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亏损加剧 大通燃气“断臂”求生
亏损加剧 大通燃气“断臂”求生 2016-06-27 11:37:45

摘要:此前一直“双主业”驱动的四川大通燃气近日宣布,关闭其亏损加剧的子公司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将从“城市管道燃气和零售商业”双主业变为“城市管道燃气”单主业

  此前一直“双主业”驱动的四川大通燃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燃气”)近日宣布,关闭其亏损加剧的子公司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将从“城市管道燃气和零售商业”双主业变为“城市管道燃气”单主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5月,大通燃气曾使用募集资金4224万元向成都华联增资。短短一年多时间,由“增”到“减”的举动让业内人士质疑其决策的“不科学”。
        大通燃气董秘办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本月24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相关决定和公告将投票表决,并将在晚些时候发布相关信息。
        商场关闭
        继5月上旬宣布非公开发行获证监会批复核准以后,大通燃气6月7日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新增股份变动报告及上市公告书》正式宣布,其将以每股7.18元的价格发行786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5.6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旌能天然气88%股权和罗江天然气88%股权。
        而这也成为公司转型燃气主业的重要一步。
        有意思的是,虽然公司名为大通燃气,但公司主营零售商业和城市管道燃气两项业务,且2015年上述两项业务在公司主营收入中占比分别为64.82%和24.23%,商业零售仍是最核心业务。
        不过尽管城市管道燃气业务营收占比相对不太高,但该项业务对于大通燃气净利润贡献颇多。据悉,大通燃气大连和上饶两家天然气公司在2015年贡献净利润合计1373万元,同比大增49.25%,天然气业务净利润占比提升至97.4%(其他为商业零售)。同时,大通燃气拟收购的旌能和罗江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3536万元和733万元。
        “城市燃气主要分为民用和工业用两部分,营收和利润都比较稳定且有保障,舍弃亏损加剧的商业零售业务,转型更有‘钱景’的燃气业务也在意料之中。”安迅思分析师陈云颖对记者表示。
        大通燃气方面坦言,公司商业零售业务的经营情况近年来每况愈下,并且出现了亏损幅度加剧的趋势,为避免进一步亏损,公司拟终止子公司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不过,华联商厦的餐饮、酒店、物业管理等业务仍继续运营。
        作为成都的老牌商业企业,成都华联的收入近3年来逐步下滑。公告显示,鼎龙服饰及华联商厦母公司(除东环酒店)2013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96.74万元、255.91万元、-484.30万元。而今年1至3月,公司就亏损了100.85万元,亏损不断加剧。
        记者注意到,华联商厦所在的建设路商圈,近年来新开设了SM百货、伊藤洋华堂百货、万象城等大型商场。“这些都是配套餐饮、娱乐、办公等的商业综合体迅速集聚了人气和客流”,成都商厦人士表示,这些商业体的开设给成都华联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而作为老牌商业零售巨头,华联只进行区域性单体经营,没有选择采用连锁的方式积极扩张而为人所诟病,转型的背后更多了一份无奈。
        值得关注的是,大通燃气还投资6172万元参与亚美能源IPO,拓展天然气上游,并与睿石投资成立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寄望在分布式天然气、LNG等领域加快拓展。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认为,公司定位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将切入分布式天然气、LNG等燃气全产业链。预计增发完成后公司分布式天然气订单、外延式扩张步伐将加速。
        前景难料
        但舍弃公司主营六成以上的商业零售,全面转型营收占比较小的燃气业务,真的能让大通燃气走出业绩困境吗?
        目前对大通燃气的最现实的困难是寻找一个合适买家,来接手亏损不断加剧的成都华联及其他零售业务,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6月13日,成都华联供应商接到《供应商须知》,其中详细列明专柜清场流程。有供应商透露,在此之前,成都华联曾3次以电话形式通知闭店时间,早前通知闭店时间分别为5月31日、6月2日、6月10日,直至13日才最终确认6月19日为最后营业时间。
        但本报记者专门致电成都华联时发现,最后营业时间已经改为6月28日。成都华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1日到28日,商场将从5层到1层逐渐撤掉专柜。目前他们并不知道谁来接手和下一步的安排。“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被安排到哪里去。”上述工作人员坦言。
        记者就此询问成都华联董秘办,但其并未就业务调整及人员安置问题做出正面回应。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大通燃气如何在竞争已趋白热化的城市管道燃气战场杀出一条血路。
        目前,国内城市燃气市场格局已基本划定,中燃、港华、华润、新奥四大燃气巨头全国市场抢滩布局,而北京燃气、深圳燃气等区域公司牢牢占据本地市场后也在向全国市场进军。
        “油价下跌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对天然气产业冲击巨大,这种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未来全球天然气资源有望快速涌入中国,供应过剩问题继续凸显,上游对下游市场争夺更加白热化。”金银岛分析师梁津告诉记者,城市管道燃气领域存在诸多壁垒,如特许经营权问题、管道使用问题、市场竞争问题等,新加入企业将面临诸多困难。
        这也得到一位燃气公司市场部人士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大通燃气等企业目前进军这个市场,无论是规模、资金实力、经验技术等匮乏,更多只能“捡漏”,抢夺一些市场规模和潜力有限的市场。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由于商业零售业务面临巨大竞争,近年来大通燃气开始转型城市管道燃气业务。目前大通燃气通过子公司上饶燃气和大连燃气拥有江西上饶市中心城区和大连瓦房店市的管道燃气经营权。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四川德阳高新区建成区及附近区域、德阳罗江县万安镇、武汉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等区域的管道燃气经营权。多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级乃至镇级市场。
        上述燃气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的燃气消费市场,无论是工业消费还是民用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都较为有限。加上燃气市场需要管道铺设等前期巨额投入,大举扩张可能会面临巨额的亏损和业绩压力。
        在城市燃气摸爬滚打多年的深圳燃气,近年来也开始向全国市场发力,还联合产业投资基金抢下江西、安徽等多地的城市业务,但记者发现,截至2015 年底,深圳燃气共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6 家,其中营业收入为零或亏损的子公司共21 家,占全资、控股子公司数量的45.65%,大多数是这些新抢占中西部地区四线城市市场。(《中国经营报》 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