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 > 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平衡2018:概述》
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平衡2018:概述》 2018-08-27 10:51:49

摘要: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平衡2018:概述》报告。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平衡2018:概述》报告。

(来源:综合自微信公众号“ERR能研微讯” 翻译:李鑫)
 一、全球趋势 报告基于2016年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给和需求的详细数据,提供了能源发展的详细情况,并提供了部分官方的产量数据。

2016年,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全球能源需求量略低于138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长了0.7%。不同的趋势产生了这种稳定的增长: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同比增长了0.9%,而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同比增长为0.1%。但是在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有所加速,为0.5%。

1产量 图1 全球化石燃料产量年均变化 按燃料划分

2017年,全球国家层面的产量数据是一次能源范畴的而且仅限于化石燃料。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化石燃料产量在连续2年的下降后出现了增长,涨幅为1.9%,如图1所示。

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产量在前两年有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同比下降了2.3%,2016年同比下降了5.9%,而在2017年煤炭产量则同比增长了3.1%。全球天然气产量继续增长而且更加迅速,2017年天然气产量增速是2016年的2倍多,为3.6%。而原油产量则相对较为平稳,2017年全球原油产量下降了0.2%,而2016年原油产量则增长了1.4%。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在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中国煤炭产量增长3.1%,增量为5400万吨油当量;经合组织国家产量增长2.8%,增量为2300万吨油当量;其他非经合组织的亚洲国家增长了3.9%,增量为2300万吨油当量。

2017年,所有区域的天然气产量都有所上升,特别是非经合组织的欧洲和亚欧地区增长了5.8%,增量为4200万吨油当量;经合组织增长了2.3%,增量为2500万吨油当量。

2017年,经合组织和非洲地区原油产量的增长抵消了中东地区、非经合组织美洲和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的原油产量的下降,前两者分别同比增长了2.5%和5.1%,增量共计为4700万吨油当量,后三者则分别下降了1.4%、3.9%和3.6%,共计达5100万吨油当量。

2016年世界能源产量为137.64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0.3%。石油、天然气和核增速均为1.4%,同时在许多国家都创下了记录。

与2015年相比,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产量占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占比为81%。2015年和2016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完全被煤炭产量的锐减所冲销,两年煤炭产量分别减少了2.3%和5.9%。

图2 全球能源产量年均变化 按燃料划分

2016年,三种化石燃料的产量在连续15年增长之后出现了回落,产量同比下降了1.1%,如图2所示。

2016年,非化石能源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与2014年增长0.9%、2015年增长1.1%相比),2016年非化石能源同比增长2.5%;而在2016年,生物质燃料和废弃物在世界能源产量中的占比小幅上升,较2015年的9.5%上升至9.8%。

2015年,由于一些区域天气条件较差,全球水电发电量自1989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回落,同比下降0.03%,在此之后,水电于2016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增长4.0%。同时,水电在全球能源产量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2.4%上升至2016年的2.5%。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太阳热能、地热能均保持了一个快速的增长,其增长分别为31.1%、14.2%、3.2%和4.0%,但是在全球一次能源生产中的占比仍然小于2%。最后,2016年核的生产占比和增速与2015年相比均未发生变化,仍然是4.9%和1.4%。

图3 2016年总产量 按区域划分

就地区而言,与2015年一样,2016年经合组织的能源产量仍高于非经合组织亚洲地区的产量,如图3所示。2016年,经合组织经济体的能源产量占全球能源产量的30%,而非经合组织亚洲地区占比为28%,2015年二者分别为30%和19%。

图4 能源生产年均变化 按区域划分

尽管两个区域的能源产量均有下降(经合组织为2.4%、非经合组织亚洲地区为2.7%),但是它们仍然分别生产了40亿吨油当量的能源,是世界第三大能源产区—中东—的2倍。其中2016年,中东地区能源产量同比增长了8.4%,如图4所示。

2016年,尽管美国能源生产下降了1.07亿吨油当量,产量降幅最大,但其产量仍达到了19.15亿吨油当量,仍然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而在2016年,位居经合组织能源产量第二、第三和第四名的国家分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三者能源产量共增长了1730万吨油当量,但是它们的增量并不能抵消掉美国能源产量的下降。经合组织的35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的能源生产出现了增长。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产量为40.64亿吨油当量。

2016年,亚洲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生产有了较大的回落,产量为38.81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2.7%。尽管印度能源生产同比增长3.6%、印尼同比增长1.9%,但是由于中国能源生产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6.1%),所以这一区域能源产量整体有所下降。2016年,中国能源产量接近24亿吨油当量,中国煤炭产量(-8.7%)和原油产量(-6.9%)的下降并不能被天然气产量(+1.7%)、水电(+4.3%)、核能(24.9%)和可再生能源(+18.2%)的增长所抵消。由于2016年煤炭产量同比增长2.9%,生物质和废弃物发电量同比增长6.6%,印度能源生产同比增长3.6%。

2016年,中东地区能源生产为20.43亿吨油当量,排名第三。随着主要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其能源生产同比增长8.4%。较2015年而言,2016年欧洲和亚欧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生产同比增长1.5%,产量达到了18.62亿吨油当量。

2016年,非洲能源产量为11.07亿吨油当量,而美洲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能源产量为8.06亿吨油当量,分别下降了1.1%和1.5%。

2016年,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能源产量占世界能源产量的58%,而在1971年占比为53%。

图5 2016年最大生产国 按燃料划分

各国之间的能源产量大相径庭:对于每一种燃料,通常不到5个国家的该燃料的产量占据了全世界该燃料产量的一半以上(如图5所示)。2016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就接近了世界煤炭总产量的一半,中国水电发电量占全世界水电发电总量的29%。而美国和法国的核电发电量合计也几乎达到了全世界的50%。沙特、俄罗斯和美国的原油产量的总和占全世界原油总量的接近40%,而后二者的天然气产量则达到了全世界天然气产量的40%。

2一次能源供应总量(TPES) 图6 一次能源总供应 按燃料划分

在1971年到2016年间,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增长了几乎2.5倍,从原来的55.23亿吨油当量增长到了2016年的137.61亿吨油当量,其能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如图6所示)。尽管燃料仍然主导了一次能源的供应,但是石油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从44%下降到了32%。在1999年到2011年间,煤炭占比则持续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增长: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从1971年的29%上升到了71%,达到了1971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2016年世界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28%下降到了27%,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时天然气占比从2015年的16%上升到了22%,核能占比从2015年的1%上升到了2016年的5%。

图7 一次能源总供应 按区域划分

1971~2016年,各地区的能源需求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经合组织国家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从1971年的61%降至2016年的38%(如图7所示)。这几乎与亚洲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供应量相当,而在这段时间内,亚洲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量增长了7倍,且其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几乎是原来的3倍。尽管1971~2016年,欧洲和亚欧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需求占比下降了一半,但其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的第三大地区,其一次能源供应总量超过了11亿吨油当量。而非洲则紧随其后, 1971~2016年非洲的能源需求增长了3倍,达到了8.2亿吨油当量。

图8 一次能源总供应的年均变化 按区域划分

2015~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增速加快,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增加8900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0.7%),总量达到了137.61亿吨油当量。2016年,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增量中,亚洲地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不计中国)增长最快,达到3.3%,非洲则为2.7%,而欧洲及亚欧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增长了2.4%。美洲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则同比下降1.7%,中国同比下降1.1%,而经合组织国家则保持基本平稳,增长0.1%(如图8所示)。2016年,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占比达到了73%。

表1 一次能源总供应—前十位的国家(2016年和1971年)

非经合组织国家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继续增长。2016年中国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1.5%,而美国仅为15.7%,如表1所示。印度和俄罗斯则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位,日本排名第五,而其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排名第二。总体而言,2016年,这五个国家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一半。

图9 能源消费国前五名:2016年相对占比

2016年,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占比前5的国家,其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52%,但其GDP和人口占比却不到一半,分别为48%和44%。但是,这5个国家的GDP、人口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占比也各不相同(如图9所示)。

图10 1971~2016年世界发电量结构

近三年来,煤电发电量尽管连年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2016年,煤电发电量在世界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为38.4%,为2001年以来最低(如图10所示)。天然气发电增长缓慢,在1990年世界总发电量中占比为15%,自那时以来,气电开始稳定的增长,到2016年其发电量占比增至23.2%。这一占比略高于可再生能源的24.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最初是由水力发电主导的,但最近的增长来自于风电和光伏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核电生产稳步增加,在长期停滞在发电量占比17%的水平后,到千禧年之后出现回落,降至约10%。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石油作为燃料电力生产中达到顶峰,占比为25%,从那时起石油发电在世界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就开始持续回落。从作为煤炭之后的第二大发电燃料,现在已经落为第五,在2016年全球总发电量中占比刚刚超过3%。尽管全球使用石油发电的情况急剧减少,但在包括黎巴嫩、伊拉克或牙买加在内的一些国家,其发电量仍占70%以上。在巴林、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文莱达鲁萨兰国等国,石油和天然气提供了100%的电力燃料。

3终端能源消费量(TFC) 图11 终端能源消费量 按部门

1971~2016年,终端能源消费量翻了2.25倍(如图11所示)。然而这些年来,能源使用的大多数经济部门却仍然未发生改变。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有所增长,从1971年的23%增至2016年的29%。然而,2016年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相较1971年而言,下降了1个百分点,为37%。在2016年,居民部门为第三大能源消费部门。

图12 终端能源消费量 按区域

亚洲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包含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占比从21世纪初增长到了2016年的34%。同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合组织国家终端能源消费不在呈增长趋势,终端能源消费量在一个水平上上下波动,消费量为35亿吨油当量,占比达38%(如图12所示)。

经合组织国家 1.2017年关键供给趋势 图13 2016-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一次能源供给变化

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53亿吨油当量)小幅增长,同比增长0.5%,增量为2700万吨油当量。经合组织国家区域趋势与上一年观察的结果相似。

2016年同比仅增长0.6%之后,2017年经合组织欧洲地区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同比增长为1.7%,这主要是由于土耳其和西班牙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出现了增长,其中土耳其同比增长8%,增量为1100万吨油当量。在经合组织亚太地区,一次能源供应总量较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增长了2.2%,这主要是由于韩国增长了8%,增量为1200万吨油当量。另一方面,2017年经合组织美洲地区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再一次下降了1%(如图13所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减产了3000万吨油当量的供应,减产幅度达1.4%。美国的减产还抵消了的大幅度上涨(+4%),加拿大一次能源供应增量为1100万吨油当量。

美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煤炭和天然气使用的下降,而二者分别在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占比中下降3%。同时,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石油小幅减少(-1%、-800万吨油当量),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800万吨油当量,+5%)的增加而抵消的。有趣的是,尽管石油供应量的变化在美国国家层面并不显著,但从二级油品转向初级油品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初级油品产量增长5%,二次油品出口增长13%,达到2.12亿吨油当量,这一情况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美国的一项新记录。

图14 2017年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前十名的经合组织国家

2017年,美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的占比达到了40%,这一占比几乎与经合组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其他九大国家的占比总和相当(如图14所示)。

图15 2016-2017年泾河组织国家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变化情况

就经合组织而言,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供应的增长驱动了整体能源供应增长的趋势,而非煤炭和石油(如图15所示)。与之前一样,2017年经合组织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的使用量有所增长,天然气同比增长1%,增量达1300万吨油当量,在经合组织中的占比为27%;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合计占比11%,同比增长3%,增量为1700万吨油当量,增长主要出现在发电部门。

图16 1971~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供给和生产

在2016年同比小幅下降之后,2017年经合组织的能源生产又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如图16所示)。2017年经合组织能源总生产同比增长2.3%,达41.56亿吨油当量,这是自2015年的最高纪录以来,第二高的历史纪录。

2017年经合组织能源净进口量下降至自1995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净进口量为12.90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3.2%。这就意味着经合组织的能源净进口量自2006年达到高点以来,每十年就会下降三分之一。

图17 2017年经合组织生产国前五位

2017年,经合组织接近一半的能源产量来源于美国,占比为48%,其能源产量几乎是经合组织中排名第二的加拿大的4倍(如图17所示)。

经合组织各国家之间的能源产量趋势也各不相同。美国能源总产量自2016年出现5.3%的下降之后,在2017年增长了3.3%,增量为6300万吨油当量。2017年美国能源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二者分别增长了7%和5%,共计增长了2500万吨油当量。煤炭产量在连续两年分别下降11%和19%后,在2017年再次出现了增长。煤炭产量的增长还使得美国的能源自给率(产量/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也使美国能源从1975年来达到完全的自给。

图18 1971~2015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自给率

2017年,由于美国趋势的驱动,经合组织美洲地区的能源自给率再一次略高于100%,在经合组织历史上,这一现象仅在2015年出现过一次。同时经合组织亚太地区的自给率也首次超过了亚太组织欧洲地区,分别为58%和56%。这反映了近年年来澳大利亚和日本能源生产的持续增长。在2017年,二者国家能源生产分别同比增长4%和14%,增量分别为1600万吨油当量和500万吨油当量(如图18所示)。

图19 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发电结构

经合组织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大约有1/4用于发电,这是过去的许多年中发生的重要结构性改变。总体而言,经合组织发电量占比中,化石燃料仍然占主导地位,在2017年其占比为56%(如图19所示),较2016年而言略低。

化石能源方面,2017年在美国虽然“煤改气”的燃料转换的范围有所缩小,且不如前几年那么显著,但是煤改气的工作仍在持续。煤电发电量占比从2015年的30%下降至2017年的27%,发电量为3011太瓦时;如今,天然气的发电量也达到了相同的比例,占比排名第二,为27%,发电量为2957太瓦时。

2017年,美国的煤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其占比从2005年的50%下降到了2014年的40%和2017年的31%。同时天然气发电量占比从2005年的18%上涨到了2017年的31%。然而,美国2017年天然气发电量自2013年来首次出现了下降,减少了106太瓦时,其占比也从33%下降到了31%。然而在2017年,这部分下降几乎整体被光伏、风电和水电的增长所抵消,后三者的发电量增长了83太瓦时。

图20 1971~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发电结构

在经合组织的欧洲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然而在经合组织亚太地区,煤电发电量占比仍然较为稳定(如图20所示)。

图21 2016~2017经合组织国家发电变化

2017年,经合组织的化石燃料发电量随着煤电发电量下降的33太瓦时和天然气下降的47太瓦时而继续回落,总量下降了1.5%(97太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发电量的增长抵消了这部分的下降,其增量超过了2016年,为148太瓦时,其总发电量增长了12%,达到了1421太瓦时。2017年,光伏和风电的发电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二者分别同比增加22%(48太瓦时)和15%(48太瓦时),并且在经合组织中再次主导了发电量的增长(如图21所示)。

图22 1971~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

经合组织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发电量仍然保持其上涨的趋势,且其占比与传统的水电的占比相同,达到了创纪录的13%。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2732太瓦时,其占比达到了25%,这又是另一方面的新高(如图22所示)。

图23 经合组织国家发电情况 可再生能源占比 按区域划分

在经合组织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2017年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均有提高(对经合组织亚太地区而言是第一次),且二者差距正在逐年下降(如图23所示)。尤其是,经合组织欧洲地区发电量的19%属于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大幅超过了水电的14%,这使得可再生能源整体发电量占比达到了33%。

2.2016年需求的关键趋势 图24 2015~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终端能源消费量变化 按区域划分

在低碳发电的趋势下,2016年经合组织终端能源消费量(TFC)同比增长1%,达到了36.69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而言增加了3700万吨油当量(如图24所示)。这是经合组织自2013年增长1.7%以来出现的最大增长,且其在2013年后的几年以1%的平均速度回落。

在经合组织的各区域间,2016年欧洲地区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连续第二年保持同比2%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主要由交通运输部门增长的800万吨油当量和居民部门增长的900万吨油当量驱动。

图25 1971~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终端能源消费量变化 按区域划分

2016年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也出现在经合组织的其他区域,只是速率更低,大约为0.5%(如图25所示)。

图26 1971~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 按部门划分

就不同部门而言,2016年经合组织终端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大部分是由交通运输部门增长(1900万吨油当量)所驱动。经合组织三个地区的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均出现了增长,且其占比达到了经合组织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3以上。长期的趋势显示,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是增长最大最迅速的部门,且其2016年消费量增长速度与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增速相当,达到了1.6%(如图26所示)。交通运输部门消费的增长在墨西哥、波兰、土耳其和美国的公路运输部门显现的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一些年中,经合组织在工业、居民和服务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比较稳定。然而2016年所有的能源消费均有所增长,工业部门同比增长0.4%,居民部门增长同比0.1%,商业和服务部门同比增长0.9%。

2016年,由于气象条件和更寒冷的环境,居民部门的能源消耗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北欧和欧洲大陆,芬兰居民部门能源消费同比增长8%,捷克、德国和法国同比增长8%,瑞典和瑞士和其他国家同比增长4%。

图27 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终端能源消费 按部门

2016年,经合组织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表明交通运输部门是能源消费最大的部门,其占比约为1/3,排名仅在工业部门的31%之后(如图27所示)。这个份额在过去的许多年内都非常的稳定,但是从1971年来出现了反转,当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占41%而运输部门占24%。

图28 2016年终端能源消费量 按部门划分 能源来源占比

各国的经济结构的不同影响了其能源结构,因为各部门使用的燃料大相径庭。尤其是交通运输部门几乎全部依赖于石油,而经合组织的居民和服务部门则大部分使用电力和天然气。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在终端能源消费量中鲜有使用(如图28所示)。更明显的是,2016年运输部门对石油产品的依赖十分严重(主要是汽油和柴油),而居民和商业/服务业的能源消费中37%和53%为电力,且这些占比一直都在提高。

图29 1971~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终端能源强度

随着终端能源消费量小幅度的变化以及GDP的增长,在过去的一些年内,经合组织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正在逐渐解耦(如图29所示)。自1971年来,经合组织以终端能源强度(TFC/GDP)自1971年来有了很大的下降,从起始的0.168吨油当量/2010年1000美元购买力平价到2016年的0.075。

3经合组织国家和国际能源署成员国 图30 2017年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指标 按区域划分

经合组织国家是能源强度最大的区域(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人口),2017年经合组织的强度为4.1吨油当量/人,而世界平价水平则仅为1.8吨油当量/人(如图30所示)。几个部门的数据解释了这种高水平的现象:接近100%的电气化水平,较高的人均家用汽车拥有量,大量的工业和服务业,较长的供暖时间和更高的人均GDP。然而,经合组织的这项指标自2014年的4.2吨油当量/人的水平出现了下降。

虽然经合组织某个部门的人均能源消费一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各个地区或许有些许差别,但经合组织经济能源强度(TPES/GDP,基于PPP)比世界平均水平略低,这或许表明其经济结构的能源强度更低,能源使用效率更先进,在转换和一些终端消费部门拥有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