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环保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部分环保民营企业卖身求生
“环保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部分环保民营企业卖身求生 2018-08-08 16:45:18

摘要:月6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向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央行等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

\
  8月6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向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央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环保部等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
  环保行业
  骆建华一直担心的环保行业大起大落的问题终于还是发生了。
  骆建华是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首席环境政策专家,大概从2015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场合不断呼吁,由于三大“十条”和PPP的力推,环保项目大量释放,跨界资本纷纷涌入,整个环保行业有点“过热”了。参考前些年光伏和风电行业大起大落的经历,希望环保企业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出现无锡尚德那样明星企业破产的情况。
  一语成谶。时间转眼来到2018年,当年在PPP大潮中攻城略地、风光无限的一些企业突然发现,随着国家大规模清理PPP项目,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强监管,曾经“大水漫灌”的融资渠道陡然收紧,融资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环保企业现在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很多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已经像草原旱季最严重的时候,快要饿死了,整个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资深环保业内人士王立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有政策变化的原因,地方叫停PPP项目、资管新规严控“非标”融资等;另一方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规模小、利润率低、扩张过快等,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环保企业小心翼翼,加强了风控。
  不过,一旦出现企业大规模违约、倒闭的行业性金融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因此,8月6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向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央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环保部等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建议。
  “在自己脖子上插一根草标”
  2018年以来,有关民营环保股暴跌、退市、“卖身”的消息就一直不绝于耳。
  3月,神雾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引入金沙江资本、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光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涉及金额50亿-70亿元。5月,盛运环保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开晓胜拟以协议转让等方式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13.69%)转让给川能集团。到了6月,三聚环保又与海淀区国资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由对方受让三聚环保60亿-80亿元的债权及应收账款。
  为什么环保市场前景看好,企业却纷纷“卖身”转让?原因还是缺钱。一位正在寻找战略投资的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些年环保督察很严,导致环保PPP项目大量推出,企业拼命去投标。拿下项目后,再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去年以来金融政策收紧,导致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继而引发银行抽贷、法律诉讼等,账户股权都被冻结,企业也就被迫停止了运转。
  “现在我们只能自救,老板愿意把百分之七十几的股权全部转让出去,引进战略投资者,把企业盘活。”他表示。
  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由个别企业开始,进而又造成传染性恐慌,影响迅速扩大到整个行业。
  “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别现象,直到有一天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开会,企业家们纷纷反映融资困难,我们才知道这是个普遍情况。”骆建华说。
  作为在一线打拼的环保人,某环保公司财务总监张爱民的直观感受则是“风云突变”,去年还好好的,今年突然就不行了,标志性的转折点是东方园林发债事件。
  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原本计划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为5000万元。这一消息随后被媒体解读为发债“流标”,并称之为债券发行史上的“最惨失败”。
  “过去发债前去银行询价,大家都说没有问题,他们包了。现在的反馈则是,他们风控部门说,东方园林不行了,而它又是环保行业的龙头,所以你们也不行。东方园林事件成了压倒环保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张爱民说。
  形势一旦逆转,坏消息往往接踵而至。今年年初以来,环保类股票平均跌幅已经接近35%,大于所有其它行业。股价一跌,大股东的股票质押率也随之上升,接近爆仓线的边缘。企业信用随之受损,银行开始压贷抽贷,其他融资渠道也纷纷关闭大门,最终形成系统性风险。
  在王立强看来,环保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量、低成本资金注入的行业,跑在前面的企业一定是高杠杆的。新政出台后,使得他们必须先于其他企业死掉,或者“在自己脖子上插一根草标,把自己卖了”,这是不公平的。
  “市场上1/4的水没了”
  环保行业遭遇融资困境,政策变化是原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则是PPP新政和资管新规。
  2017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业内称“92号文”)。随后,新疆、湖南、江苏等地开始陆续叫停PPP项目,涉及金额两万多亿元,导致参与这些项目的环保企业无法继续获得融资,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2015年开始政府鼓励大家做PPP,财政部还组织专家讲课,让我们去学习。等到企业把全部身家投入进去了,到现在很多PPP项目还在3年建设期,没有运营收益,政府又突然开始防风险、去杠杆,企业融资一下子就难了。”张爱民说。
  相比其他行业,环保企业普遍缺少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物,因此过去大量使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业内称“非标”)融资。不过,随着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称“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大幅压缩“非标”类融资,导致环保企业受到很大影响。《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