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LNG价超9400元,限工业、限加气站、限采暖…上气如何接下气?
LNG价超9400元,限工业、限加气站、限采暖…上气如何接下气? 2017-12-04 11:10:59

摘要:截至12月1日,液化天然气价格已录得17连涨,并创下历史新高9400元 吨,折合6 7元 方天然气,带动一众天然气类上市公司股价也跟着上涨。

  最近各地陆续传出限气的消息,涉及到山西、陕西、湖北、河南、河北等等地方,理由众多,集中在需求增长过快,冬季供暖季节保供思路下限工业、保民用,造成强制煤改气后工业企业处境维艰,民用则受限于价格和煤改气工程进展,不同程度都出现问题。

  从需求看,多地燃气公司都发布通知限气。限气的顺序是工业、加气站、取暖炉,有些地方燃气公司对取暖炉的限气达到30%,即煤改气后天然气用户只能分时段取暖。限气后的企业损失,目前还难以估量。
\
  需求大幅增长的同时,近来在点供市场上活跃、作为管道气补充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连续上涨。截至12月1日,液化天然气价格已录得17连涨,并创下历史新高9400元/吨,折合6.7元/方天然气,带动一众天然气类上市公司股价也跟着上涨。
  无所不能从多名业内人士处了解,对于当下的市场情况各方都不满意,认为造成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原因包括需求的快速增长,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博弈,以及老大难的储备能力不足,都造成了天然气供应紧张。
  煤改气带动,需求超预期增长
  之前两年,天然气行业关注的是,在通过东北、西北、西南陆上通道和海上引入的天然气是不是过量了,国际天然气购买采用照付不议合同,企业将承担损失。年度天然气消费增速也从2014年之前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
  2016年以来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政策陆续落地、各地应对空气污染也出台针对煤改气的补贴,煤改气进入实施,带动天然气消费增速重回两位数。“2016年以来的煤改气与以往不一样,是真的在落地。”一位券商分析师如是说。
  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回升,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1-10月,天然气产量12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进口量722亿立方米,增长27.5%;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增长18.7%。按照这一态势,全年天然气消费可能净增350亿立方米。
  11月中旬北方进入采暖季后,天然气领域的诸多问题陆续暴露。煤改气涉及到居民采暖,多地出现冬季无暖可采的情况。根据公开报道的消息,一些地方煤改气施工慢,影响了供暖,烧煤炉又已经拆除,居民只能干等;多数地方煤改气按照一定年限给予补贴,但遇到气价高涨,限气也显得非常被动,造成的结果一样。
  甚至有些地方,天然气采暖炉都已经安装好,但遇到供应紧张,也是干瞪眼。这其中有煤改气层层转包、补贴发放途径的问题,但下游的眼光纷纷投向上游,互相推脱责任。燃气公司推给省网公司、省网公司推给主干管网,LNG工厂推给上游供气企业,供气企业也连声喊冤,纷纷发布各自为天然气保供所做的努力。
  产业链价格博弈不停,价格涨破
  国家发改委10月以来,发布做好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以及督促对储气设施进行检查。提出要打通跨界管网,尤其要打通管网联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增强应急调峰能力。
 
  同时,延续以往迎峰度冬的思路,在需求侧确保民生等重点用气。并特别提出,实施“煤改气”的地区要在衔接落实气源的前提下,引导非居民用户通过平台交易等市场化方式获取资源。
  不过现在看来,“煤改气”成为这次天然气市场的引爆点,引起各类问题。先是LNG厂家指责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通过竞标的涨价涉嫌违规,主要的供气企业也提高了非居民用气的门站价格。随着管道气的调整,引发下游一系列价格调整。
  价格变动最夸张的是LNG价格,在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地方,通过LNG气站的点供模式通行各地,快速获取市场。“在煤改气的背景下,包括小县城的燃气供应、工厂点供、居民采暖都在业务范围内。”一家从事煤改气业务的公司人士称。
  LNG的涨价显得更早一些,9月,江苏如东LNG接收站和启东LNG接收站轮番领涨,从大约3100元/吨水平涨至4500元/吨左右。10月2日,徐州东兴、河北中翔出厂报价均调至5800元/吨。
  11月15日北方全面供暖后,西北液厂领涨,从大约4000-4200元/吨的水平,涨至12月1日的9400元/吨。大家纷纷惊呼,LNG单位价格要过万。沿海接收站的LNG价格还维持在6000元的水平。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担心,这样下去会毁掉LNG行业。
\
  综合来看,各家都在利用煤改气造成的需求超预期增长,进行博弈。但已经强制执行煤改气的工厂、居民、交通用户就成为天然气供应紧张、限气的直接受害者。
  倒逼天然气改革,理顺上下游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认为,天然气供应紧张主要是业界对消费增长预料不足,也有储气能力不足的因素。他还认为,北方地区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很大,北京超过16倍,导致今年价格大幅度上升。
  此外,我国的天然气从上游到用户要经过主干管网形成门站价,省级管网形成省内价格,零售的城市燃气企业形成终端消费价格。现在非居民用户的气价相对市场化,大用户可以直接交易,成本高。LNG价格也是市场形成,下游实现了部分市场化。
  主干管网、跨区域管网的管输费用已经陆续公布,但以往存在的问题是,省级管网、城市管网的费用并没有严格监管,造成层层加价,在下游价格放开的工商业用气、加气站等反映出来,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在上海推进的天然气竞价,以市场化形成价格的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供需,价格节节高,引起供气企业和LNG企业的矛盾。而市场供气主体集中也是客观情况,造成大家对市场化信心不足。
  我国的管网建设覆盖面有限,城市配网建设滞后,城乡管网也没有连接起来。有些地方LNG比管道气价格低,通过点供有利于降低企业降低成本。但遇到供气紧张,负责小县城和乡村煤改气改造的小企业,又不愿意承担损失继续供气,造成很多企业停工、居民无法采暖的窘境。
  一位油气改革研究者提出,这也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改革策略,通过价格放开,促使问题充分暴露,然后倒逼正在进行的油气体制改革。目前改革的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执行环节“关注中间”还有待加强。
  目前主干管网已经进行改革,但上游、进口还没有完全放开,造成难以衔接。省级和省内城市配网的建设还不够,改革也没有完全铺开,上游改革和竞价的实惠难以传导到终端消费者。天然气调峰责任并不是很明确,也造成峰谷差持续存在,储气能力建设始终滞后。
  未来,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改革了。(无所不能  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