四)上午10:0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主持发布会
 
  赵辰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的既有每月定时定主题发布会的相关内容,更聚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重点内容。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几位同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先生。我是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兼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我先大家介绍五方面情况,之后我们几位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赵辰昕:
 
  第一方面,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重要生产要素运行情况
 
  一是发用电量较快增长。从发电情况看,1-7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7.8%,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增速较1-6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7月当月,受全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全国日发电量迅速攀升。汛期到来使水电同比增长6%,新能源发电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4.2%、24.7%和10.9%。
 
  从用电情况看,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7%、14.2%和13.6%。分产业看,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5%,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9个百分点,制造业31个类别当中28个行业用电有不同程度增长。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7月当月,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受高温天气影响,除东北电网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南方6个区域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二是油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1-7月,原油产量1.1亿吨,同比下降2.1%,降幅同比受窄2.7个百分点。进口原油2.61亿吨,增长5.6%。原油加工量3.51亿吨,增长9.2%,增速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增长6.8%,提高5个百分点,柴油增长1.2%,回落1个百分点。
 
  三是重点物资运输平稳有序。1-7月,全社会货运量275.44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公路货运量213.83亿吨,增长7.5%。水运货运量38.62亿吨,增长2.6%。铁路货运量22.95亿吨,增长7.9%;重点物资中,煤炭、冶炼物资运量分别增长10.5%和5.2%。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53.63亿吨,增长4.1%,其中外贸吞吐量增长2.6%。
 
  赵辰昕:
 
  第二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8年7月,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776.9亿元,其中审批14个、核准3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第三方面,价格运行及部分商品价格情况
 
  7月份,我国价格总水平延续平稳运行态势。CPI方面,7月份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1%,1-7月份累计同比上涨2%。除鲜瓜果价格环比下跌3.7%外,其他食品、工业消费品价格涨跌幅不大,粮油价格保持平稳。
 
  PPI方面,7月份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4.6%,1-7月份累计同比上涨4%。从环比走势看,主要行业出厂价格相对平稳,涨跌幅均在1.6%以内。
 
  今后一段时期,尽管价格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但我国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工农业生产稳定,服务业加快发展,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充裕,政府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坚实,预计物价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
 
  关于食品、生猪、钢材、主要有色金属、成品油价格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准备了较为详细的书面材料,已经印发给大家。
 
  赵辰昕:
 
  第四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不断加强和规范失信主体信用监管。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对各地区各部门按标准和程序认定的各类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主体,明确信用监管有关工作要求。7月份,相关部门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失信黑名单信息新增31.7万条,涉及失信主体28.3万个,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18.7万个,有关情况已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示。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59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1308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486万人次,299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案件11667件,累计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8303户,限制融资授信8463户,1255户“黑名单”当事人因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从“黑名单”当中撤出。
 
  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通过一系列办法,持续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上网公开工作,进一步提升“双公示”信息质量。截至7月底,“信用中国”网站已归集发布“双公示”信息超过1亿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7744万条,行政处罚信息2543万条。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信息231亿条。全国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100%。
 
  三是启动19项诚信缺失专项治理。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在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等19个领域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专项治理工作落地落实。
 
  赵辰昕:
 
  第五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情况,这也是今天发布会的重点内容。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着力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版力度,着力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制度梗阻,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坚持做好去杠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一、大力破除无效供给。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特别是去产能深入推进和“僵尸企业”出清,市场决定要素配制的机制逐渐形成,供需结构更趋协调平衡。
 
  一是深入推进结构性去产能,行业供求关系明显改善。2018年,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有序推进。1-7月,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3000万吨的80%以上,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供求关系显著改善,企业效率持续向好。上半年,钢铁、煤炭、电力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分别增长93.4%、18.4%和28.1%。
 
  二是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认真做好分类处置。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处置力度,“僵尸企业”出清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级法院针对破产审判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幅增设了清算和破产审判庭,推动依法破产结案数量显著增长。
 
  三是积极稳妥去杠杆,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据近期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连续6个季度环比下降。另外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市场化债转股稳步推进,从已经落地的云南锡业、中船重工等项目看,债转股降低了企业财务负担,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赵辰昕:
 
  二、大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新产业增速加快,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适应消费和产品升级的新产品增长较快。1-7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68.6%和21%。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批复建设集成电路等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重组整合加快推进,企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从事原煤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比2015年减少33.6%,户均产量提高8万吨左右,现代化煤矿的数量明显增多,智能化开采得到推广。
 
  三是各领域补短板顺利推进。2017年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4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重点工程全面启动,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全面实施,西成、渝贵等一批铁路重大项目建成运行。
 
  赵辰昕:
 
  三、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今年又推出一大批新举措,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以上。
 
  一是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推出一系列支持创业创新和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措施;取消或停征了一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会费。
 
  二是多措并举降低要素成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人工、用能、物流成本,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符合条件的地区进一步下调工伤保险费率;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大力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精减中央定价港口收费项目,规范市场自主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商事制度明显简化,企业创设成本大幅降低;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赵辰昕:
 
  四、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3.2%、6.1%和7.6%,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3:40.4:54.3,三产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持续在提升。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1-7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8.6%,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低0.7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大幅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供求关系,推动工业产品价格合理回升。企业效益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
 
  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能够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很多现实难题,对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补短版的力度,打通去产能制度梗阻,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欢迎大家提问,请各位记者提问时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建议大家每次提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举手提问。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记者:
 
  去杠杆是一项重大工作,辩证的来看,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也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过程,通过企业降杠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进展?谢谢。
 
  陈洪宛:
 
  非常感谢上海证券报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今年5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也指出,要以结构化去杠杆为基本思路,要把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发展改革委牵头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部际联席会议相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工作,不断推动企业降杠杆相关工作取得相关进展。
 
  今年以来主要推动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市场债转股等措施优选企业优选资产,助推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降杠杆、减负债、促改革、推转型。在推动债转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好苹果”。相关市场主体市场化选择转股对象企业、市场化转让债权、市场化确定价格、市场化筹集资金,市场化股权退出,政府在这方面不承担兜底的责任。同时,也支持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市场主体会优选企业、优选资产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救活了一批好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或破产等方式出清一批病企业,有效实现了“助优汰劣”的政策初衷。为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调动实施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初,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过程中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从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发股还债模式,债转优先股等10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7月31日,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17325亿元,资金到位3516亿元,资金到位率20.29%,涉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115家优质企业。
 
  从已经落地的项目看,债转股不仅明显降低对象企业的杠杆率,更显著优化了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转型升级,提高了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退出市场。相关市场主体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筛选出“好苹果”的同时,也可把“僵尸企业”等“烂苹果”挑出来,发展改革委会同高法院相关单位积极通过依法破产的方式出清这些“僵尸企业”,尽快去除坏杠杆,盘活存量资金资源,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近年来,这项工作不断地加大力度,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的破产审判量不断增大,企业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全国破产案件审判庭已经达到97个,从2015年到2017年对比来看,破产案件的立案数量分别是3568件、4081件和10195件。审结案件分别为2418件、3373件、5712件,数量是逐年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的破产立案和审结数量又分别达到了6392件和3311件,较去年同期继续大幅的增长。近半年来,各部门和各地方正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全力做好“僵尸企业”的摸排,加大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处置的力度。
 
  第三,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针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相对较高的问题。今年以来,除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既定要求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之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专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为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提供了文件基础。《意见》已经5月11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针对杠杆率偏高的国有企业,分行业设定资产负债的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通过考核引导、联合授信,加强财务真实性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外部约束,推动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降杠杆。截至目前,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已经取得稳步进展。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9%,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0.6个百分点。到6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7.8%,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下降0.3和0.6个百分点。通过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效遏制了部分低效国有企业负债冲动和规模冲动,推动信贷资源向更有效率的企业流动。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非税负担,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这方面有什么工作安排?目前进展如何?
 
  张满英:
 
  谢谢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的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保持供需动态平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的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坚决措施落实。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等成本,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500亿元,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任务的80%已经完成。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在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有什么安排和进展,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可以用“三个降低”来概括。
 
  第一个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从今年3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推出8项措施进行落实。这8项措施主要有,已经出台的涉及电网环节的清费政策要落实,转供电环节的收费要清理和规范,我们又推出涉及到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的专项工程输电价的改革,还有涉及到重大水利工程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5%,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等8项政策,按年计算,涉及降价和清费金额合计821亿元。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来落实8项措施涉及到的金额。
 
  第二个是降低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我们指导地方抓紧出台省(区、市)内天然气短途管道运输和输配价格监管规则,及时开展成本监审,重新核定省(区、市)内天然气的输配价格,偏高的价格降下来,减轻天然气用户的用能成本。另外,对天然气的输配企业的收费行为进行规范,清理和整顿不合理收费,减轻天然气用户负担,涉及金额8.5亿元。
 
  第三个是会同相关部门降低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等领域收费。同时对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进行清理规范,涉及金额300多亿元。
 
  下一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抓紧开展工作,加强政策宣传,把工作落实好。
 
  赵辰昕:
 
  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台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在深化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推动去产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又有哪些?谢谢。
 
  赵辰昕: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您问的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其实我在前面做总体介绍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一些相关内容。您问到了,我就把我了解的情况,我们做工作的情况再稍微详细的做一些补充。
 
  关于进展,如果进一步归纳,可以说重点是三个方面:
 
  第一,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我们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严格执行了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和不达标煤矿全面退出。同时,适当提高了南方煤矿产能退出标准,按照严格执法关闭一批、实施产能置换退出一批、通过改造升级少量提升一批“三个一批”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第二,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保障,要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去产能的同时,一定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我们坚持通过周例会、月通报等办法,积极推动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对依法处理到位、具备相关条件的煤矿项目,协调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依法建设和生产。同时我们督促山西、陕西、内蒙古几个重点产煤省区增产增供,鼓励赋存条件好,安全有保障,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煤矿核增产能,持续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统筹做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工作。针对今年以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异常天气频发等一些新情况,我们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化运输协调保障、积极推动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和市场监管等措施,保障市场稳定供应,促进价格合理回归。1-7月,全国煤炭产量19.8亿吨,同比增长3.4%;目前全国统调电场存煤保持在1.1亿吨水平,比去年同期高出1300万吨,可用天数大概是18天。环渤海五港存煤处于高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煤价稳中趋降。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煤炭行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规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大概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
 
  关于你问的下一步工作,我们想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煤炭行业虽然取得了去产能的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努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和“僵尸企业”出清。第二,要坚持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不断增强安全、清洁、高效、稳定的煤炭供给能力。第三,要强化土地、环保、能耗、安全理念,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法治化水平。第四,要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中长期合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为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下面请继续提问。
 
  中国经济网记者:
 
  关于去产能的问题,2016、2017年我国压减粗钢产能累计已经完成“十三五”期间1.5亿吨上限目标的八成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钢铁去产能3000万吨可以轻松完成?第二个问题,要如何巩固这些去产能成果?
 
  赵辰昕:
 
  钢铁去产能是产业司牵头,请荣华司长回答这个问题。
 
  蔡荣华:
 
  感谢记者的提问,不管是钢铁去产能还是“地条钢”的事儿都是这两年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说从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刚才赵局长在前面信息通报中已经把钢铁去产能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介绍,下面我再补充通报一些情况。
 
  第一,今年开展的一些主要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8年全国压减粗钢产能3000万吨左右。我们会同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2018年压减目标落实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对各类举报线索的督查核查,一类是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一类是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对于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和处置,对举报内容比较具体的,反映的情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会同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进行实地核查,比如我们对陕西、江西、宁夏的违规企业进行了核查处理。
 
  三是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专项抽查。今年5月、6月部际联席会议共组织8个检查组,对21个省(区、市)进行实地检查。这项工作中我们邀请媒体同志全程跟踪抽查工作,及时进行报道有关情况。
 
  四是加强钢铁去产能国际交流合作。现在钢铁去产能工作不仅是国内比较关注,国际上也比较关注。今年上半年,我们参加了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第八次全体会议和指导小组会议,与会各方就钢铁产能数据、去产能工作以及扭曲市场的政府补贴和支持措施,包括部长级会议报告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会上我们鲜明地表达了中方立场,据理力争维护了我们国家利益。这是今年上半年做的四个方面工作情况。
 
  第二,钢铁去产能工作这两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共计划压减1-1.5亿吨粗钢产能,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2016年压减了6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2017年也压减了5500万吨以上粗钢产能,两年已经达到1.2亿吨以上,两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80%以上,而且是上限目标。2017年全面取缔了1亿多吨的“地条钢”产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落后产能、低效产能退出以后,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在2016年有所好转,2017年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又持续好转,整个行业供需总体形势趋于合理,随着钢铁无效产能的退出,粗钢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度回升,基本回归合理区间。
 
  关于记者提到的3000万吨的任务,在情况通报中已经作了介绍,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2470万吨,基本上完成了任务的80%。从数字上看,后续任务似乎不太重,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完成的任务。随着钢铁市场供需形势的改善,特别是价格回升,部分企业预期发生了变化,去产能积极性有所下降。所以,严禁新增产能,防范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压力比较大。同时,去产能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去产能的同时要把职工安置好、债务处理好、地方经济转型做好,所以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三,下一步继续抓好钢铁去产能工作。
 
  2018年整体钢铁去产能任务还是比较重,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定不移把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更好地适应去产能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把去产能和调结构结合在一起,我们将继续巩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成果,进一步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下一步,工作主要抓四项:一是继续处置好“僵尸企业”,并且把其作为去产能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二是培育优质产能,充分利用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加快形成一批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效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耗低的优质产能,把结构调整过来。三是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钢铁质量的稳定性、先进高端钢材的品种、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等作为重点,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取得突破。四是推动兼并重组,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鼓励有条件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升整合优质产能,把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就通报这些情况,谢谢你的提问。
 
  赵辰昕:
 
  下一个提问。
 
  路透社记者:
 
  7月份经济数据出来,投资和消费都有回落,大家对经济是有担心的,如果这种情况下,企业降杠杆在一定程度上会不会不利于经济增长?对此您怎么看?
 
  赵辰昕:
 
  这个问题请陈洪宛司长回答。
 
  陈洪宛:
 
  感谢路透社记者的提问,最近社会对这个问题议论的比较多。从长期来看,主动降杠杆是有利于消除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隐患,也有利于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韧劲。实际上“僵尸企业”依法破产,优质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会优化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会促进宏观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有潜在的增长率也会得到有效释放。同时,整个降杠杆会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从长期来看、从宏观来看。
 
  从具体操作层面和个案来看,一些降杠杆措施也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的增长,比如说前面赵局长通报情况当中点到的案例,如云南锡业、中船重工等等这些企业的案例,他们通过市场化的债转股、股权融资、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都会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改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去杠杆。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债转股、破产、股权融资等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的7个途径。这7个途径对坏企业的坏杠杆要出清,对好企业要支持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来降杠杆,要精准施策、要好坏分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实施结构性的去杠杆,所以不能简单把去杠杆和经济增长对立起来,选对的路径,选对的时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赵辰昕:
 
  下一个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成本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0.37元,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降低企业成本,请问降低企业成本还有多大空间?
 
  赵辰昕: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大家提问当中,几位司长回答问题的时候也都谈到降成本。现在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这种情况下,降成本对于提升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更有重大意义。我在前面介绍情况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一些,满英司长回答问题时也提到了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的工作。因为你们关注降成本,我再对相关内容做些补充。
 
  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上半年降成本取得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在减税降费方面,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到500万元,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的标准降低25%,降低、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比如说,在缓解企业融资成本上涨压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三次实施定向降准,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扩量提质,有力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全面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加快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协同监管,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在降低人工成本等方面,延续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政策,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地区可再下调工伤保险费率20%或50%。在降低用电用气成本方面,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的比重,重新核定了省(区、市)内天然气输配价格。在物流成本降本增效方面,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和无车承运人试点,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取消营业性货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检测,推动货运车辆年检、年审合并。总的看,正如你刚才提到的,上半年在能源、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37元,自2016年以来持续下降。你关心的进一步降成本还有多大空间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降成本问题就有十余次。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批建制度、管长远、见实效的新举措,下一步的空间就在于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抓落实,目前抓落实的工作正在全力推进。第一,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大家可能看到了相关报道,国务院将在近期开展2018年大督查,降成本政策相关落实情况也是督查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将先开展全面自查,督查组再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各项降成本政策落地见效。第二,加强对已经出台政策的效果评估。围绕企业的切实感受,对降成本政策进行科学评估,把降成本的成效体现在企业获得感上,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强调研,研究进一步降成本的实招硬招。各地区、各部门都在深入企业调研,查找企业降成本方面遇到的问题,查找降成本的痛点和难点,及时研究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