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中国的碳交易方案是什么?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中国的碳交易方案是什么? 2017-12-26 10:39:36

摘要:我国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这对行业、企业乃至每个普通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电网企业该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体系?

\
  核心提示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世界热点话题,碳排放交易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并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新闻发布会,介绍《方案》具体内容,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我国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这对行业、企业乃至每个普通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电网企业该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体系?本文将作出相关解读。
  【数读】
  碳交易试点成果
  ——在此次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中国已经从2013年起陆续开始在7个省市进行了碳交易的试点。
  ——7个碳交易试点涵盖超过3000个排放企业,年排放约14亿吨二氧化碳。
  ——2017年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在3美元~7美元/吨之间,交易额约为6.8亿美元。
  全国碳市场的规模
  ——市场启动后涵盖1700多家煤炭和天然气发电企业(每年排放超过26000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量达3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的39%。
  ——即便仅仅是纳入了电力一个行业,中国的碳市场也已经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是欧洲碳市场的1.5倍。
  全国碳市场全面开始货币交易的时间
  ——虽然政府已经宣布全国碳市场“启动”,但是仍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支撑系统,并进行测试。预计碳市场全面进行货币交易约在2019年。
  全国碳交易市场预期价格
  ——预计市场交易启动时交易价格在50元(7.50美元/吨)
  ——期望的市场碳交易价格为300元(45美元/吨)
  ——国际学者认为碳排放的社会成本高达125美元/吨
  碳市场建设安排
  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
  《方案》明确,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参与主体是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其他行业自备电厂。首批纳入碳交易的企业1700余家,排放总量超过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方案》明确,按照“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再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增加交易品种。
  《方案》明确,我国碳市场将由3个主要制度以及4个支撑系统构成运行骨架。3个主要制度为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市场交易相关制度;4个支撑系统为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碳排放权交易结算系统。
  《方案》也给出了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的时间表,共分三步走:基础建设期——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模拟运行期——用一年左右时间,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全面检验市场各要素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市场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在1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交易体系有很强的政策性,政府强制性设定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排放总量、各企业的排放限额;同时,这一体系又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碳减排成本高低不同,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企业获取收益,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方式,激励企业改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成本最小化的减排。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李高说,中国要建立一个“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协调协同、广泛参与,坚持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可预期的影响
  绿色转型的制度机遇
  在此次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之前,中国的碳市场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经起步。2011年,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作为试点开展碳交易工作。2013年,深圳率先启动实际交易,各试点省市随后也逐步启动运行。目前已纳入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17年11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6亿元人民币。
  全国碳市场启动建设,被纳入其中的企业是最直接受影响者。对发电企业来说,这是促进节其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遇。对电力行业整体来说,这也是一个绿色转型的大好机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碳市场能够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优化结构,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更有经济上的竞争性,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替代高碳能源发电量,同时通过碳市场的不断完善、扩大,提升散煤转化为电煤的比重,推动实现集中利用、集中治理。“企业和行业都要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在碳约束条件下赢取先机。”王志轩说。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分析,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具有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纳入主体上看,全国碳市场对发电行业的纳入门槛设立为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与国际上其他碳排放交易体系相比,是一个较为严格的门槛,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对各类规模发电企业的全面纳入。
  从配额分配方法上看,全国碳市场选择了行业基准线法对电力行业进行配额分配,各电力企业碳减排要求将处在统一的标准要求下。这将激励电力行业整体上使用更高效的减排技术,促进高排放企业的逐步退出。
  从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长期影响上看,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对电力低碳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碳市场履约成本将主要附加在减排成效低的发电企业中,使得火电企业通过降低单位能耗、增强碳管理等来降低碳排放水平,促进大容量高效机组替代低效机组;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火电标煤耗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减排空间相对有限,将促进发电企业未来更多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替代。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不只会影响纳入其中的企业和行业,从大众的角度来看,碳市场建设将助攻“蓝天保卫战”,每个人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有专家表示,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这与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同根同源。在碳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必将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据估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将相应减少约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
  王志轩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开脚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碳市场,这不仅是机遇,未来有更多困难挑战等着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去攻克。
  电网企业的作为
  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和综合能源服务
  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为电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电网企业应当做哪些准备,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
  马莉对记者分析指出,电网企业是发电行业的下游行业,以及连接发电与用户的平台,全国碳市场的启动也对其具有间接影响:一是要求电网提交核算和报告,需要加强对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管理;二是发电行业的全面纳入,要求电网企业在碳市场中积极发挥电网平台作用,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三是电力行业的能源结构和布局将受到碳市场的影响,继而影响到电网布局与发展,要求电网企业密切关注,调整其电网投资和规划等。
  马莉建议,公司应密切研究和关注碳市场背景下发电结构与布局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电力市场建设,需要积极探讨碳交易和电力交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以促进两种交易的协调发展。此外,要加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将碳管理纳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完善包括人才、信息、制度等方面能力建设。”她表示。
  在服务碳市场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早已提前布局,做了大量工作。南瑞集团在2013年11月成立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管理服务的公司,为公司以及行业客户提供碳盘查、碳资产开发、碳交易、能力培训、低碳课题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碳金融服务等。
  在过去的几年中,置信碳资产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优异业绩,引领碳资产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
  置信碳资产至今已自主开发并经国家发改委备案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等4项电网相关方法学,其中3项同时注册为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学。此类方法学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大大增加了电网企业参与碳交易的领域范围。未来,电网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方法学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碳减排项目开发碳资产,获取碳交易收益。
  置信碳资产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碳交易服务。2014年4月,置信碳资产在上海环境能源发布了“置信碳指数”。这是我国首个用于反映碳交易市场宏观走势的统计指数。2016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我国首家碳交易营业部——置信碳交易营业部,推出“置信碳交易服务软件”,为各类碳市场参与者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置信碳资产还积极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业务,推动企业自身及上下游共同履行绿色低碳社会责任。2017年,为南瑞集团实施《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动绿色产业制造》项目并列入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社会责任根植项目。
  该公司总经理钱锋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提升了电能替代业务的吸引力。国家电网公司在电能替代、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业务领域涉及碳减排,会形成潜在的碳资产。仅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例,国家电网公司目标建成充电站1万座、充电桩12万个,年减排量将可达1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这预示着国家电网公司体系以及关联产业内蕴藏着巨大的碳资产管理需求和碳交易潜力。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有望进一步推动这些业务的发展。
  另一方面,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拓展了综合能源服务的增长点。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包括发电与用电侧的重点排放单位,与综合能源服务的受众高度重合。相关企业在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就有碳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电网企业可进一步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点,以碳资产管理为切入口,帮助用能大户开展碳盘查、管理配额及减排量交易,提供低碳咨询和设计、培训等,培育新的市场业态。
  钱锋表示,下一步,置信碳资产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好地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
  一是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送工作。国家发改委近日已发布《关于做好2016、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力、钢铁、有色等八大行业排放达1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或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00吨标准煤的法人企(事)业单位每年要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电网作为电力行业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接受第三方核查。
  二是将碳资产管理服务融入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发布了《关于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全国碳市场启动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碳约束条件下,为客户提供一种新型的能源服务方式,并且可以围绕着服务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碳交易探索能源服务新产品,实现客户资源价值的深入挖掘:可以帮助纳入碳交易的企业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为企业做好低碳发展规划,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降低减碳成本;为企业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开发碳资产和服务于参与碳交易,并且借助碳金融工具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电网碳减排方法学研究。碳减排方法学是电网企业衡量企业自愿减排贡献,开展减排项目开发进而增加企业碳资产的基础,目前电网领域碳减排方法学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有必要组织力量对电网企业日常开展的具有碳减排效应的电网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进行梳理,组织开展方法学研究和碳资产开发工作。《国家电网报》作者:孙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