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10年投入逾13亿元 中石油探索多维立体扶贫新模式
10年投入逾13亿元 中石油探索多维立体扶贫新模式 2016-05-09 10:47:38

摘要:中央企业首份扶贫开发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简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报告显示,中石油扶贫开发工作10年间累计投入13 38亿元。

  中央企业首份扶贫开发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简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在2006-2015年10年间,中石油扶贫开发工作覆盖新疆、西藏等23 个省(市、自治区)的212个县(市),累计投入13.38亿元。
        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宝才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石油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10年来,从民生帮扶到产业帮扶,再到智力帮扶,中石油探索出一种多维立体的扶贫开发模式。
        民生帮扶:中石油一马当先
        如果说中央企业始终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主力军,那么中石油则是这支主力军的先锋队。据了解,截至2015年,中石油已连续开展了22年定点扶贫、14年对口援藏、20年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
        报告称,中石油以改善欠发达地区民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包括当地居民安全饮水、抗震安居工程、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领域,通过民生帮扶,解决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难题,为他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石油在新疆支持建设了一批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沿线居民用气、用水、用电等难题,改善了农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在西藏先后为双湖县城区援建了市政道路、光伏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了县城全部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其他受援地区,中石油帮助当地修建完善多个村委会办公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在安居工程建设方面,中石油过去10年间在新疆共投入3187万元,用于援建牧民定居和抗震安居房,并配套建设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在西藏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建设1604户牧民抗震安居房和42户政府工作人员周转房,嘎措乡95户牧民整体进入小康示范村行列,成为那曲地区乃至全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此外,中石油还投入250万元建设重庆开县东城片区天然气供气主干线及配套设施,8万搬迁居民用上了天然气;2014年,援建甘肃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并先后建成“三大科技示范园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7100多座。
        中石油还通过援建医院、组织医疗队义诊、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和赠送医疗器械与药品等方式,进行医疗卫生扶贫。在新疆,去过10年间共新建和改扩建9个乡镇卫生院,解决了60多万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西藏,通过援建乡镇卫生院、组织医疗巡诊、组织医务人员培训等方式,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有效提高了牧区整体医疗卫生水平。2015年,中石油医疗小分队深入革命老区江西横峰县、贵州习水县乡村开展义诊巡诊,免费发放部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所需药品,在开展义诊的同时,培训35名受援地卫生院的医生。
        产业帮扶: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中石油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部署,坚持‘输血’‘储血’‘造血’相结合,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中石油副总经理喻宝才介绍说,在产业扶贫中,中石油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技能和人才优势,突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
        首先,中石油产业扶贫的一个突出特色是依托企业自身优势特别是油气产业方面的优势,帮扶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报告显示,中石油运用企业特色化工技术,支持新疆等地的化工园区进行规划和产业对接,建成了包括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储运、油气销售、工程技术等在内的完整石油产业链,带动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在西藏,为保障当地油气供应和油品运输,承担青藏、川藏、新藏和拉萨成品油配送任务,2011年8月建成投产第一座拉萨西部加气站,2011年10月建成投运第一座年供550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启了西藏使用清洁能源的先河。
        其次,中石油在产业扶贫中以培养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资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生态畜牧业、加工制造业、经营服务业等产业,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报告显示,中石油在新疆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发展统筹规划,促进新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投资援建畜牧业养殖小区、优质奶牛繁育基地、活畜交易市场等项目,引导牧民变散养为集中、变零散养殖为规模养殖,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在西藏则紧紧围绕当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帮其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系统绘制发展蓝图。
        记者注意到,在责任报告发布会现场,河南省台前县县委书记常奇民的发言引人瞩目。原来,中石油通过“技术加资金”、“国企拉民企”的扶贫方式,无偿转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四临氢芳构化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农民增收。
        智力帮扶:扶贫重在扶志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由此出发,中石油以提升受援地贫困人口能力为目标,围绕提升基层干部管理能力、增加农牧民技能、提高农科以及医疗人员业务水平等,开展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者经营管理培训和乡镇干部培训。
        为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群众的致富能力,中石油始终把对受援地区的培训工作当成扶贫工作的大事来抓。在新疆,他们援建了4个培训基地,并选派援疆干部、当地干部到北京培训;在西藏,开展乡镇干部培训班,共有近400名藏族干部和工作骨干参加培训,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牧民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致富能力。
        “扶志”“扶智”,要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据统计,中石油通过石油奖学金、助学金、捐建希望小学、资助社会机构等多种方式支持国内教育事业,在扶贫教育上累计投入已达2.3亿元。他们在新疆以建设石油希望小学为重点,以助学捐赠为补充,帮助重点贫困县兴建、改建了一批学校,解决了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在西藏,中石油在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当地师资力量培养,联合相关机构,为双湖中小学培养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师培训。
        吉木乃县萨尔吾楞牧业寄宿学校,是中国石油在新疆援建的诸多“石油希望小学”之一。在这里,中石油不仅援建了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还为学校配备了24台电脑、2台多功能复印机、55套学生桌椅及办公桌等设备。学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扶贫不只是给钱、给物、给项目,还要“派人”。据中石油副总经理喻宝才介绍,多年来,中石油持续选派公司优秀中青年管理人才深入扶贫第一线,发挥他们的专业和管理经验,配合当地基层政府做好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工作。他们有一个特定的称谓——挂职扶贫干部。
        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5年,中石油先后向各扶贫县派出超过500名挂职干部。他们深入贫困村、贫困家庭调研,力求掌握准确情况;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配合当地开展扶贫工作;认真落实公司扶贫工作部署,全力抓好定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为中石油的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经济参考报》 李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