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三大油谈保供:不是“气荒”是心慌
三大油谈保供:不是“气荒”是心慌 2017-12-22 11:44:24

摘要:“这一次出现的所谓‘气荒’,其实是‘心慌’。”12月20日,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营销处处长王培鸿感慨。

\
  气荒or心慌
  “这一次出现的所谓‘气荒’,其实是‘心慌’。”12月20日,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营销处处长王培鸿感慨。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也认为,今年并非“气荒”,而是在天然气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情况。他表示这种情况其实每年都会遇到,究其根本,在于天然气供应本身是两头高中间低。“不过相较以往,今年客观环境发生比较多变化,这是之前未能预见的。”
  “中亚地区突然短供,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不可抗力,这个责任不应让中石油背,希望中亚地区短期内可以恢复供应。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投产的中石化天津基地,1月10号之前将投产。相信进入1月份之后,供应形势将会得到根本的扭转。”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秘书长迟国敬指出。
  “现在大家形成‘气荒’的概念。但就目前来讲,应该说还达不到‘气荒’的说法。”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总信息师金淑萍在上述论坛上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只是说局部的缺气被放大了。”
  金淑萍提到,早在2016年底,能源局已开会推动今年的煤改气,并推动管网互连互通。前三年三大油的供应量每年增速是5-6%,今年三大油的供给增速已经超过20%。“尽管今年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国家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她说,“但我认为现在还没有达到‘气荒’的程度。”
  “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的大力推动和指挥下,三大油采取了很多措施。目前的用气相对平稳,有信心平稳度过今年的冬季。”金淑萍表示。
  “工业压不下去”
  谢丹告诉eo记者,以往冬季用气紧张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油田加大力度生产,二是压工业保民用。这两种手段在过去非常有效,但在今年却不奏效。
  “因为今年工业(用气)压不下去。”谢丹说,“今年没办法按照往年措施那样实施。而压不下工业怎么保民用呢?”
  谢丹进一步告诉eo记者,今年“压不下的工业”指的是工业的刚性需求,如热电联供和窑炉。“这些刚性需求的工业在这两年发展很快。”
  数据佐证了谢丹的判断。谢丹指出,2017年前11个月,天然气用气结构的增长情况分别是:工业22%,发电27%,化工18%,而民用大概仅增长了10%左右。
  他认为,实际上今年真正的民用气增长并不多,主要是工业压不住。这就导致过去采取的应对保供的措施难以及时到位。
  一盘棋思路初现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屡屡发生。比如说日本地震时天然气短缺,地区级的管网根本无法满足,好在日本的分布式能源比较发达,起到重要的作用。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日本提出全国天然气要联网。”迟国敬表示。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表示,未来应加快推进管道独立和LNG接收站独立运营,加强政府监管,加快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准入,促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管网。
  金淑萍表示,中海油在今年上半年就提出了全国管网一盘棋的号召。目前中海油和中石油已经通了两条管线,发改委和能源局也在推动其他管线的互联互通。接收站也要形成联保联运,只要有富余窗口期,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条件的调整,以保民生。
  明年保供怎么办?金淑萍表示建接收站从选址、可研、报批、投产最短5年,甚至8年。“最大限度的实现管网互联互通,最大限度的释放现有产能,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金淑萍介绍,目前中海油在南海气田的天然气产能并没有完全释放,现在主要是因为管线的瓶颈。中海油在深圳还有一个接收站,历经5年建成,2018年投产。粤东接收站已经建成。另外还有其他接收站都有富余产能,加在一起每天可以达到5000万方。
  从短期看来,金淑萍表示在现有接收站基础上扩建,是一个最快捷的办法。另外在现有接收站基础上增建储罐,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目前我们正在扩建浙江和天津两个接收站,在北方也在加速布局。”
  在互联互通的问题上,谢丹表示,“至少三大油的互通互联今年已经做到了。而且我相信未来三大油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如果说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都是讲政治的,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与此同时,他认为城市燃气部分也需要加强互联互通。“有的小开发区有四五家燃气公司,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终端市场如何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干线建设的加速与统筹
  加快互联互通是应对供应紧张的一面,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王培鸿的观点是,“当初干线为什么能建得那么快,我觉得关键是在国家政府组织下形成一个小组,协调干线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如果没有人组织和协调,国家行为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地方的不理解耽误下来。所以要在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下组织、协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上游的资源端、管道气、陆地气、海上气田,包括进口LNG的资源,国际上整体形势还是供过于求,问题出在我们的基础设施瓶颈。”金淑萍表示,“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正在促三大油尽快布局基础设施。”
  国家对基础设施改革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刘满平在论坛上表示,国家对基础设施改革要达到扩建、提升、互联和安全的目标,长期来说要加快建设。他认为还需要按照油气改革的方案,继续推进。“三大油我相信也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部门间协调待加强
  从研究的角度,刘满平建议采取八大举措应对“气荒”的问题:开源、节流、扩建、开放、分摊、理顺、引导和协调。
  对于“分摊”,刘满平解释,“就是保供谁来负责,成本谁来分摊。保供是企业的销售行为,也是政府的行为,要企业、政府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成本。”
  对于“引导”,他认为交易预期很重要的,对数据的及时公布可以起到引导预期的作用。
  而在“协调”的问题上,他表示:“现在社会对天然气供应有很多质疑,这也反映出中央和地方、中央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协调问题。我个人觉得以后在保供方面应该更多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南方能源观察》周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