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民营能源巨头华信能源崛起的背后
民营能源巨头华信能源崛起的背后 2015-08-09 23:01:18

摘要:民营能源企业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超越众多央企进入世界五百强第342位,连续第二年上榜,排名较去年提升了7个位次。

  7月22日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显示,民营能源企业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华信能源”)超越众多央企进入世界五百强第342位,连续第二年上榜,排名较去年提升了7个位次。
       早先,在7月6日,华信
能源宣布大手笔收购了俄罗斯天然气石油股份公司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三个油田区块,引发各界对这家神秘的民营能源企业的浓厚兴趣,民营企业上演“蛇吞象”?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家已发展成为集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海外能源投资等功能于一体,横跨能源、金融等板块的大型企业集团,却是一家集体制民营企业,且在短短数年间就跻身世界五百强。那么,它快速崛起的密码是什么?为何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业内却鲜为人知?
  
       巨型石油储备群
       除了在俄罗斯的此项合作,华信
能源在全球市场也早有布局,其在拉美、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港口建设石化产品中转站和商业储备。与中东、中亚多个国家石油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签订了原油长约合同500亿美元。海外投资布局只是华信快速扩张步伐中的一环。
       2011年,海南洋浦1200万立方石油储备基地的开工引发广泛关注,这个由华信
能源投资105亿元建设的项目,建成后每年油品周转量达17280万吨,年营业收入达6794亿元,是当时整个南方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当时海南省省委书记罗保铭亲自出席开幕仪式并奠基。
       这也开启了华信大举进军石油储备领域的步伐,接下来的数年间,华信在上海自贸区、青岛保税港区、日照港等重要港区建设多个石油、天然气储备基地,形成了总规模达5000万立方的石油储备基地群。
       500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库群是概念?简单对比可知,2014年公布的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情况中,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内的总储备库容规模仅为1640万立方米。
       而这还不是华信能源的全部,华信
能源一度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混合芳烃商,同时还是国内最大的原油中间贸易商之一。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看华信近几年的业绩报表显示,2010~2012年华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6亿元、877亿元、1356亿元,2013年则直接突破2000亿至209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9%,可谓增长迅猛。化工产品、石油产品、天然气产品成为华信的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化工和石油产品分别占业务总收入的61%和29%,仅燃料油一块就占其总收入的19%。所有其他业务收入仅占华信营业收入的10%不到。
       由此可见,作为一家典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华信
能源神秘而低调。
  
       不可言说的“秘密”
       这家快速成长扩张的能源巨无霸,不仅外界鲜有相关传闻,业内人士也知之甚少。
       资料显示,华信
能源由上海能源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安联合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持股比例分别为97.83%和2.17%,注册资本46亿元。
       其大股东,设立于2013年7月的上海能源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2亿元;二股东中安联合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注册资本也仅为1亿元。
       “两家新近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也不高,却联合成立了一家实力远超两者本身的企业集团,华信的背景神秘而吊诡。”一位上海石油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与神秘成长背景相随的还有华信
能源的业务发展路径。
       知情人士称,华信
能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油中间贸易商之一。但这项业务的快速成长背景并不光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石油等几大石油巨头直至今天依然牢牢把持着原油资源。而地方炼厂经常为拿到一些好的原油资源而绞尽脑汁。
       “石油巨头们垄断着石油进出口,直接把原油卖给地方炼厂肯定说不过去;但地方炼厂确实需要好的油源,怎么办?”该人士称,正是这一背景下,像华信
能源类似的原油中间贸易商应运而生。
       “比如中石油旗下的中联油在进口原油之后先卖给华信这样的贸易商,再通过华信卖给地方炼厂,这样就名正言顺了”,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说,这中间还有不少猫腻,中间贸易商往往会把原油和燃料油进行一定比例混合再卖给地方炼厂,这样保证出油率和经济性之间的一个平衡。
       “华信
能源在山东地方炼油圈里挺有名的,它和几家石油国企关系不错,拿过来的油品质量不错,价格公道。”山东广饶金王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军告诉记者。
       混合芳烃是成品油调和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将其与MTBE等添加剂进行调和后,直接可达国III汽油的各项指标,从而顺利地进入各地加油站销售,因此2009年后,在山东、华南等地兴起了一大批调和油生产商,并推动了混合芳烃进口市场的繁荣。
       坐拥巨大混合芳烃运销能力和特殊央企油源背景,华信得以迅速壮大。
       但根据国税总局2012年47号文,混合芳烃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导致华信类似的混合芳烃囤货企业产生大幅亏损。据悉,在2013年,华信为了腾挪巨额混合芳烃库存,一度低于成本价数百元清库,亏损额度近亿元。  
       “此后,华信
能源就不做混合芳烃了,它一方面继续大力拓展原油中间贸易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开始着力进军上游市场,如在中东、中亚等油气丰富地区拿下了一定数量的油气资源”,上述石油业人士表示,尽管如此,借力混合芳烃掺兑到原油中进行混合销售这一方式,仍然为华信能源积攒了巨额财富。
  
       华信图谋华丽转身
       目前,混合芳烃业务遇阻或是华信急于转型的根本所在。由此便不难理解,华信
能源为何会大举并购俄罗斯油田区块。一些分析师称,通过与强者合作是华信的一贯作风,其在国内多年的布局亦在遵循这一逻辑。
       此前,华信
能源参股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发挥中石油海外资源优势,共同获取海外油气项目;参股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共同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与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合资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至此,华信能源与国内几大石油巨头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华信
能源是国内第五大石油巨头中化国际(600500.SH)的第二大股东。而且华信能源还是华信国际(002018.SZ)等8家能源及装备巨头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无论是与中石油拓展海外资源,还是借助中化国际获取原油进口份额,华信
能源的每一次参股乃至控股目标都十分清晰”,多位知情人士称,华信能源与石油巨头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总能藉此补足自身的一部分短板。
       前述人士评价称,华信
能源长期游走于国有石油巨头和山东地方炼厂之间,利用其与国有石油巨头的合作关系,在两者之间搭起桥梁,游走于法律规定不及的灰色地带,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此后又通过进一步参股、深入合作等形式与国有石油巨头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而在发展壮大后,华信能源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来完成华丽转型。其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其早先发起设立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该机构也是联合国非政府机构之一,开展能源研究和外交;此后又设立中国文化促进机构——中国文化院,整合团结海内外文化组织,打造文化交流平台。这也成为华信的另外一张金名片。
       “这两张金名片成为了华信合作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机构过去几年内确实也做了不少实事。”上述石油业人士表示。
       “在风险中迅速发展壮大的华信
能源,对风险的意识尤为看重,向产业链的两端不断延伸,形成自循环正成为华信的战略重点。”在朱春凯看来,华信能源目前在海外已经有较多的油气权益,沿海也布局了众多的油气储备库和中转站,还和国内的石油国企和地方炼厂都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在华信最缺的就是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去年另一家民营能源巨头广汇能源已经拔得头筹,华信能源近期获得原油进口权应该在意料之中。
       “我们正在转型,公司正在对以前的很多业务和说法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调整,将来会有全新的面目公之于众。”华信方面对记者回应称。(《中国经营报》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