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天常股份遭实名举报IPO财务造假 四大质疑追问真相
天常股份遭实名举报IPO财务造假 四大质疑追问真相 2017-11-09 10:45:43

摘要:从“股民的名义”到“诚信的名义”,又一家企业在上市前夕遭实名举报。

       从“股民的名义”到“诚信的名义”,又一家企业在上市前夕遭实名举报。
        11月8日,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发新材”)召开实名举报“天常股份IPO财务造假新闻发布会”。
\
        ▲ 发布会现场照片,来源:国际金融报记者摄
        事实上,在今年5月,《国际金融报》就曾接到有关举报。(相关举报内容可见《天常股份被举报涉嫌关联方利益输送,前后两次招股书申报稿财务数据“打架”》一文)
        此次发布会现场,宏发新材财务总监仇志平向记者表示,“我们与天常股份为同行业公司,在我们公司有较多关联交易的情况下,天常股份的毛利率比我们高不少。这引起了我们的股东,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产生质疑。”
\
        ▲ 发布会资料首页,来源:国际金融报记者摄
        在发布会资料首页便印有两行大红字——“关联交易输送利益、业绩造假、披露不实。天常股份招股说明书撒弥天大谎。”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此次举报材料发现,以下几点“新料”值得关注。
        业绩造假——原材料价格?
        根据发布会资料,宏发新材对天常股份的第一项质疑为原材料价格波动不合理。
        宏发新材表示,“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数据显示,主要原材料无碱玻纤2016年市场平均价格为5600元/吨(不含税),2017年约为5400元/吨(不含税),下降约4%。而天常股份无碱玻纤采购成本下降为9.58%,大幅高于市场价格的降额。”
\
 
        ▲ 天常股份主要原材料市场变动趋势图,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对于宏发新材这项质疑,记者在天常股份此前公布的招股意向书中发现可用来回应此项质疑的解释:
        “2016年无碱玻纤采购价格上涨3.32%,与市场价格的走势差异较大,原因是2016年对价格较高的高模量无碱玻纤的采购占比增加较大,且高模量无碱玻纤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所致。”
        “2017年上半年,无碱玻纤采购价格较上年下降9.58%,与市场价格降幅接近。原因是无碱玻纤采购价格,为当期采购高模量无碱玻纤与普通无碱玻纤的综合均价,其绝对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合理?
        宏发新材第二项质疑为:“天常股份2017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2.34%,比2016年下降7.96个百分点,直接人工(裁员有滞后性)和构成制造费用,主要部分的折旧基本算固定成本,再加上社会人工薪酬水平的不断上升,公司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单位成本下降不现实。”
\
        ▲ 天常股份主营业务生产成本摘要,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显示,2016年直接人工为1851.68万元,制造费用为4229.1万元。2017年上半年,天常股份直接人工为874.30万元,制造费用为1752.75万元。
        对此,天常股份于招股意向书中表示,“直接人工总额较上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关闭株洲天常工厂后,月均工人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致使工资总额减少所致。且株洲天常关闭,使制造费用有所降低。另外2016年为配合新增的进口经编机,而实施的辅助生产设施改造、维修费用较多,导致 2017年制造费用下降。”
\
        ▲ 天常股份员工摘要,数据来源:天常股份2017年4月17日报送的申报稿
        天常股份IPO申报稿显示,2016年全年平均生产人数为341人。而招股意向书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天常股份生产人数为316人。
        另外,天常股份2016年制造费用为4229.1万元,而2014年和2015年制造费用,分别为2972.04万元、3647.38万元。
        生产损耗疑惑
        宏发新材的第三点质疑:天常股份玻纤经编织物与套裁布生产损耗率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
\
        ▲ 生产损耗率分析摘要,数据来源:招股意向书
        “如果不考虑生产损耗,玻纤投入产出比是高于100%,但实际生产中玻纤等原材料会有所损耗,同行业实际玻纤编织物投入产出比约为95%,套裁布投入产出比约为89%。”
        另外,仇志平向记者表示,“宏发新材近年来的玻纤编织物,产出比最高仅为95.6%。套裁布产出比就更低了,打一个比方,在一个长方形的布上取一个圆,那么总会有部分损耗。产出比这么高,不太现实。”
        对于生产损耗,天常股份于招股意向书表示,“2014年采用接近标准重量下偏差的重量来生产套裁布产品,即每套套裁布产品实际重量低于入库标准重量,提高了产出比。2016年套裁布产品中,无须裁剪的单轴向织物产量占比回升,整体裁剪损耗下降。另外,由于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加强成本管理,裁剪耗费率较上年有所下降。”
        设备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或为真正原因
        发布会现场,仇志平指出,天常股份毛利率较同行业虚高,是因为天常股份通过向关联方采购设备等方式,降低成本,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5月份,记者就曾接到相关举报。
        举报材料指出,天常股份2008年-2009年以严重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二股东控制的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润源控股”)采购生产用经编设备,而低于市场价格部分转化为润源控股实际控制人王占洪所持有的天常股份的股权,设备交易价格的不公允涉及利益输送,存在严重的虚增利润情况以及披露不实。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最新的举报材料发现,天常股份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中就此前举报材料中提及的关联交易做出了简单回应。
        此前,招股说明书指出,发行人曾于2008-2009年期间采购32台润源牌经编设备,使用期限约10年,具体采购价格并未公布。
        而最新的招股意向书表明,“发行人曾于2008-2009 年采购32 台润源牌经编设备,其中多轴向经编机21台,购买价格为300 至438 万元不等(根据机器尺寸和配置不同价格有所不同),缝编机11 台,平均购买价格为110 万元左右。经核查,发行人报告期外向润源控股前身润源经编购买的经编设备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直接回应了宏发新材对其“未曾披露采购价格,试图掩盖低价采购”事实的质疑。
        此外,记者发现,天常股份在招股意向书中更改了一项偶发性关联交易的产品名称。
        上会前预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天常股份向润源控股采购了一台RSM3/1多轴向经编机设备,采购含税价格为135万元。
\
        ▲ 数据来源:2017年4月17日报送的招股说明书
        而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书显示,采购的设备实则为“薄布经编机”。
\
        ▲ 数据来源:2017年11月6日披露的招股意向书
        仇志平指出,“如果是多轴向经编机,按照天常招股书披露的采购公允价格应该为300万-438万,故该关联交易不公允。如果是薄布经编机(即双轴向经编机),按照招股书募投项目披露的公允采购价格应该为414万,故该关联交易也不公允。”
        对于上述举报,记者尚存以下几点疑虑:
        首先,天常股份在招股意向书中缘何更改设备型号?此前披露的设备型号为RSM3/1多轴向经编机,是否存在披露不实?
        其次,仇志平在举报材料中称,薄布经编机即为双轴向经编机。但是,记者反复梳理招股书,天常股份并未指出薄布经编机与价值414万元的双轴向经编机为同一品类。此外,记者在采购网上试图寻找该品类经编机的市场价格,但是由于市场上经编机型号众多,并无直接证据可以指出上述薄布经编机价格不公允。
        盈利持续下滑,预测盲目乐观?
        发布会上,宏发新材对天常股份2017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质疑。
        宏发新材指出天常股份2016年扣非净利润下降约49%,非常接近50%的政策红线。
\
 
        ▲ 资料来源:宏发新材举报材料
        对此,宏发新材质疑天常股份2017年在营业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反而出现大幅增长。然后,毫不客气地抛出猛料:天常股份2017年前十大客户中的2家(南通东泰和美泽风电)业已停产,天常股份的相应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堪忧。宏发新材质疑天常股份2017年的业绩增长是以延长信用期为代价来实现的。
        另外,记者发现,天常股份报告期内一年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大幅上升。数据显示,天常股份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1亿元、6.08亿元、4.86亿元、2.29亿元。
\
        ▲ 数据来源: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
        天常股份招股意向书显示,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每个期末,当期一年内的应收账款分别为6440.21万元、16870.03万元、15813.8万元、24461.02万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分别为13.67%、27.76%、32.51%、53.43%(折半)。
\
        ▲ 资料来源:宏发新材举报材料
        最后,宏发新材针对天常股份财务预测中“营业收入下降13-17%,净利润下降15-18%,扣非净利润增长1-9%”表示严重“不服”。
        天常股份在意向书中并没有列明测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而宏发新材也只是出于“行业经验”提出上述质疑,发布会上并没有提供具体直接证据。
        就上述问题,记者试图联系天常股份相关负责人,但是接电话的男士表示:“现在有点忙,请隔十分钟再联系。”记者十分钟后多次拨打天常股份董秘办的电话,但已经无人接听。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沈玉洁 邹煦晨 见习记者 许伟)