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背后的难言之隐
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背后的难言之隐 2018-06-26 11:25:37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由2009年初开始的“跃进”式发展到“理性增长”,再到私人市场的全面爆发,更多的是借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政策推动和补贴资金支持。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由2009年初开始的“跃进”式发展到“理性增长”,再到私人市场的全面爆发,更多的是借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政策推动和补贴资金支持,才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在市场层面,与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光相比,中国新能源整车企业一直缺乏亮点和真正的标杆。

  在一片期待中,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一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近期成为新能源界“网红”,不仅仅是凭借拥有亮丽的销售数据,更因其发起了行业首个“借壳上市”,而且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随着“借壳上市”在即,北汽新能源一方面将迎来规模与影响力的激增,但另一方面,对于北汽新能源而言,也会将原来的一些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北汽新能源产品线相对行业主力产品处于低端化,研发能力不足、过度依靠补贴、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同时原营销、品牌部门管理层动荡不安,都在阻碍着北汽新能源迅速成长。
  置换方案“闪电”获批
  4月25日,在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新能源将于今年三季度上市。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连庆锋则称:“目前,股本方案包括上市方案已经完成并且通过,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批,近期应该会有消息出来。”
  果不其然,4月27日晚间,成都前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锋)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4月27日接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通过。这意味着,本次重大事项已基本完成监管部门的审核,即将进入最后的资产交割阶段,SST前锋即将蜕变为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距离登陆资本市场又近了一步。
  1992年成立的SST前锋,自2007年2月递交重组和股改方案后,就一直未收到证监会的回复。因此也被业界冠上了“股改钉子户”的称号。而此次SST前锋以惊人的速度,重大资产置换方案仅用四个月就能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让业界感慨颇多。有业内专家称,SST前锋“股改钉子户”终于脱帽了。
  去年12月,SST前锋发布公告称,北京市国资委同意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首创资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北汽集团。四川新泰克是SST前锋控股股东,占总股本的41.13%。那么,拥有四川新泰克100%股权的北汽集团自然而然就成为了SST前锋控股股东。接着,SST前锋拟以截至2017年10月31日拥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北汽集团截至2017年10月31日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同时,SST前锋向北汽集团及北汽新能源除北汽集团外的其他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剩余全部北汽新能源股权。至此,仅仅4个月的时间,北汽新能源全部股份注入SST前锋,借此获得上市资质。
  本次审核通过的重组方案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组成部分,包括资产置换和发行股购买北汽新能源100%股权以及募集不超过20亿的配套资金。换个角度说,就是北汽新能源即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微信称:“热烈祝贺北汽新能源重组‘SST前锋股份’顺利过会!中国第一家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即将诞生。”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媒体表示,这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有利于其快速做大市值,在资本市场做大估值,更有利于北汽新能源的未来发展。毕竟,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
  借壳源自底气不足
  北汽新能源自2009年创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团规划为未来将独立上市的一家公司。自2014年开始,北汽新能源就开始筹备上市,到2017年8月,完成了B轮融资,同时落实了员工持股计划。但是,按照相关规定,在A股上市需要连续三年盈利。北汽新能源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亏损,到了2016年,才实现盈利1.08亿元。
  如果走正常IPO流程,北汽新能源必须保证在2017年和2018年继续盈利,并且最早也要在2019年才能上市。因此,北汽新能源不得不放弃独立上市的打算,在2017年12月入主SsT前锋,正式开启借壳上市之路。
  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布局,是目前北汽新能源恐难支撑业绩的根源,也是未来上市后必须直面的挑战。
  如今,北汽新能源已经形成了北汽和ARCFOX两大品牌,包括EC、EV、EU、ES、EH、EX、LITE共计7大系列10款产品,车型涵盖轿车和SUV,补贴前价格在14万?36万元不等。
  然而,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今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北汽新能源在8876辆的总销量中,EC系列的销量为7818辆,占比高达92.6%。入门级EC系列产品高增长,意味着高端EU系列、EV系列、EX系列的销量则跌入谷底。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分析称,EC系列车型级别小,而且价格偏低,这种产品销量结构会极大影响品牌的溢价和客户群体。一旦产品销量出现波动,更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北汽新能源长期持续这种状态,将很难提升品牌影响力,完全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
  另外,随着政策补贴的退坡,今年北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营收必然受到打击。数据显示,北汽EC系列在2月的总销量比1月跌幅高达47%。同时,关于北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虚高、电池出现故障、管理服务混乱等问题,也接连在网上出现。在未上市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只会导致销量受损,可以通过提高售后服务和营销手段解决。但如果上市后,仍然持续则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资产流失。
  如果说,“借壳生蛋”是目前中国企业打入资本市场的套路,那么,面对严峻形势,做强做优才是新能源汽车玩家的不二选择。因此,北汽新能源还是要先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硬实力。在补贴退坡政策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从产品质量、续航能力等关键问题下手,让产品有质的飞跃,否则即使成功上市,想要达到各方预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能源评论》 作者:潘明军 韩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